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還未敲鐘,益客食品便預訂了預制菜板塊的席位,成為近期討論最多的新股之一。
熱潮總會退去,價值總是需要回到公司本身。為了規避屠宰業務的低毛利,對沖周期,益客食品打通上下游,涉足了種禽、飼料、調理品和熟食業務,還間接涉足了養殖業務。
但是,核心屠宰業務雖有規模,盈利卻不穩定,“增值業務”表現一般,未能起到提升盈利能力的作用,反而導致公司產業布局大而不強,在面對禽周期時,“牛不領跑,熊不抗跌”。
預制菜概念股?
又一家禽肉上市公司即將登陸A股市場。
不過,臨近敲鐘,江蘇益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客食品”),卻站上了不一樣的風口。
無論是相關宣傳報道的亮點分析,還是股吧中投資者們的討論方向,都指向了同一個概念——預制菜。
在每周都需要一個熱點的A股市場,無疑,預制菜概念成為上周的主角之一。
2022年以來的10個交易日,預制菜板塊累計漲幅5.62%,大幅跑贏大盤。其中,國聯水產翻倍,福成股份最近3個交易日連續漲停,還有同慶樓、海欣食品、惠發食品等多只股票累計漲幅超過30%。
年輕一代消費者喜歡的預制菜,預計未來幾年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23年達到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時,疫情反復,餐飲需求轉化至方便食品,這種補償效應或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兩大主要原因,再加上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點燃了預制菜板塊的導火索。
益客食品旗下包含熟食和調理品業務,產品包括鴨脖、鴨掌,以及煙熏鴨胸、孜然鴨腿等,旗下擁有400多家愛鴨連鎖店。這便是成為預制菜概念股的基礎。
不過,公司旗下相關業務的表現不盡如人意。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益客食品調熟板塊營業收入分別為3.74億元、6.55億元、6.13億元、2.6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0%、4.24%、4.30%、3.47%。板塊毛利率不到10%,難以與競爭對手相提并論。愛鴨連鎖店,2018年初有560家,此后幾年整體呈減少趨勢,到2021年6月底為483家。
益客食品能否借上預制菜這股東風?抑或是,等到益客食品上市,這股東風還在嗎?
業績三連降
早在2020年初,益客食品便開始向深交所創業板發起沖擊;注冊制落地后,公司重新披露招股書;經過數次問詢,終于在2021年初過會;又苦等了1年才注冊成功,近日完成申購,即將正式登陸A股。
公司與其他禽肉上市公司不同,主營業務包括禽類屠宰及加工、飼料生產及銷售、商品代禽苗孵化及銷售,以及熟食及調理品四大板塊,涉及了雞鴨產業鏈中的大部分環節,堪稱“全能選手”。
布局產業生態,本想起到對沖行業周期的作用,但是,近年公司的業績表現都不太行。
2018年-2020年,益客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為99.05億元、155.54億元、143.9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9億元、3.76億元、1.44億元。
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8.22億元和4749.0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5.61%和4.01%。但是,根據公司最新披露的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增長10.80%至159.46億元,歸母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下降26.58%。
至此,公司已經連續兩年業績下滑,最近3年,公司凈利率分別為2.42%、1.00%、0.66%。
結合報告期前幾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公司就是典型的“牛不領跑,熊不抗跌”。農業周期時刻影響著相關企業的業績,但是,在行業順周期的2019年,圣農發展、民和股份、仙壇股份等公司業績暴增,益客食品并沒有賺到多少錢;2020年以來行業進入逆周期,公司業績也跟著一路向下。
對沖機制失效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盡管業績連年下滑,益客食品卻仍然堅持分紅。2018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現金分紅分別為2978.05萬元、2764.42萬元、7581.42萬元、2884.60萬元。
業務大而不強
益客食品創始人田立余早年曾在山東六和集團(2011年注入新希望,組成現在的新希望六和)擔任肉食事業部副總,2008年創業。
早期,益客食品主營業務為禽類屠宰及加工,輔以少量飼料銷售業務;隨后,為增加產業鏈經營環節,公司開始大規模發展飼料業務;緊接著,進一步拓展產業鏈經營的長度,涉足上游種禽業務;近幾年,公司經營方針逐漸向終端消費延伸,進入熟食及調理品業務,并建立一個休閑食品連鎖體系。
益客食品體量大,涉及范圍廣,但業務大而不強。
公司核心業務為屠宰,鴨產品占營業收入的一半,雞產品占比接近三成。在雞鴨屠宰領域,公司的市場份額僅次于新希望。不過,公司該項業務的毛利率極低,且不穩定。2020年,鴨產品、雞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83%和7.54%,2021年上半年則分別為3.47%、0.43%。
2020年及2021年1-6月,新希望禽產業毛利率分別為4.94%及4.96%,整體優于益客食品,且更加穩定。
屠宰之外的飼料、種禽及調熟業務,本來是作為“增值業務”而存在。但這些板塊體量不大,無論在哪個細分行業,均不占優勢。
種禽體量太小;飼料1年能賣20個億,但在動輒百億千億的行業中,完全排不上號;調熟產品下坡路明顯,絲毫無法動搖“絕黑煌”的地位。這些業務的毛利率大多低于其行業平均水平,難以起到提升整體盈利的作用,有時候甚至成為拖累。
2020年,中國禽肉產品總產量2361.00萬噸,益客食品128.93萬噸,占比5.46%,較2019年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大盤動搖,警鐘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