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杜甫走了蘇軾來,歷史人物為什么總能成為網絡梗?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杜甫走了蘇軾來,歷史人物為什么總能成為網絡梗?

這些杰出的歷史人物至今仍為普通人津津樂道,本身就是他們不朽的證明,正應了杜甫的那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第一集《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劇照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黃月

1月8日,在蘇軾誕辰985周年當天,“祝我985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都能考上985”的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被轉發上萬次。在表情包中,蘇軾被賦予了一連串些許無厘頭的頭銜:背誦全文天團成員、宋朝最有文化的吃貨、北宋文壇CP狂魔、星座學家……擔任“學神”角色、被大學生們祈求庇佑的不止蘇軾一人。在2021年12月王安石1000周年誕辰之際,一個關于王安石的梗在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一些高校流傳開來,大學生之間開玩笑說,有Jeff(介甫)保佑的話,四六級考試和期末考試可過。

蘇軾誕辰985周年當天,“祝我985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都能考上985”的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被轉發上萬次。(圖片來源:微博博主@游點表情)

事實上,這些年歷史人物的段子在社交網絡上爆火起來,不僅被網友制作成表情包,還成為了互聯網流行語。在社交網絡時代,玩梗和甩表情包并不稀奇,但有意思的是,當代年輕人從與自己時代距離和心理距離都非常遙遠的歷史人物身上發現了段子的價值。一方面歷史人物遭遇意義解構,其“偉人光環”下一些生動的、甚至反轉性的面向被挖掘了出來;另一方面,當代人又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與他們產生共鳴。這個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01 人才濟濟的北宋盛世,偉人成圣的悠久傳統

2007年是歐陽修誕辰1000周年,2019年是司馬光誕辰1000周年,2021年是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2037年將迎來蘇軾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是歷史人物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在社交網絡引發討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幾年歷史人物相關的段子頻出,正與千年前宋代人才輩出有關。

宋仁宗執政期間(1022年-1063年),中國涌現了許許多多即使在今天也如雷貫耳的杰出人物:“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大家(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都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同時期推動儒學發展的大人物則有“宋初三先生”(石介、孫復、胡瑗)和“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蘇頌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天文鐘“水運儀象臺”,沈括寫就《夢溪筆談》,在中國科技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講述仁宗朝故事的電視劇《清平樂》則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背誦全文天團”成員不僅文采卓絕,而且是重要的政治家,比如主持“慶歷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以及于嘉佑二年(1057年)在歐陽修主持的考試中及第的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等人。

電視劇《清平樂》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宋史研究者吳鉤指出,仁宗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時代能夠比肩,這幾乎已是一個公論。蘇軾曾說過:“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杰,不可勝數。”明代李贄也曾感嘆,仁宗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在傳統中國,成就斐然的文人有望以孔廟(文宣王廟)配享從祀的方式流芳百世,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杰出歷史人物的紀念和崇拜在中國是有悠久傳統的。如果入選孔廟受到祭祀,就意味著這位儒家士大夫所在的學派是得到國家承認的正統儒學。于是誰能入選,對于在朝官員和在野學者來說都是值得拼死斗爭的大事。

以王安石為例,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他在新法黨的運作下獲得了僅次于孟子、孔廟祭祀第四位的榮譽,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他的長子王雱也進入孔廟從祀。然而在激烈的黨爭之中,舊法黨一次次地發起攻擊,試圖將王安石拉出孔廟。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理學代表人物楊時上奏請求搗毀孔廟中王安石的塑像,把他從配享改為從祀。到了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141年),王安石父子被永遠地驅逐出了孔廟,取而代之的則是理學派代表人物周敦頤、張載、二程和朱熹。至此,程朱理學成為國家欽定的正統儒學,王學則被徹底邊緣化和異端化。經王安石父子編纂、一度為官學標準教材的《三經新義》也沒有全本傳世。

杰出的武將也有望得到同樣的待遇,關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甚至被逐漸神格化。關羽從唐代開始作為神受到祭祀,如今我們能在一些寺廟中看到威風凜凜的關帝(伽藍神)形象。上元元年(760年),對唐朝國運憂心不已的肅宗追封太公望(姜子牙)為武成王,將太公廟升格為武成王廟,使之與文宣王廟達到同一級別。建中三年(782年),關羽作為古今名將64人之一入選武成王廟從祀。宋代,關羽的地位被進一步提高,這或許與宋朝軍事羸弱,長期面臨邊境威脅有關。從北宋末年到清代,關羽的官方封號從“公”提升到“帝”,逐漸成為保佑軍事行動的武神。在民間,從關羽的出生地山西開始,以“義氣”聞名的關羽逐漸成為財神。直至今日,關帝信仰都是維系華人社會關系網的核心。

02 歷史人物是如何成為網絡迷因的?

