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做時間的朋友,堅持長期主義。
這是張磊的投資信條。
兩年多以前,張磊以416億的價格拿下了格力15%的股權,成為了格力的第一大股東。當時地產以及家電這條賽道,充滿了可能性。正是基于這樣的因素,所以外界對張磊的這筆投資一致看好。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格力的股價也跌穿了高瓴資本的持倉線,資本似乎也“遺忘”了白色家電這條賽道。實際在投資這件事情上,過往的十幾年里,張磊鮮有失手,而格力和美的經過一年的下跌似乎也已經“企穩”。
近期,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曾被問到,是否有來自投資方高瓴的壓力?
董明珠答道:“高瓴挺好的,作為資本來說,對不同企業有不同訴求。對于我們這樣的制造業企業,他們的投資不是以快速賺錢為目的,而是希望在支持格力成長的同時,獲得收益。所以他們對我們很支持。如果他們只搞資本運作,對格力來說,進來就是災難?!?/p>
實際上,盡管這兩年家電有點遇“冷”,但是格力和美的多元化的步伐卻一直沒有放緩。早在去年年初,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就曾有過擔憂:“美的會不會錯失下一個時代?”
他的判斷是,未來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的,優勢會越變越短暫,這就意味著美的“無東西可守”。
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美的開始變得激進,從家電出發卻不止步于家電,與其說美的是一個白色家電巨頭,不如說它是一個綜合性巨頭。尤其從2021年開始,美的投資的步伐明顯地加快了。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2月,美的收購了萬東醫療29.02%的股份,進軍醫療產業,僅一個月后,其又在合肥成立了美的生物醫療有限公司。
2021年3月,美的通過下屬子公司以7.31億元收購了合康新能控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不斷地跨界、不斷地加碼朝陽賽道,似乎成了方洪波的答案。
2021年12月23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收購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公司KUKA Aktiengesellschaft(庫卡)的股權并私有化。據悉,這是自2017年美?的?投資庫卡以來再次加碼機器人業務。
2022年1月12日,美的成立了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不僅如此,美的還成立杭州長期主義科技有限公司,盡管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只有100萬元,但是這也是美的對于未來的態度。
方洪波曾經說過:“在美的,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否定的。”
正如十年前從何享健手中接過美的的大旗,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規?;?,并且砍掉了主營業務中三分之二的產品型號,賣掉了7000畝的廠房用地,裁掉了大半的代理商。
對于方洪波來說,似乎他的每一步都在為美的集團“破冰”,而他最大的靠山就是何享健的信任。
實際上,在方洪波掌舵的這十年時間里,美的集團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一家中國公司變成跨國公司,美的輕松就完成了全球化布局。到2016年,美的海外收入就已經占到了總營收的一半。而這一切的背后就是方洪波大膽的出海計劃,其中就包括收購東芝家電業務,以及吞并意大利企業Clivet。
綜合而言,過往的十年里增加海外收入的比重,已經成為了美的一種方向,正是因為這種正確的方向,才讓美的變得無往不利,同時也獲得了更多資本的青睞。從2019年開始,市場對于格力和美的之間有了更明顯的選擇,相比于格力鮮明的“空調”定位,當下,美的已經劃出了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群、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五個事業群。
去中心化,去單一產品化成了方洪波最成功的策略,盡管目前美的的市值已經是格力的兩倍多,但方洪波仍然帶有很強烈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就源于全球化的業務。盈虧本同源,擁有如此危機意識的掌舵者,對于美的來說,絕非一件壞事。
當下,美的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從多元化到多元投資化,將是未來美的的重心。因為方洪波曾經說過,“美的投資未來,要敢于進行顛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