文|硅兔賽跑 Lexie
編輯|Lu
“今天你學習了嗎?”如今已經成為了聊天群組中的高頻句,提出和回答這個問題的并不只是還在上學的孩子們,還有廣大的社畜群體。
隨著各個行業找工作和升職變得越來越內卷,現在的年輕人已經無法也不愿意用一樣的技能和經驗在一個職位待到地老天荒,鐵飯碗這個說法已經成為過去時,技能加倍和學無止境成為了打工人新的潮流。
經合組織(OECD)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光是在歐洲就有至少8000萬打工人不擁有完成工作所需的必備技能,這一比例在希臘達到了42%,在葡萄牙達到了41%,在德國達到了37%,這也直接與薪資掛鉤,那些缺少技能的員工與擁有技能的員工相比薪資大約少了24%左右。
在前幾年,一個人想要獲得職業方面的繼續教育最好的選擇或許是去修一門大學課程,價格在2萬到30萬美元之間,要是想要進行商業管理方面的培訓大多人都會選擇去讀一個MBA,花費基本在5萬到25萬美元之間。
不僅價格不便宜,這些課程和學位用時較長,打工人大多選擇半工半讀,在上網課還不那么流行的年代,每天在工作和學校之間奔波是常有的事,打工人們渴望更需要高效、性價比高、且真正能為工作服務的實用技能培訓。
有需求就有供應,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正在提供傳統大學和機構之外的職業教育和發展甚至是創業方面的新套路,并且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01 “云”大學
降低專業技能學習門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課程內容數字化,比如由斯坦福兩位計算機科學教授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所創立的Coursera就和斯坦福和普林斯頓等頂尖大學合作,在線提供網絡課程。
課程內容涉及多個領域,像是計算機科學、編程、商業、數學等通常被認為是高難度的學科正是Coursera的強項,用戶如果只是想學習而不在乎拿證的話,可以免費旁聽許多課程。
圖片來源:Coursera
而付費課程的價格大約在10刀到100刀之間,結業后可以將專業技能的證書更新在領英等平臺上,幫助升職和找工作。截止到2020年底,超150所大學通過Coursera提供了4000多門課程,平臺上有超過20多個學位課程。
圖片來源:Coursera
疫情期間,全球的老師和學生都開始采用線上教育,許多失業的人也開始進行職業技能的學習以更好適應市場需求,Coursera因此獲利,去年的收入實現了59%的增長達到了2.93億美元,Coursera現在擁有約7700萬用戶,其中約40%都是在疫情間獲得的。
它在過去兩年內添加了超1.2萬個新的學位,這份努力的成本并不低,因此虧損在去年從2019年的4670萬美元擴大到了6680萬美元。Coursera還在疫情間與70個國家和美國330多個政府機構合作,為失業人口免費提供來自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的商業、科技和數據分析方面的課程,幫助更多打工人重新“站起來”。
圖片來源:Coursera
Coursera至今完成了超4.46億美元融資,它在今年3月末在紐交所上市,開盤價為每股39美元,高于此前每股33美元的定價,截止收盤股價上漲36%達到了每股45美元,市值達到了59億美元。
同是做在線教育的Udemy則是選擇了C2C的模式,任何擁有專業技能的用戶都可以在平臺上授課,課程范圍從編程、數據、會計、市場營銷到美妝、攝影、健身和音樂制作,課程總數超過了18萬,語種涉及75種。
和Coursera不同的是,Udemy更側重于短期課程,豐富自身類的業余課程也比科技和商業等課程更受歡迎。
圖片來源:Udemy
在個人用戶之外,Udemy商業版也受到了很多關注,許多公司正在使用Udemy來提供員工技能培訓,目前有約8600個機構都是Udemy Business的客戶,其中有42個來自Fortune100強公司,在2020年B端業務的銷售額增長了103.5%。
圖片來源:Udemy
Udemy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較快的增長,去年收入從2.763億美元增長了55.6%達到4.299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收入達到了2.506億美元,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實現了24.5%的增長,今年上半年的虧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4%,此前營銷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運營成本,Udemy廣泛的課程內容能夠幫助搜索引擎優化,減少獲客成本。