從成為圣人到成為表情包,時移世易,歷史人物依然存在于我們的文化記憶中,只不過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段子、梗和表情包都屬于“meme”,meme指文化概念或文化象征的一個基本單位,能夠從一個人的思想中傳達到另一個人的思想中,并最終成為一個群體的共識。《南華早報》的一篇評論指出,meme具有許多功能,但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說,它是為表達想法與情感服務的,而它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盡可能多的人與之產生共鳴。雖然meme的存在遠遠早于互聯網的誕生,但如今meme更多指“網絡迷因”(online memes),比如被配上冒犯或搞笑標語的表情包。2011年,美國西北大學開設課程“網絡迷因學入門”,這說明網絡迷因已經具備了被學界認真研究的價值:網絡流行有可能正在重塑語言、文化乃至信仰。

人類學學者Marion Provencher Langlois在研究圖片類網絡迷因(即表情包)的傳播機制時發現,表情包建立在籠統、模棱兩可和意義疊加的基礎之上:“它們可以因一幅圖像的文字表達和視覺表達存在沖突而成立,也可以因一幅圖像的原始語境和當下語境存在沖突而成立。”意義的多重性讓表情包具有病毒式傳播的潛力,在傳播過程中,網友為之賦予的新意義將與圖片原本的意義共存,而它也以不斷模仿、不斷復制的形式成為當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中文互聯網內廣為人知的段子“杜甫很忙”即為一例: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杜甫畫像經過“二創”變成了“杜甫很忙”系列插畫,杜甫先后變成麥當勞叔叔、旗木卡卡西、現代中年大叔等等,網友調侃這個系列表情包為“杜甫的一天”,因與杜甫原本正經嚴肅、憂國憂民的形象產生極大反差而流行開來。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中的杜甫形象(來源:圖蟲)

從本質上來說,網絡迷因是一種“黑話”,你能否領會決定了你是否屬于某個特殊群體,這種心照不宣將你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聯系在一起。在網絡上分享好玩的段子、玩梗或甩表情包,在社交圈內不斷復制傳播,實際上是在不斷確認你在這個圈子內的位置。在這一方面,身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00后已駕輕就熟。根據韓國消費者趨勢研究者林洪澤的觀察,“有趣”是90后的一大特征,他們追求“生活的游戲”,反感一切讓人憋悶和窒息的秩序,玩梗——在恰當的時機讓人捧腹大笑——是他們的必備社交技能。

因網絡迷建立在意義疊加的基礎之上,理解網絡迷因便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Bilibili熱播紀錄片《歷史那些事》極其善于玩梗,無論是片中的“網絡梗”,還是融入訪談、說唱、破次元壁等新奇展現形式的中插劇場,以及完美契合歷史人物背景的片尾曲,都引發了年輕觀眾的彈幕“打call”。

紀錄片《歷史那些事》海報(來源:豆瓣)

當歷史人物成為網絡迷因,唯有了解相關歷史,你才能心照不宣領會其中的笑點和趣味,這反過來又要求歷史梗具備扎實的史實作為支撐。《歷史那些事》總監制金鐵木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接受彈幕考驗、保證史實準確性是制作團隊最大的挑戰,“因為現在的90后00后特別較真,一堆人隔空討論,還相互佐證資料。如果有嚴重的硬傷,這個片子一季下來就會廢掉。”第一季第一集講述的是蘇軾的故事,片尾曲《在下東坡,一個吃貨》用說唱回顧了蘇軾作為“大宋國民美食家”的一生。詼諧的歌詞固然讓人忍俊不禁,但若仔細品讀,會發現里面不僅串聯起了蘇軾遭遇貶謫不斷南下的人生經歷,還化用了不少他的詩詞:

“大江東去風流人物有太多”(“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欲寄相思千點離愁楚江流”(“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別徐州》)

“年近六旬千里迢迢沒有掉頭/只因在嶺南啖荔枝三百顆不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

“別問好不好有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南海歸增王定國侍人寓娘》)

