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費界 妮蔻
導讀
相比于以往的一路狂奔,去年小家電們似乎有點“熄火”。部分頭部玩家業績增長疲軟,小企業被洗牌出局。
主要原因一方面來自高基數壓力,另一方面來自需求趨于飽和,消費者回歸理性。
在此背景下,小家電品牌們紛紛尋求新突破,希望借助出海一改頹勢。
那么,小家電出海境遇如何?
01 國內小家電陷增長困境
2021年的小家電市場,并未延續以往的熱度。
不管是從零售額還是零售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溫”現象,增速呈放緩態勢。
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小家電零售額共計250.8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11萬臺,同比下降8.2%。
小熊電器作為小家電賽道的熱門玩家,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的整體情況。
自2019年8月上市,小熊電器股價一路飆升至159.4港元/股,但從去年八月份開始,股價便進入了“跌跌不休”的模式。截至發稿前,小熊電器每股報收于64.1港元,相較去年同期已近乎腰斬,整體市值大幅縮水。
小熊電器去年三季報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實際營收23.65億元,同比下降5.32%,實現歸母凈利潤1.89億元,同比下降41.29%。
市場遇冷,業績承壓,是許多小家電企業面臨的困局。
1、小家電降溫原因何在?
第一,需求趨于飽和,消費回歸理性。
疫情期間,“宅經濟”疊加消費升級需求,激發了消費者對不同場景下小家電的需求。
大部分小家電依靠線上渠道紅利,并通過高顏值、高性價比吸引用戶購買,消費者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隨著疫情逐漸控制,一方面居家不再成為消費者的唯一生活場景,宅經濟減弱;另一方面,一些被產品高顏值吸引的用戶也回歸理性,使得小家電需求恢復到正常水平。
第二,高基數壓力。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達402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將達4868億元。
圖片來源中商情報網
在高基數下的小家電市場,相比之前的高歌猛進,如今增長略顯乏力。
由于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各小家電品牌迫于成本壓力不得不提高售價,抑制了下游消費需求。
2、小家電品牌尋求新突破
在短期業績承壓的情況下,眾多小家電品牌紛紛尋求新突破。
空氣炸鍋、迷你酸奶機、拖地機器人等一大批腦洞大開的小家電產品頻頻出現,部分品牌不斷開發新品類,希望打造出下一款“爆品”。
還有一些品牌則將視線轉向海外市場,借此開辟企業第二增長曲線。
全球小家電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一些企業圍繞跨境電商開啟出海布局,發展了獨立站、亞馬遜、eBay等海外渠道。
2020年,以A股新寶股份、小熊電器、科沃斯為代表的頭部玩家,在經營業績上表現出優異戰績:新寶股份靠小家電出海拿下了101.74億元的營業收入;小熊電器2020年海外營業收入達2.09億元,同比增長 143.21%;科沃斯2020年境外貢獻的營業收入達33.79億元,占比46.71%。
在國內市場遇冷的境況下,眾多小家電企業更是加快出海步伐。
02 后疫情時代,小家電出海境遇如何?
