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2022年,J.P.morgan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以下簡稱“JPM”)以線上形式開幕,雖然已舉辦超過40屆,JPM大會依然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生命科學會議。
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醫療健康企業和投資者聚集在一起。從初創企業到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公司,全球有數百家制藥企業、醫療設備公司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參與這一盛會。
來自JPM的風向會影響全球生命科學的走向。在醫療投資圈里,大家都有個默契,從開年JPM的大事件里去把握貫穿全年的小趨勢。
因為每年最重磅的醫療交易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刻。比如,JPM 2019的第一天,禮來宣布以80億美元收購Loxo Oncology,隨后,百時美施貴寶公布了對新基藥業的740億美元世紀并購,瞬間點燃高度特異性癌癥療法投資和布局的熱情。
JPM 2022,跨國藥企們仍在用資金為醫療創新的解決方案投票。但2022年,我們發現的一大趨勢就是,巨頭保守了,總交易金額未破百億。
JPM 2022上公布的部分交易 (數據來源:動脈網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迎戰2022,全球各大CEO在摩根大會上給出答案。2022年,全球生命科學行業走向何方,哪些關鍵賽道被證偽?哪些關鍵的產品是全球生命科學企業的直推賣點。動脈網對跨國巨頭的布局進行了梳理,對核心趨勢進行了總結。
糖尿病管理全球市場增長加快,再次成為巨頭戰略中心
在JPM 2022會議上,CGM(連續血糖監測系統)這一傳統的產品再次成為熱詞。
德康(Dexcom)公布其新一代CGM產品G7的數據,稱這是行業有史以來最好的產品。德康CEO Kevin Sayer在會議上的演講中告訴投資者,G7的臨床數據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G7的亮點在于傳感器比前一代小了60%,啟動時間只需要半小時,而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雅培Freestyle Libre Pro Flash的啟動時間為一小時;德康的G6和美敦力的Guardian啟動時間都需要兩小時。
此外,G7將MARD(平均絕對相對差,持續血糖監測系統檢測值和參考值之間絕對誤差的平均值。該值越低,準確性越高)降到了8.2%。此前MARD最低的產品是的德康的G6,MARD值為9.0%。目前,G7正在等待FDA的批準。
德康已憑借CGM技術在2021年收入超過24億美元,營收保持高速增長,比2020年增長27%。2022年,德康預測收入在28.2億至29.4億美元之間,增長15%-20%。
此外,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美敦力也宣布糖尿病管理是其中期增長的重點,但是其產品尚未獲批。對于中期增長,美敦力把重心放在了三大產品上:腎動脈神經消融(RDN)、糖尿病管理和Hugo手術機器人,雖然這三條管線都遇到了減速帶。
美敦力認為糖尿病管理器械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美敦力在這一市場有CGM、胰島素泵、智能管理軟件等產品。雖然產品組合完善,但美敦力在CGM領域落后于雅培和德康,雅培CGM的全球市場份額大于50%,德康全球市場份額大于30%,而美敦力CGM全球市場份額小于10%。美敦力的優勢領域是胰島素泵,在全球胰島素泵市場排名第一。
美敦力在摩根大會上表示有信心在糖尿病市場扭轉乾坤。如何搶占市場份額?美敦力在研下一代MiniMed 780G胰島素泵和Guardian 4 CGM系統,其MiniMed 780G胰島素泵系統帶有Guardian 4傳感器,用于連續血糖監測(CGM)。但對于獲批時間,美敦力CEO Geoff Martha表示尚不確定。同時,美敦力還布局了新的CGM產品Simplera CGM,Simplera的特點在于更小。不過,在2021年美敦力糖尿病部門收到了FDA的警告信以及胰島素泵的一類召回,這為美敦力糖尿病業務帶來了負面影響。
雅培、德康、美敦力三家主要參與者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開發了新一代產品。可以預見,2022年全球糖尿病管理市場格局將迎來變化。
手術機器人成為巨頭布局增長點,巨頭投向數字化
手術機器人也是全球跨國巨頭關注的重點,在JPM會議上,美敦力、強生、捷邁邦美等企業都將其手術機器人作為增長亮點。