更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網絡迷因化解了人們討論某些困難話題時通常會有的緊張感。無論是觀念分歧還是復雜現實都讓人壓力重重,以玩梗的方式去觸及這些不那么容易說清楚的話題時,能在博人一笑的同時紓解情緒。網絡迷因的迷人之處正在于,它代替我們說出了那些我們很難表達的觀點和感受。在蘇軾和王安石的誕辰向他們祈求考試通過,既是學生群體的局內人笑話,也反映了他們對未來和前途的種種焦慮;蘇軾作為吃貨的一生則給所有不得志的人帶來一些慰藉,他告訴我們在逆境中保持達觀、堅持本心亦是尊嚴的體現。

無論如何,這些杰出的歷史人物至今仍為普通人津津樂道,本身就是他們不朽的證明,正應了杜甫的那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參考資料:

【日】三浦國雄.《王安石——立于濁流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韓】林洪澤.《90后來了:正在成為中堅力量的一代》.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1.

吳鉤.《宋仁宗:共治時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日】渡邊義浩.《關羽:神話的<三國志>英雄》.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Provencher Langlois, Marion. "Making Sense of Memes: Where They Came From and Why We Keep Clicking Them." Inquiries Journal/Student Pulse 6.03 (2014). http://www.inquiriesjournal.com/a?id=879

“Why Do Memes Matter? A Look at the Good, the Dank, and the Vira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16, 2017.

https://www.scmp.com/yp/discover/lifestyle/features/article/3065773/why-do-memes-matter-look-good-dank-and-viral

“Memes: What Are They and Why They Are Important,” The Glocal Notes Blog, March 16, 2013.

https://publish.illinois.edu/iaslibrary/2013/03/16/memes-what-are-they-and-why-they-are-important/

“Why Do People Love Memes So Much?” Pennington Creative

https://penningtoncreative.com/why-people-love-memes/

《調侃古人、模仿經典電影,這部歷史紀錄片有多不正經?》,中國新聞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500379074246768&wfr=spider&for=pc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杜甫走了蘇軾來,歷史人物為什么總能成為網絡梗?

這些杰出的歷史人物至今仍為普通人津津樂道,本身就是他們不朽的證明,正應了杜甫的那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歷史那些事》第一季第一集《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劇照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黃月

1月8日,在蘇軾誕辰985周年當天,“祝我985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都能考上985”的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被轉發上萬次。在表情包中,蘇軾被賦予了一連串些許無厘頭的頭銜:背誦全文天團成員、宋朝最有文化的吃貨、北宋文壇CP狂魔、星座學家……擔任“學神”角色、被大學生們祈求庇佑的不止蘇軾一人。在2021年12月王安石1000周年誕辰之際,一個關于王安石的梗在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一些高校流傳開來,大學生之間開玩笑說,有Jeff(介甫)保佑的話,四六級考試和期末考試可過。

蘇軾誕辰985周年當天,“祝我985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都能考上985”的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被轉發上萬次。(圖片來源:微博博主@游點表情)

事實上,這些年歷史人物的段子在社交網絡上爆火起來,不僅被網友制作成表情包,還成為了互聯網流行語。在社交網絡時代,玩梗和甩表情包并不稀奇,但有意思的是,當代年輕人從與自己時代距離和心理距離都非常遙遠的歷史人物身上發現了段子的價值。一方面歷史人物遭遇意義解構,其“偉人光環”下一些生動的、甚至反轉性的面向被挖掘了出來;另一方面,當代人又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與他們產生共鳴。這個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01 人才濟濟的北宋盛世,偉人成圣的悠久傳統

2007年是歐陽修誕辰1000周年,2019年是司馬光誕辰1000周年,2021年是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2037年將迎來蘇軾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是歷史人物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在社交網絡引發討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幾年歷史人物相關的段子頻出,正與千年前宋代人才輩出有關。

宋仁宗執政期間(1022年-1063年),中國涌現了許許多多即使在今天也如雷貫耳的杰出人物:“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大家(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都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同時期推動儒學發展的大人物則有“宋初三先生”(石介、孫復、胡瑗)和“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蘇頌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天文鐘“水運儀象臺”,沈括寫就《夢溪筆談》,在中國科技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講述仁宗朝故事的電視劇《清平樂》則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背誦全文天團”成員不僅文采卓絕,而且是重要的政治家,比如主持“慶歷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以及于嘉佑二年(1057年)在歐陽修主持的考試中及第的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等人。

