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為了讓你成功“約會”,互聯網大廠操碎了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為了讓你成功“約會”,互聯網大廠操碎了心

無處安放的荷爾蒙,難以消解的壓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文|快刀財經 路老二

編輯|黃曉軍

婚戀網站,相親軟件、交友平臺等清新脫俗的陌生人交友平臺,最終通向何處大家不明而喻。

這類平臺類似于傳統婚姻中介所與線下交友中心,充當對接信息撮合交易的角色,其企業“愿景”是推動“性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配置。

縱觀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交友需求可以說是互聯網江湖最古老的剛需之一。當然,約會還是得打著“交友”的社交幌子,而祭出“同城交友”則有隔空實錘“約P”之嫌。

陌生人社交本身是一個有些曖昧的行業,因此也被戲稱為“陌生人色交”。盡管有監管出手政策出臺,一定程度上可以監控人的行為,卻不能監控人的欲望。

而一切做“人性欲望”的生意,總免不了在道德上打擦邊球,假借微商、酒托、陪聊之名行色情交易、詐騙PUA、劫財劫色、仙人跳等違法犯罪活動。

你想玩別人,別人也想玩你,可以說為了讓你成功交友,互聯網大廠真是操碎了心。

01 論壇交友,婚戀網站的黃金歲月

陌生人社交以美國為起點,逐步在全球逐漸蔓延開來。

1995年4月,美國約會交友網站Match.com上線。陌生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結交認知,甚至可以成為朋友、知己、戀人、夫妻。

這開創了陌生人交友的先河,改變了美國人尋找伴侶的方式。而當這樣的陌生人交友傳導中國時,囿于當時傳統文化與社會風氣的束縛,其一開始只是普通的“論壇交友”與專業的“婚戀相親”。

普通的“論壇交友”基于共同興趣愛好形成“社區”圈子,陌生人在上面尋找志同道合的網友,聊天、陪伴、約會,并不一定與婚姻有關。

在早期高校BBS論壇上,一般都有專門的“交友聊天室”。伴隨著個人網站的普及以及PC端的崛起,中國的論壇交友才有了后來的發展。

1996年,第一個公眾BBS“一網情深”上線;

1997年,貓撲上線;

1998年,西祀胡同上線;

1999年,天涯上線;

2003年,百度貼吧上線;

2005年,校內網、豆瓣上線;

2008年,開心網上線;

如果算上早期三大門戶網站單獨開辟出來的交友板塊,早期QQ、51.com、博客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很多人比較懷念互聯網早期的那種純情氛圍,網友們純真純情,交友目的也與肉體無關。用北島的詩說:“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專業的“婚戀相親”交友平臺,聚焦于促成現實婚姻,走的是婚姻介紹所的路線。

1998年5月,中國首家婚戀交友網站——“中國交友中心”在深圳成立,2004年5月,投行出身的李松和熊志強收購了中國交友中心,將其改版并起名為珍愛網;

2003年10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讀研二的“小龍女”龔海燕,為解決脫單問題,在宿舍創辦了世紀佳緣;

2005年5月,據說被數百位父母替兒女相親場面所震撼,清華三博士田范江、錢江、慕巖共同創建了百合網,下海當“媒婆”。

自此,中國在線婚戀的三個主要玩家集結完畢,一時如嫁我網、愛情公寓、絕對100、中國紅娘網等玩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可惜都沒能擠到第一階隊。

與創業者的熱情相呼應,資本的入局徹底點燃了婚戀市場。僅2004-2007年,珍愛網、百合網、嫁我網、世紀佳緣等,就獲得了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

婚戀網站由此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歲月期,密集的廣告投放和節目代言,甚至還掀起了一股全民看電視相親節目的熱潮。

珍愛網、百合網、世紀佳緣先后成為了東方衛視《百里挑一》、浙江衛視《愛情連連看》、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等火爆一時的相親節目的獨家冠名。

面對如潮水般涌入的海量用戶,為了解決陌生人“匹配”的難題,三大婚戀網站不約而同推出了線下“紅娘”模式。

然而高昂的營銷費用與“重資產”模式的線下運營、平臺巨額的會員費、備受爭議的“紅娘”兩頭吃差價等問題,慢慢壓垮了三大婚戀網站,傳奇悄然落幕。

2015年12月,世紀佳緣從美國退市,與百合網打包合并上市國內新三板;

2017年11月,珍愛網在借殼上市失敗后,把自己賤賣給了太盟投資集團;

2018年8月,有緣網在排隊兩年之后,撤回了IPO申請。

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網絡交友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一種“去紅娘化”、專注的、定制化的陌生人交友產品,在用戶的巨大需求之下呼之欲出。

02 “附近的人”出現,陌生人社交井噴

從論壇交友到婚戀網站約會,陌生人社交最大的天然障礙就是“匹配”的效率問題,而“附近的人”橫空出世,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甚至讓同城約會成為了現實。

“附近的人”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

2009年,鼓勵手機用戶同他人分享自己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手機社交服務網站Foursquare在美國上線。兩年后,這個網站注冊用戶就達到了750萬,并先后獲得超過7000萬美元的風投融資。

