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蔣悅
臨近年末,正經歷“節前綜合癥”的打工人很有可能還在面臨職業倦怠。
近日,根據員工福利研究機構Limeade發布的報告,有40%的員工表示職業倦怠是其離職的首要原因。由于對自身的工作現狀非常不滿,這其中有超過1/4的人甚至選擇了裸辭。
職業倦怠在打工人中十分普遍。蓋洛普(Gallup)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28%的全職員工表示“經常”或“總是”感到職業倦怠,約有48%的人表示“偶爾”會感到精疲力竭。這意味著有近80%的全職員工會在工作中感到倦怠。相似地,德勤曾對1000名全職美國員工進行了外部市場調查,有7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經歷職業倦怠,他們之中有高達84%的人稱對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毫無熱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職業倦怠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版(ICD-11)》。根據ICD-11的定義,職業倦怠不是一種疾病,它是由長期工作壓力導致的一種綜合癥。相比非倦怠人群,倦怠人群在職場中會感到精疲力竭;他們與工作的心理距離也更遠,極易產生消極或憤世嫉俗情緒,并因此產生了情感耗竭、工作怠慢、專業效能降低等問題。
明明不是病,為什么職業倦怠的“殺傷力”如此之大?老板們該做些什么才能“帶好”這屆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