電視劇《清平樂》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宋史研究者吳鉤指出,仁宗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時代能夠比肩,這幾乎已是一個公論。蘇軾曾說過:“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杰,不可勝數。”明代李贄也曾感嘆,仁宗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在傳統中國,成就斐然的文人有望以孔廟(文宣王廟)配享從祀的方式流芳百世,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杰出歷史人物的紀念和崇拜在中國是有悠久傳統的。如果入選孔廟受到祭祀,就意味著這位儒家士大夫所在的學派是得到國家承認的正統儒學。于是誰能入選,對于在朝官員和在野學者來說都是值得拼死斗爭的大事。

以王安石為例,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他在新法黨的運作下獲得了僅次于孟子、孔廟祭祀第四位的榮譽,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他的長子王雱也進入孔廟從祀。然而在激烈的黨爭之中,舊法黨一次次地發起攻擊,試圖將王安石拉出孔廟。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理學代表人物楊時上奏請求搗毀孔廟中王安石的塑像,把他從配享改為從祀。到了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141年),王安石父子被永遠地驅逐出了孔廟,取而代之的則是理學派代表人物周敦頤、張載、二程和朱熹。至此,程朱理學成為國家欽定的正統儒學,王學則被徹底邊緣化和異端化。經王安石父子編纂、一度為官學標準教材的《三經新義》也沒有全本傳世。

杰出的武將也有望得到同樣的待遇,關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甚至被逐漸神格化。關羽從唐代開始作為神受到祭祀,如今我們能在一些寺廟中看到威風凜凜的關帝(伽藍神)形象。上元元年(760年),對唐朝國運憂心不已的肅宗追封太公望(姜子牙)為武成王,將太公廟升格為武成王廟,使之與文宣王廟達到同一級別。建中三年(782年),關羽作為古今名將64人之一入選武成王廟從祀。宋代,關羽的地位被進一步提高,這或許與宋朝軍事羸弱,長期面臨邊境威脅有關。從北宋末年到清代,關羽的官方封號從“公”提升到“帝”,逐漸成為保佑軍事行動的武神。在民間,從關羽的出生地山西開始,以“義氣”聞名的關羽逐漸成為財神。直至今日,關帝信仰都是維系華人社會關系網的核心。

02 歷史人物是如何成為網絡迷因的?

從成為圣人到成為表情包,時移世易,歷史人物依然存在于我們的文化記憶中,只不過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段子、梗和表情包都屬于“meme”,meme指文化概念或文化象征的一個基本單位,能夠從一個人的思想中傳達到另一個人的思想中,并最終成為一個群體的共識。《南華早報》的一篇評論指出,meme具有許多功能,但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說,它是為表達想法與情感服務的,而它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盡可能多的人與之產生共鳴。雖然meme的存在遠遠早于互聯網的誕生,但如今meme更多指“網絡迷因”(online memes),比如被配上冒犯或搞笑標語的表情包。2011年,美國西北大學開設課程“網絡迷因學入門”,這說明網絡迷因已經具備了被學界認真研究的價值:網絡流行有可能正在重塑語言、文化乃至信仰。

人類學學者Marion Provencher Langlois在研究圖片類網絡迷因(即表情包)的傳播機制時發現,表情包建立在籠統、模棱兩可和意義疊加的基礎之上:“它們可以因一幅圖像的文字表達和視覺表達存在沖突而成立,也可以因一幅圖像的原始語境和當下語境存在沖突而成立。”意義的多重性讓表情包具有病毒式傳播的潛力,在傳播過程中,網友為之賦予的新意義將與圖片原本的意義共存,而它也以不斷模仿、不斷復制的形式成為當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中文互聯網內廣為人知的段子“杜甫很忙”即為一例: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杜甫畫像經過“二創”變成了“杜甫很忙”系列插畫,杜甫先后變成麥當勞叔叔、旗木卡卡西、現代中年大叔等等,網友調侃這個系列表情包為“杜甫的一天”,因與杜甫原本正經嚴肅、憂國憂民的形象產生極大反差而流行開來。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中的杜甫形象(來源:圖蟲)

從本質上來說,網絡迷因是一種“黑話”,你能否領會決定了你是否屬于某個特殊群體,這種心照不宣將你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聯系在一起。在網絡上分享好玩的段子、玩梗或甩表情包,在社交圈內不斷復制傳播,實際上是在不斷確認你在這個圈子內的位置。在這一方面,身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00后已駕輕就熟。根據韓國消費者趨勢研究者林洪澤的觀察,“有趣”是90后的一大特征,他們追求“生活的游戲”,反感一切讓人憋悶和窒息的秩序,玩梗——在恰當的時機讓人捧腹大笑——是他們的必備社交技能。