Udemy的講師和社群是平臺的重心,畢竟他們所提供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決定著Udemy與其他在線教育公司競爭的實力,2020年平臺上付費講師的課程收入達到了1.61億美元,平均收入為2950美元,今年上半年付費講師的課程收入達到了8680萬美元,全球有超過6000名講師的收入超過了1000美元,許多講師擁有忠實粉絲,他們的口碑傳播也能夠幫助Udemy減少廣告和營銷方面的成本。
圖片來源:Udemy
Udemy至今融資總額達到了3.114億美元,其中騰訊參投了2020年5000萬美元的F輪融資,Udemy在今年10月上市,市值約為38億美元。
由MIT和哈佛共同創立的edX在今年11月被線上課程管理技術公司2U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2U收獲的是edX上的5000萬用戶(大多來自海外市場因此也可以更好的幫助拓展市場),1200多個企業用戶,500多個高校合作伙伴,而edx收獲的資金能夠扭轉虧損狀況,在線上教育的比拼中不再落后。
在數字年代,傳統教育模式轉變太慢又不愿意更新的態度帶來了巨大的危機,這筆交易讓我們看到除了在線教育巨頭,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在推出自己的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或與MOOC平臺合作以生存,用這樣的方式抄小路駛入教育科技賽道。
據HolonIQ的研究顯示,全球教育科技市場將以16.3%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發展,在2025年達到4040億美元的規模。
圖片來源:HoloniQ
02 領域精英>略懂
MOOC這樣的課程學習大多適合新手入門或讓用戶對學科有一個基本的掌握,但對現在的打工人來說,面對著激烈的行業競爭,成為一個領域或技能的專家已經是必須,許多平臺正在圍繞著某些職位和技能打造全方位的輔導方案。
比如今年1月剛完成了2000萬美元融資的Ironhack就提供編程和數據分析等課程的bootcamp服務,這輪由專注于教育科技的Endeavor Catalyst和Lumos Capital領投,目前在荷蘭、巴塞羅那、柏林、邁阿密等地都有分部,用戶既可以選擇實體學習也可以選擇遠程云學習,課程時長大約為9周全職或24周兼職,價格因市場而異,平均在3000美元到1.2萬美元之間。
Ironhack的創始人Ariel Qui ones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內全美科技行業將會增加1300萬個工作崗位,歐洲也會增加2000萬個工作崗位,用戶對這些技術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Ironhack所有的課程還包括一周的職業咨詢服務,幫助用戶將所學迅速應用到找工作中,成立8年,Ironhack已經吸引到了超8000名學生,求職成功率達到了89%。
圖片來源:Ironhack
總部位于加州的Lambda School也將數據分析和網頁開發作為主要內容,課程時長約為9-18個月,價格大約為3萬美元,目前平臺上大約有3000名學生,課程規劃因人而異,用戶還會組隊為真實客戶完成項目,這樣的學習方案能夠增加用戶對技能的掌握,減少半途而廢的情況,但也因此難以大規模快速實現用戶增長。Lambda School在去年完成了7400萬美元C輪融資,由Gigafund領投,Tandem Fund、Y Combinator、GV、GGV和Stripe參投,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來擴展課程內容,實現為更多用戶提供定制化課程的目標。
Lambda School還在學費支付上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模式,用戶可以選擇在結業前不付任何錢,找到工作后在2年內將收入的17%作為學費交給平臺,無論工資多少,付款上限都是3萬美元,而用戶如果在畢業的一年內沒能用在Lambda所學的知識找到年薪至少5萬美元的工作,Lambda不但會退還100%的學費,還會付給用戶10%的學費當做補償。
來自法國的iconoClass則是專注于銷售這門學問,專為未來的銷售人員打造出了學習和求職緊密掛鉤的課程,無需學歷和工作經驗,任何人都可以申請,4個月就可以畢業,iconoClass還保證結業的用戶一定會被合作伙伴公司雇傭,比如Doctolib、Deliveroo、Spendesk和SumU等公司,用戶也可以選擇讓平臺先負擔學費,自己找到了工作后再還款,它在今年6月完成了由Brighteye Ventures和MSM領投的300萬歐元融資。