Foursquare很快成為移動互聯網業界、媒體、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模仿熱潮。

在中國,吃到“附近的人”第一波紅利不是基于定位服務的打車軟件與外賣平臺,而是微信。

2011年8月3日,張小龍發布了微信2.5版本,這個版本上線了兩個異常強大的功能:一個是視頻聊天功能,另一個就是“附近的人”。

這一功能的出現,使得微信用戶以每天10萬級別的數量猛增。兩個月后,微信還推出了“漂流瓶”和“搖一搖”。

至此,微信在陌生人社交上“三板斧”集齊——社交中的即時滿足(附近的人)、因緣際會(漂流瓶)和隨機尋樂(搖一搖)。

加上語音、視頻兩大通信手段,米聊和微信的戰爭提前宣告結束了。自此之后,雷軍掉頭創建了小米,張小龍一戰封神。

就在微信上線“附近的人”功能的第2天,另 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滿足陌生人社交需求的APP上線,它就是陌陌。

走心還是走腎,這是陌生人社交產品與生俱來的爭議點。可能創始人唐巖會選擇“走心”,但早期的陌陌無疑選擇了“走腎”。

早期段子手、草根大號在微博推廣陌陌,其中一個最火爆的文案大體如下:

男孩和女孩異地戀,陌陌顯示兩人的距離永遠是1648km,女孩受不了提出分手。當晚,她發現兩人的距離變成了1.1km,再刷,變成了0.9km,最后變成了1m……她恍然大悟,流著熱淚打開了大門……

產品激進+微博紅利+獨特的定位,讓陌陌一路飆升:上線5個月,用戶突破100萬;1年邁入1000萬大關;1年零4個月,陌陌用戶突破2000萬。

2012年4月,一個叫Mike隋(隋凱)的外國人一人分飾12個角色的搞笑視頻在微博上瘋狂傳播。在視頻中,陌陌被Mike隋推薦給想要“深入”認識中國女生的外國友人。

隨著這個視頻被轉發40多萬次,陌陌一夜之間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禮的知名度。據說,這個視頻為陌陌帶來200-500萬新用戶,用戶群甚至擴散到五六線城市。

Mike隋的搞笑視頻讓陌陌背上了“約P神器”的標簽,也成功點燃了陌生人賽道的“干柴烈火”。一時出現的陌生人社交APP五花八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陌生人社交+(交友、約會、興趣、同城、匿名……)

總結下來,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靠直接靠刷臉社交的,通過左右劃動來選擇和匹配喜歡對象;

另一類是基于地理位置,匹配附近的人的;

最后一類是努力與看臉劃清界限,通過性格、愛好等標簽匹配不同人群。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9-2015年,陌生人社交類APP產品共上線153款,平均每年上線19款;2018年共誕生159款;2019年超過了200款。

也就是說這10年,超過500款陌生人社交APP誕生。只是,普通人叫得出名字的很難超過5款,99%的產品都成為了炮灰。

原因無他,“約P神器”的標簽基本上等同于陌生人社交的代名詞。不管哪個新的App殺進來,都在給陌陌帶量,陌陌神奇般地“負負得正”,吃掉了整個陌生人社交賽道的一大半紅利。

2018年2月23日,陌陌收購另一個陌生人社交APP探探。該起交易被稱為2018年互聯網第一大并購案,也被人認為是陌生人社交賽道的終局之戰。

一時陌生人社交陷入全民聲討集體譴責的被動局面,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意外延續了陌生人社交的戰火。玩家們狹路相逢短兵相接,每條血管里都流淌著機會主義的血液。

縱觀陌生人社交二十余年的發展史,不同玩家輪番登場亮相,群雄割據,資本熱捧,它似乎一直處在旋渦之中,卻又一直飛在風口之上。

03 社交難逃“色交”,荷爾蒙的生意經

陌生人社交本來就屬于一種較為敏感與私人化的情感需求。在經歷了極速的膨脹和野蠻增長后,整個行業不免會被掛上“約P”的標簽。

監管一直是懸掛在陌生人社交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出現色情、詐騙等問題,將對平臺造成毀滅性打擊。

2014年10月,因策劃并參與推動95后女孩“用身體去旅行”這樣的熱門事件,陌生人社交APP“友加”被勒令下架。大半年后回歸,早已元氣大傷。

同年11月,YY前高管焦一創辦的微聚,在廣州推出“約跑不約炮”大型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布自己轉型興趣社交,直接被下架處理。

而幸存下來的如陌陌、探探、Uki、覓歡、他趣等產品,都在不同時間因不同事故被監管部門“嚴厲警告”“責令整改”“下架處理”過。

內容安全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而匿名的謠言、黑五類廣告、涉黃內容和政治敏感信息幾乎是陌生人社交的原罪。

據相關媒體報道,一位用戶在某陌生人交友平臺上經歷了暗黑的24小時:購買會員后,平臺共為他匹配了246個人,直接要求添加微信的超過一半,直播托15個、游戲托10個、影視騙局8個、剩下的幾乎是博彩引流、微商托、酒托等各種各樣的“托”,有真正交友需求的僅為5人。