因網絡迷建立在意義疊加的基礎之上,理解網絡迷因便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Bilibili熱播紀錄片《歷史那些事》極其善于玩梗,無論是片中的“網絡梗”,還是融入訪談、說唱、破次元壁等新奇展現形式的中插劇場,以及完美契合歷史人物背景的片尾曲,都引發了年輕觀眾的彈幕“打call”。

紀錄片《歷史那些事》海報(來源:豆瓣)

當歷史人物成為網絡迷因,唯有了解相關歷史,你才能心照不宣領會其中的笑點和趣味,這反過來又要求歷史梗具備扎實的史實作為支撐。《歷史那些事》總監制金鐵木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接受彈幕考驗、保證史實準確性是制作團隊最大的挑戰,“因為現在的90后00后特別較真,一堆人隔空討論,還相互佐證資料。如果有嚴重的硬傷,這個片子一季下來就會廢掉。”第一季第一集講述的是蘇軾的故事,片尾曲《在下東坡,一個吃貨》用說唱回顧了蘇軾作為“大宋國民美食家”的一生。詼諧的歌詞固然讓人忍俊不禁,但若仔細品讀,會發現里面不僅串聯起了蘇軾遭遇貶謫不斷南下的人生經歷,還化用了不少他的詩詞:

“大江東去風流人物有太多”(“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欲寄相思千點離愁楚江流”(“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別徐州》)

“年近六旬千里迢迢沒有掉頭/只因在嶺南啖荔枝三百顆不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

“別問好不好有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南海歸增王定國侍人寓娘》)

更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網絡迷因化解了人們討論某些困難話題時通常會有的緊張感。無論是觀念分歧還是復雜現實都讓人壓力重重,以玩梗的方式去觸及這些不那么容易說清楚的話題時,能在博人一笑的同時紓解情緒。網絡迷因的迷人之處正在于,它代替我們說出了那些我們很難表達的觀點和感受。在蘇軾和王安石的誕辰向他們祈求考試通過,既是學生群體的局內人笑話,也反映了他們對未來和前途的種種焦慮;蘇軾作為吃貨的一生則給所有不得志的人帶來一些慰藉,他告訴我們在逆境中保持達觀、堅持本心亦是尊嚴的體現。

無論如何,這些杰出的歷史人物至今仍為普通人津津樂道,本身就是他們不朽的證明,正應了杜甫的那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參考資料:

【日】三浦國雄.《王安石——立于濁流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韓】林洪澤.《90后來了:正在成為中堅力量的一代》.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1.

吳鉤.《宋仁宗:共治時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日】渡邊義浩.《關羽:神話的<三國志>英雄》.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Provencher Langlois, Marion. "Making Sense of Memes: Where They Came From and Why We Keep Clicking Them." Inquiries Journal/Student Pulse 6.03 (2014). http://www.inquiriesjournal.com/a?id=879

“Why Do Memes Matter? A Look at the Good, the Dank, and the Vira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16, 2017.

https://www.scmp.com/yp/discover/lifestyle/features/article/3065773/why-do-memes-matter-look-good-dank-and-viral

“Memes: What Are They and Why They Are Important,” The Glocal Notes Blog, March 16, 2013.

https://publish.illinois.edu/iaslibrary/2013/03/16/memes-what-are-they-and-why-they-are-important/

“Why Do People Love Memes So Much?” Pennington Creative

https://penningtoncreative.com/why-people-love-memes/

《調侃古人、模仿經典電影,這部歷史紀錄片有多不正經?》,中國新聞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500379074246768&wfr=spider&for=pc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邢台市| 怀安县| 慈溪市| 依兰县| 潍坊市| 叶城县| 筠连县| 诏安县| 仙居县| 巨鹿县| 嘉定区| 保亭| 绥江县| 泾川县| 方城县| 益阳市| 叙永县| 东丽区| 徐汇区| 五莲县| 柘城县| 普安县| 洛扎县| 隆回县| 府谷县| 丁青县| 五家渠市| 台北市| 洪泽县| 徐水县| 湖州市| 安化县| 历史| 渝北区| 临湘市| 高淳县| 长宁县| 东辽县| 黄陵县|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