1、家電成出海“長青”品類
國內嚴防疫情下的穩定生產與境外疫情反復下的制造業動蕩,形成產品供應的時間差,給中國制造和品牌出海帶來巨大紅利,并延續到后疫情時代。
在此因素推動下,大量中國品牌對海外市場更是翹首以盼。
天貓淘寶海外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10月,天貓淘寶海外的中國品牌數量均保持10%的同比增長速度。
從近三年銷量最高的top10品牌榜單看,家電成為出海“長青”品類之一,最受境外消費者青睞。
具體品牌包括小米、美的、海爾、蘇泊爾、科沃斯等,他們在海外市場均創造了可觀的營收和增速。
國內小家電的出口企業更是開啟“爆單”模式,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小家電出口增長已超過600%,微波爐連創出口金額紀錄;上半年我國電炒鍋、面包機、榨汁機等出口分別增長62.9%、34.7%、12.1%。
預計到2025年,小家電在全球范圍的銷售規模將超過2300億美元。
圖片來源海關總署
2、小家電出海動力因素
得益于中國“優質供應鏈+跨境電商基礎設施+高效出海數字營銷”的模式,出海賽道上,中國涌現出越來越多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品牌。
第一,供應鏈優勢。
現在的中國制造優勢不僅體現在廉價勞動力、巨無霸生產模式上,最重要是體現在供應鏈優勢上。
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所言,通過多人分工合作的產出遠比單人負責所有步驟產出來得高,而中國供應鏈正體現一種現代化、更高級的分工。
這種供應鏈優勢來自于群聚效應。
這種群聚效應主要體現中國的幾大典型的產業帶上,如順德小家電產業帶、佛山家具家居產業帶、曹縣漢服產業帶、福建運動產業帶等。
其中,順德家電產業目前規模超過3000億元,擁有生產及配件類企業3000多家,匯聚了美的、格蘭仕、萬和等一大批行業知名的家電企業。同時順德還涌現出一批如新寶股份、小熊電器、德爾瑪等小家電“新勢力”。
這些產業帶,基本上滿足企業們的一站式需求,讓他們想到就能拿到,拿到就能做好,做好就能發貨。
第二,跨境電商賦能。
跨境電商絕對是近一兩年熱門的賽道之一。
2020年跨境電商出口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0.1%。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增跨境電商相關企業2356家,其中6月份的單月注冊量最高,達到了637家。
一些小家電企業借勢跨境電商,為自身賦能。去年7月開始,小天鵝、小熊電器、九陽等企業先后切入跨境電商業務。
第三,高效出海數字營銷。
在品牌出海過程中,高效的數字營銷能力起著關鍵性作用。
數字化時代,一方面,品牌們可以借助數字化精準定位目標人群,獲取他們的喜歡,并定向推薦相關產品;另一方面,國內外消費者們可以通過社媒發聲,讓海外消費者進一步了解中國商品。
除此之外,小家電出海之路也少不了政策扶持。
3、小家電出海阻力因素
首先,國際物流運價飆升,時效太慢,成為后疫情時代跨境賣家面臨的一大難題。
疫情常態化下,歐美等發達國家需求持續回復,線上購買需求激增,但全球集裝箱運力則表現不佳,存在較大的缺口。
根據《跨境物流FBA頭程研究報告》顯示,不管是從區域市場運價看,還是從物流渠道運價看,海運、空運與鐵路FBA頭程運價均呈上升趨勢。
部分國內品牌表示疫情期間物流成本增長超過五成。
根據雨果跨境關于跨境賣家最為關注的出口物流問題的調查中發現,“價格太高,承擔不起”、“時效太慢,經常斷貨”、“倉庫爆倉、上架太慢”成為最困擾他們的三大問題。
其次,來自境外平臺的阻力。
去年四月,亞馬遜平臺政策趨嚴,針對違反法律法規或平臺規則的第三方賣家進行大規模整頓,中小企業相繼淪陷。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被亞馬遜封號賣家數量超過5萬左右,造成行業損失預計千億,涉及品類包括家電、3C電子產品等。
政策趨嚴下,小家電出口也將迎來全面洗牌,讓一些運營規范且成熟的企業更具優勢。
多重阻力下,小家電企業還有哪些機會?