類似的還有專注于項目管理和產品經理培訓的Product School,培養用戶增長和營銷專家的GrowthTribe,為軟件工程師服務的OpenClassrooms,培養產品經理和UX/UI設計師的Le Wagon…
這些平臺不只于略懂,而是用魔鬼訓練的模式讓用戶真正成為領域內的高手,與“云”大學或傳統大學相比也更強調學習的結果,往往保證用戶的求職結果或與企業合作幫助求職,因此不但吸引到了打工人,還獲得了許多有雇傭需求的公司成為伙伴反哺用戶需求,可以說是雙贏了。
除了學習和導師培訓,和同行業的人切磋也很重要,領英所提供的“大雜燴”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有些公司想讓職場精英們可以跟有著共同技能或目標的其他人聯結,培養更加親密和強大的社群。
Whyse為從事同種職位的打工人提供了更簡單的交流方式,無需參加研討會,只需在平臺上聯結就可以就工作中的大小事進行討論,許多用戶表示聽了同行的建議工作中的瓶頸解決了一大半
圖片來源:Whyse
而Lunchclub就像約會軟件一樣,用戶只需要輸入自己的學歷和工作等背景,在職業生涯中的目標和興趣愛好,系統就會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為用戶匹配合適的人,并幫助組織用戶會面,頻率可以達到每周都結識一個新的伙伴,許多用戶抱著求職或提升工作技能的訴求但卻在平臺上找到了既可以成為職業上的摯友又可以一起去聽小眾演唱會的朋友,平臺上也有很多創始人用它來找投資者,內容創造者用來找潛在客戶…
圖片來源:Lunchclub
不管你是有著跟同行social的短期目標,還是有著找到共同創始人未來一起創業的長期目標,Lunchclub都想成為之中的橋梁。
圖片來源:Lunchclub
前Bumble的營銷副總Chelsea Cain Maclin在今年加入了Lunchclub成為了首席營銷官,將利用她對人際關系營銷和新媒體方面的特長幫助Lunchclub快速增長。
自疫情發生,Lunchclub從線下見面轉向了虛擬會面,并加入了視頻功能,去年的用戶增長達到了1500%。Lunchclub至今已經完成了2880萬美元融資,其中去年9月由Coatue和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領投的2420萬美元A輪吸引到了較多關注,Lightspeed的Nicole Quinn是Cameo、Calm和Daily Harvest等“爆款”公司的背后投資人,經人介紹和自己嘗試了Lunchclub后很快決定加入,在她看來,Lunchclub的用戶留存率非常優秀,聚焦在垂直行業、社群和輔導的商業模式擁有巨大潛力。
03 打工人的“燈塔”
光是學習當然不夠,想要打贏職業生涯的戰役,如今的打工人在職業規劃、情商培養和心理健康方面都需要額外的幫助來保駕護航,很多時候員工本身并不會去尋找或負擔得起這樣的導師服務,反倒是那些面向雇主,主打“員工進步公司才能進步”的服務越來越受歡迎。
比如由哈里王子擔任首席影響官(Chief Impact Officer)的BetterUp已經成為了口碑之選,自從2013年成立,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有著2000多個導師和300多個企業伙伴的大型平臺,包括希爾頓、NASA、瑪氏和Snapchat等公司都是它的客戶。
用戶只需進行簡單的自測,回答幾個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問題,然后系統就會根據用戶的目標和偏好用AI技術進行導師匹配,用戶可以選擇以什么頻率和方式跟導師溝通,時間管理、領導力、溝通方式、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是高頻話題,數據顯示使用了BetterUp的公司總體收獲了20%的效率提升和31%的團隊表現提升。
不光是企業,個人用戶也可以自行購買輔導服務,76%的用戶表示輔導有著改變生活的魔力,95%的人表示輔導讓他們更快實現目標,130%的人表示接受輔導后在工作上的表現有明顯提升。
BetterUp懂得一個員工的表現與他/她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在輔導中也會關注心理疏導,并且還為大公司特設了BetterUp Care 項目,這一方案包括行為健康專家、教育內容、按需支持、營養專家、育兒專家、睡眠專家、群組輔導等多種服務,讓雇主可以為員工提供一站式職業和個人發展的支持。