美敦力在中期增長上押寶Hugo手術機器人,但獲FDA批準晚于預期。Hugo正面競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2021年10月獲得CE認證,預計不久將在美國展開第一次手術。美敦力對Hugo寄予厚望。雖然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已有達芬奇,但美敦力認為手術機器人上市超過20年,全球滲透率依然僅有3%,全球腹腔鏡手術機器人依然有很大的市場。
Hugo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相比于馳騁市場二十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何優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成本較高,除了購置費用外,使用費用也很高。Hugo的主要亮點是在設計上降低了每次使用的成本。但由于制造和供應鏈的問題Hugo手術機器人在美上市進展落后于預期。
強生大手筆投入手術數字化,與微軟達成全面合作。強生在會議上宣布與微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微軟成為強生數字手術解決方案的首選云提供商,幫助強生建立其數字手術平臺。強生所有的設備將采用微軟的服務統一到一個平臺。尤其是強生的手術機器人家族,包括Velis數字關節重建系統、以及Auris Health的Monarch內窺鏡機器人和腹腔鏡手術機器人Ottava。同時,強生也將使用微軟的Azure服務,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增強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強生在會議上也宣布將更加重視對外投資和并購,強生CEODuato指出,"外部創新"是制藥和醫療技術領域未來增長的關鍵因素,在過去五年中,強生公司在并購方面投資了約100億美元。
另一家堅定投向數字化和手術機器人的企業是捷邁邦美,用智能技術增強關節領域競爭力。骨科龍頭捷邁邦美在過去四件年大幅改變了其研發支出方向,開始專注于機器人和數據,并與蘋果、微軟和數據服務公司Canary Medical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
未來,捷邁邦美將把中心放在膝關節市場上,捷邁邦美用智能化、數字化技術來增強其關節領域的競爭力。
捷邁邦美通過其Persona IQ"智能膝關節"植入物加強了其膝關節產品組合,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Persona IQ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與Canary Medical合作開發的FDA批準的智能植入物,它使用Canary Medical基于傳感器的技術為護理團隊和患者提供真實的術后患者數據,例如步數,步行速度和其他步態指標。
從趨勢上看,智能化時代的骨科競爭,數據的收集和解讀是關鍵。這不僅需要持續的數據收集,還需要提供有意義的解讀。
2021年捷邁邦美的手術機器人表現不錯,捷邁邦美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目前已經覆蓋了髖關節、膝關節置換和神經外科和脊柱手術,2021年安裝了600臺系統,
過去,捷邁邦美經歷了一段低谷,轉型或許是痛定思痛。捷邁邦美CEO Bryan Hanson表示:“2018年,我們或許是骨科領域最糟糕的,發生了多起召回事件,但是現在我們是最好的,減少了10倍的召回率。”
PFA成為最熱賽道,多家企業展開布局
心血管領域的高值耗材是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的核心業務。在這個大市場中,心臟電生理中的脈沖電場消融(PFA)產品成為布局的重點賽道。
美敦力用近10億美元收購補短板,增強其消融產品組合。美敦力在摩根大會上宣布以9.25億美元收購心臟電生理企業Afera,Affera的Prism-1心臟測繪和導航平臺填補了美敦力目前電生理學產品組合中的"重要空白"。
美敦力收購引入電生理標測系統能夠增強其心臟消融產品,尤其是最新的脈沖電場消融(PFA)產品。美敦力的脈沖電場消融產品PulseSelect PFA系統正在開展臨床試驗。
脈沖電場消融由于其消融時的組織特異性成為心臟電生理賽道最火的技術。波士頓科學、美敦力、雅培等企業都有相關產品。
波士頓科學的FARAPULSE脈沖電場消融產品已獲得CE批準和FDA突破性器械認證,同時也進入了NMPA創新醫療器械通道。
在這一火熱的賽道中,美敦力收購了標測企業,或許意味著未來標測能力也是PFA產品的重點競爭力。
過去,心臟電生理賽道的全球主導者是強生、雅培。以中國市場為例,強生占比超過60%,雅培占比超過20%,美敦力排名第三。未來心臟電生理市場格局也將因為PFA技術改變。
在消融方面,美敦力寄予厚望的腎動脈神經消融產品Symplicity Spyral遇到一些阻礙,上市時間被推后,在缺乏提前結束注冊所需的積極結果后,其用于高血壓的Symplicity Spyral腎去神經支配(RDN)系統的臨床研究將持續到明年。
CAR-T降溫,跨國藥企如何押注細胞與基因治療?