03 小家電出海潛藏的機會
受益于消費升級,小家電作為高品質生活的象征,迅速成為消費熱點。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達4020億元,預測2021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將達4868億元。從細分產品銷售占比來看,廚衛小家電銷售額占76%,家居類小家電占13%,個人護理類占11%。
在海外市場,不同細分場景下同樣潛藏著巨大的產品創新機會。
1、品類創新機會
第一,清潔電器
根據meltwater數據顯示,2020年12月-2021年11年期間,清潔電器在境外社媒的總提及量達到3680次,北美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對清潔類電器的討論最為熱衷。
分析搜索結果詞云可以發現,掃地機器人等關鍵詞屢次出現,同時掃地機器人連續三年進入天貓海外銷量最高top單品榜單。
資本市場,掃地機器人也備受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了解,掃地機器人行業至少發生了10起投融資事件,幾乎每個月都有玩家獲得數千萬級融資,包括甲殼蟲智能、哇力等。
即便市場上玩家眾多,但掃地機器人可挖掘的空間還是相當可觀,就滲透率而言,2021年尚不足5%。
此外,在大多數關鍵清潔小家電類別中,中國的滲透率低于發達國家,以吸塵器為例,中國每100戶家庭擁有吸塵器量僅12個,美國和英國每100戶家庭擁有吸塵器量超100個,日本和南韓每100戶家庭擁有吸塵器量也超90個。
第二,廚房家電
根據meltwater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廚房電器在境外社媒的總提及量達到449次,北美、英國、中國香港對廚房類電器的討論最為熱衷。
2020年上半年,家電品類表現活躍,在天貓海外成交量同比增長約70%,成交人數增長一倍。
廚房家電中,傳統品類小廚電已經步入飽和初期,只有養生品類(電蒸燉鍋、養生壺、空氣炸鍋等)頂住壓力,保持較快增速。
空氣炸鍋起勢最快且最受歡迎,“健康無油”一直是它的賣點。
第三,娛樂家電
娛樂家電也成為出海的新寵,特別是家庭KTV點歌機和投影儀等能夠提高幸福感的小家電。
比如說,部分用戶將自家客廳打造成一個可以集影音、KTV于一身的娛樂空間。
借助國內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使得國內小家電品牌能夠針對不同細分場景研發出不同產品,以抓住境外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
2、解放雙手,接軌智能化小家電
在“懶人經濟”下,消費者中會做家務或愿意做家務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使用便利、舒適度高的小家電愈加受消費者青睞。
“減脂利器”空氣炸鍋、解放雙手的掃地機器人等等智能小家電屢見不鮮、層出不窮。
目前智能家電市場規模較大,基本已成熟,如果深耕細分領域,解決用戶痛點,做出性價比高的產品,那么成為爆品的幾率會高很多。
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如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手機等),使消費者對智能生活的需求和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設計人性化、操作智能化的小家電將成為未來消費的趨勢。
3、打造DTC品牌
SHEIN憑借DTC模式席卷全球快時尚市場。
DTC(Direct-to-Consumer)指的是繞過任何第三方零售商、批發商或其他中間商,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DTC 品牌通常多在網上銷售,專注于特定的品類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通過品牌獨立站的形式留存消費者,形成了一種電子商務模式。
小家電出海同樣可以打造DTC品牌。
一方面,產品配合DTC品牌力對外持續曝光、獲取流量,積累下全面的消費者行為數據、偏好、人群畫像等信息,幫助商家了解目標消費者,使得營銷更精準。
另一方面,長期進行DTC品牌運營、積累消費者口碑,塑造消費者認可的品牌,是持續留存回頭客和持續吸引新流量的重要途徑。DTC品牌力不僅能增加消費者粘性,還能由此為品牌官網獨立站降低獲客成本、延伸消費者生命周期(LTV)、提升復購率。
總而言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這給品牌出海奠定一定堅實基礎。
目前國內約有106萬家小家電企業注冊,但大多數企業主要以ODM(設計制造)、OEM(生產代工)為主。
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出口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而且缺乏品牌效應。
出海品牌如果不在產品本身和品牌營銷方面謀求新出路,等到消費者的新鮮感消散后,出海品牌將會陷入到“有品無牌”的困境。
小家電出海已是大勢所趨,如何成就最終的OBM(品牌制造)逆向輸出是所有品牌應該思考及探索的問題。
參考資料:
[1]《后疫情時代境外消費洞察報告》,雨果跨境、天貓淘寶海外、Meltwater
[2]中國小家電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分析,中商情報網
[3]《小熊電器:短期業績承壓,新品類和海外市場值得期待》,安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