BetterUp已經完成了5.69億美元融資,最近一輪是今年10月由ICONIQ Growth、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Wellington Management領投的3億美元E輪,融資前BetterUp剛完成了對Motive和Impraise兩家公司的收購,它們在用人工智能大規模理解員工情緒和表現方面的技術能夠讓BetterUp實現快速擴張的目標,它同時還公布實現了1億美元ARR以及100萬輔導教程的里程碑目標。
來自德國的CoachHub也是主打使用AI技術為用戶匹配合適的導師,能夠以企業和個人為單位提供個性化和可衡量的培訓服務,在輔導之外CoachHub還為用戶提供許多數字學習資料來鞏固輔導內容,每個用戶可以定制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減少拖延癥、減少焦慮、更好溝通…
每個人都能在app中根據他人的反饋查看自己在這些領域的進步,而雇主能夠更好的將CoachHub的輔導和員工及公司的表現提升聯系起來,并且將數據集結分析后還可以看出是否大多數員工都有情緒和壓力問題,來判斷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需要調整。
CoachHub在今年9月剛完成了由Molten Ventures和RTP Global領投的1.1億美元融資,同月還完成了對法國職業輔導公司MoovOne的收購,擴大歐洲版圖,目前平臺上擁有超2500名認證導師,分布在全球70多個國家。
除此之外,還有像是ThePowerMBA之類的線上MBA課程,以800-1000美元的價格改變了MBA“一般人上不起”的現狀
圖片來源:ThePowerMBA
3000美元就可以獲得社群和創業支持的On Deck
圖片來源:On Deck
每月149美元就可以獲得手把手支持將創業點子徹底實現的Dorm
圖片來源:Dorm
再加上Y Combinator和Founders Factory等孵化器項目…可以說這是一個“不怕沒人教,只怕沒心學”的年代,它們代表著職業教育和創業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多打工人能夠快速實現自己升職、加薪或創業的夢想。
歐洲教育科技投資機構Brighteye Ventures將各個板塊的職業教育進行了歸類和融資總結,目前以Udemy、Coursera和edX為代表的線上教育公司融資總額最高,加起來超過了37億美元;其次是職業輔導類的公司,融資約16.93億美元,再次是培訓特定職位和技能的公司,融資達到了2.61億美元。
圖片來源:Brighteye Ventures
04 內卷與機會并存的未來
Brighteye Ventures還對未來近幾年的職業教育市場做出了預測,將會有更多的公司聚焦在這幾大趨勢:
個人職業教育的門檻越來越低
隨著傳統教育機構走下神壇,數字化教育變得更受歡迎,像是高性價比用時短的MBA課程、高校開設MOOC、高難度技術的Bootcamp等項目會讓更多人更快速從領域小白變成行業精英,并且不用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公司會為員工提供職業生涯教育和輔導的機會越來越多
在這個“大辭職”時代,公司會想方設法留住員工,為他們提供職業生涯和心理健康相關的輔導有時或許比加薪還要有效,越來越多公司也會意識到對員工的投資會直接帶來ROI的增長;對這些2B的服務提供商來說,以公司為單位成為客戶比說服個人用戶購買輔導課程也要高效的多。
為職場精英提供社群組織的平臺會越來越垂直和細化
就像社交平臺越來越垂直化,Facebook流失用戶而垂類社交越來越火熱一樣,職場社交也更注重打造緊密和相關的社群,與“懂你”的人而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500強高層相識相知對打工人來說是最有意義的。
雖然這些公司的出現不免讓人覺得如今的職場真的越來越“內卷”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些服務所帶來的積極改變:
比如領導力培訓不只限于高層,任何想要在未來“當領導”的人都有機會接受培訓;
比如雇主愿意為員工的心理健康付費,即便最終目的是為了公司的業績增長;
比如打工人想要跟同職位的人切磋和討論問題, 不再需要在領英上大海撈針,而是可以通過這些小型平臺快速匹配,產生更真摯的聯系;
比如想要創業不再需要掏空家底去上MBA或是為了加入最火的孵化器搶破頭,以更低價格將創業者與資深風投和創始人相連的平臺大有人在…
在這個數字化和知識工作者群體快速增長的年代,教育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自我審視、學習、優化、聯結、企業家精神民主化這些關鍵詞無法不讓人感到興奮,我們看到的其實并不是資本在鼓勵內卷,而是社會在獎勵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