路徑創新、臨床高度可及和可行的創新生物技術一直是制藥企業在JPM上火熱追逐的對象,在發展最為成熟的CAR-T技術相繼輸出多款細胞治療藥物后,制藥巨頭和生物科技公司都在試圖找到更優的載體和功能細胞。2022年,他們的目光聚焦在更具有創新性的細胞治療上,輝瑞、拜耳、BMS、武田制藥,甚至Moderna,都默契地將目光投向了細胞療法的迭代。
一方面,他們探索找到比現有的CAR技術更高效、安全的運載方式。比如,輝瑞與基因治療巨頭Beam Therapeutics聯手,計劃啟動為期4年的研究合作,也達成了JPM 2022到目前為止總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輝瑞制藥在JMP2022上表示,雙方將陸續合作開發用于肝臟、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遺傳疾病的細胞療法。此前,Beam Therapeutics已經基于自主研發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了一系列基因療法。研究顯示,Beam Therapeutics所采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傳統Crispr/Cas9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另一家制藥巨頭拜耳選擇與Mammoth合作開發細胞療法,對方擁有“超小型”Crispr系統技術。
再如,此前,武田制藥在布局細胞治療時收購了英國公司Gammadelta,而在JPM 2022第一天,這家日本藥企又再將Gammadelta早期分拆出來的Adaptate收入囊中。據報道,Adaptate專攻與γδT細胞結合為主的抗體開發,而非基于CAR的細胞治療。就在2021年末,Adicet公司的一項臨床研究驗證了γδT細胞療法的有效性,瞬間帶火這一新的領域。
另一方面,反復嘗試之后,治療用的細胞類型正式亮相JPM 2022,進入制藥巨頭們的視野。Moderna在JPM 2022上宣布,將與Carisma合作開發Car-M療法。2021年,Moderna從不為人知的生物科技公司快速成為家喻戶曉名字,其自主研發COVID-19 mRNA疫苗Spikevax創造了約185億美元的驚人銷售額,在全球完成注射8.07億劑,其中25%被用于中低收入國家。
Carisma誕生于賓夕法尼亞大學,長期致力于基于CAR的單核細胞療法研究(Car-macrophages),結合Moderna獨特的mRNA和LNP專利技術,這款潛在的Car-M療法或將突破體內編輯的瓶頸。單核細胞是區別于B細胞和T細胞的一種骨髓系白細胞,可以進一步分化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在全身巡邏,并吞噬細胞廢物、外來生物和其他可能構成威脅的物質。
在惡性腫瘤患者體內,腫瘤細胞將抑制巨噬細胞的功能表達,從而支持自身快速分裂和生長。Carisma的研究表明,如果利用CAR將分化前的單核細胞轉運到特定細胞結合位點上,在腫瘤周圍的免疫抑制微環境中發揮作用,新的治療方案將突破CAR-T療法在實體瘤適應癥中的局限性。
合作、擴產、引進,抗新冠戰事升級
如果說對抗全球新冠疫情的疫苗需求,催生了當紅炸子雞Moderna,那么為持續激增的新冠患者提供抗病毒的生意,也成為許多制藥巨頭近兩年間最主要的現金流。與Moderna和BioNTech穩定把持的新冠疫苗市場不同,隨著新冠病毒各種變體的出現,新冠抗病毒的頭部供應商位置已經多次流轉。在JPM 2022上,諾華也躬身入局。
實際上,近年來,瑞士制藥巨頭諾華布局新管線的態度變得保守。前不久,他們以20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競爭對手羅氏的長期股權,在生物制藥界引發軒然大波。隨后,諾華又表示正在對旗下仿制藥部門Sandoz進行戰略再審查。不過,諾華用一筆1.5億瑞士法郎(1.63億美元)的交易高調亮相JPM 2022。
在剛剛出爐的一項臨床研究中,Molecular Partners開發的COVID-19抗病毒藥物Ensovibep被證明將早期感染人群住院風險降低78%。據報道,這項研究將407名COVID-19門診患者隨機分組,別分接受安慰劑和單次輸注三劑Ensovibep。與默克和輝瑞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的首次試驗不同,該研究招募了接種過COVID-19疫苗的患者。數據顯示,Ensovibep在第8天之前比安慰劑更能降低病毒載量,并且可以減少住院和死亡風險。
現階段,諾華和Molecular Partners正在尋求推動Ensovibep經綠色通道上市。由于比單克隆抗體小得多的DARPin蛋白支架,創造了一種與病毒受體結合域上三個位點結合的分子,Ensovibep不太容易受到病毒變化的影響。不過,Ensovibep通過單次靜脈注射給藥,因此不如輝瑞和默克公司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方便。
隨著omicron毒株的出現和快速傳播,COVID-19抗病毒藥物的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2021年底,美國FDA曾因抗omicron毒株的療效問題,暫停了禮來和再生元的抗SARS-CoV-2抗體使用。盡管這條禁令在幾天后解除,目前,葛蘭素史克公司藥物sotrovimab和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是美國市場上僅存的有望對抗omicron的抗體,但仍然供不應求。這就意味著,一旦Ensovibep獲批進入市場,或將進一步改變COVID-19治療領域的競爭格局。
實際上,諾華入局前,默克和輝瑞已經在COVID-19抗病毒藥里大戰多個回合。
2021年11月,一項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表明,默克的口服COVID-19抗病毒藥molnupiravir將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30%,而非此前報道的50%,Paxlovid的這一比例達到89%,一度讓molnupiravir黯然失色。不過,在JPM 2022的第一天,默克表示,molnupiravir被證明對新冠病毒的omicron變體非常有效。“這是一種讓死亡率降低90%的機制,”默克研究實驗室負責人指出,“這種機制和分子適用于omicron,和我可以想象可能出現的大多數變體。”
對于產能問題,默克表示,2021年,molnupiravir產量為1000萬個療程,2022年計劃翻倍,預計將產生50~70億美元收入。同時,默克調調,他們正在持續交付molnupiravir。在2021年12月,默克向美國政府提供了約95萬療程molnupiravir;到2022年1月底,默克還將向美國提供另外310萬療程。”不過,輝瑞在JPM 2022上公布的產能則達到1.2億療程,比此前計劃的5000萬療程更高。
此外,輝瑞進一步加強了在mRNA技術上的布局。在JPM 2022上第一天的交易中,輝瑞獲得Acuitas Therapeutics的脂質納米顆粒遞送系統使用權,用于mRNA疫苗和治療。脂質納米顆粒對于保護mRNA至關重要,它為細胞提供了一系列指令,例如對抗病毒,并且將mRNA遞送到體內的目標區域。此前,Acuitas的這項專有遞送系統技術,曾被用于兩種授權的mRNA COVID-19疫苗,包括輝瑞-BioNTech疫苗。
在另一筆交易中,輝瑞將向Codex DNA提供超1億美元的付款,來取得這家公司的新型酶促DNA合成技術,這同樣將用于開發新的mRNA疫苗和治療劑。據報道,Codex自主研發短寡核苷酸連接組裝(SOLA)EDS技術系統,可以構建合成的DNA、RNA和蛋白質,已經被用于開發新的基于mRNA的藥物和疫苗。
2022年的JPM,雖然沒有了擁擠的游說團體和租金被炒到100美元的座椅,也沒有動輒上百億美金的重磅交易,平靜得讓人有些失望。
實際上,JPM作為行業風向標,反映著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市場流動趨勢,這樣的遇冷提示了快速增長的2022年生命科學行業投資,正被踩下重重的剎車。根據硅谷銀行的一項新分析,2021年美國和歐洲創下的860億美元風險投資創歷史新高,比2020年的新紀錄高出30%,比2019年增長更超過150%。然而,在上半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季度之后,由于表現不佳的生物制藥IPO阻礙了跨界投資者,下半年行業投資即開始回落。JPM 2022上放緩的投資節奏釋放出信號,2022年,行業投資的回落或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