而這5個人,其中還有人可能是通過Al換臉成“范冰冰”的摳腳大漢。

陌生人社交難逃“色交”,而說到荷爾蒙的生意經,不得不讓人產生誤會——陌生人社交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陌生人社交主流的商業模式(盈利變現方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利用APP的流量吸引廣告主在頁面上投放廣告;

第二種是吸引用戶充值,提升身份特權和功能特權。本質上跟很多酒吧和夜店的“女士免單”是一樣的道理,女士免費,美女多了,男性客戶才會來。

這一點傳統婚戀網站的盈利模式清晰許多,線上主要通過廣告以及VIP會員收費,線下則通過紅娘服務來收費,網站賺的還是傳統紅娘的“茶水費”,勝在穩定。

第三種是直接促使用戶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給對方,平臺從中抽成。

正常人注冊這一類軟件的動機也不在乎三種:

第一種是來找正經男女朋友的,奔著“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而來;

第二種是海王和海后來開辟魚塘的,找新魚苗的,是最主要的釣魚魚塘之一,他們奔著“耍流氓”而來;

第三種是進來白嫖打醬油的,滿足圍觀心理,隨便打發時間,也包括媒體與營運等特殊行業的“研究員”。

把平臺盈利方式與用戶使用情況交叉對比你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傳統婚戀軟件賺的是用戶配對成功的錢,陌生人社交軟件賺的是配對不成功的錢。

換句話說,你進來正兒八經找男女朋友、打醬油,平臺都是不太歡迎的。只有用戶粘性強,活躍時間長,還常常1V多交流的海王(后)才是平臺的“高價值用戶”,他們購買增值服務的欲望最強。

經濟學里說,交易有兩大天塹,分別是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傳遞,而平臺的價值就在于跨越天塹,降低成本。

從古老的論壇時代文字交友算起,到婚戀網站時期的圖片文字組合,再到移動互聯網崛起后的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全方位服務,陌生人交友賽道完整覆蓋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在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上,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能夠出現一個巨頭,但截至目前,唯有陌生人社交這條賽道,尚未出現一家巨頭型公司。

陌生人社交產品都在極力促成同一件事:縮短社交鏈路,提升匹配效率。可等到跨過政策與法律的大山后,平臺卻不知道拿“道德”怎么辦了。

道理說男性玩陌生人社交是想試著約會,女性則只是想驗證自己的魅力,各獲所需。可海王(后)每天都在APP上換男女友,畢竟有礙公序良俗,有違人倫道德。

互聯網世界有一種自我工具化的傾向,也就是說努力成為一種現實工具。可放在道德的聚光燈之下,沒有任何一款陌生人社交產品敢直言自己就是一款“高頻、剛需、工具化”的純“約P”軟件。

就連一直污名化的陌陌,都在做著讓人哭笑不得、費力不討好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大力氣把自己正面化。

互聯網商業模式問題,就這樣變成了社會問題,有別于西方的“約會文化和付費習慣”,中國的陌生人社交的問題,最終變成了文化與道德的問題。

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共同疑問就是——陌生人除了荷爾蒙生意外,還能不能有社交?還需不需要深入靈魂的交流?這個問題值得反復論證。

最后你會發現,陌生人社交兜兜轉轉一圈,又回到了這個無解的問題的答案上:

到底“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是不是耍流氓”?

04 結語

交流是人性本能,社交類產品都在試圖解決用戶的孤獨感,滿足用戶渴望獲得認可的需求,這個原始人性動力帶動一個產業的爆發,也因此加速一款款產品的隕落。

熟人世界里無處排遣的孤獨感,無處安放的荷爾蒙,難以消解的壓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可用戶留存的難題以及商業模式的天然短板,為陌生人社交打了死結。陌生人社交軟件上無數故事(事故)都有著類似的劇本:

通過陌陌、Soul等交友、戀愛、乃至求偶的人,他們從這里認識并“火熱火燎”地聊一個個通宵,互生好感。但最后收尾的場景,確是其中一個人提出:

我們加個微信吧?

最終,微信成了陌生人社交平臺的終點站和收割機,騰訊才是社交類軟件始終翻不過去的大山。

部分參考資料:

1.《陌生人社交,翻不過微信這座山》張艾思

2.《全球陌生人社交編年史:孤獨感,荷爾蒙,千億市值的風口與旋渦》 燕七

3.《陌生人社交難逃“色交”?》張茹雅

4.《海王才是陌生人社交的核心競爭力》楊婷婷

5.《陌生人社交十年沉浮:一哥老矣,小弟難當》鄧小軒

6.《沸騰新十年》林軍 胡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陌陌

3.8k
  • 摯文集團2024年Q3凈營收26.747億元,凈利潤4.933億元
  • 摯文集團2024年Q2凈營收26.914億元,凈利潤4.492億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為了讓你成功“約會”,互聯網大廠操碎了心

無處安放的荷爾蒙,難以消解的壓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文|快刀財經 路老二

編輯|黃曉軍

婚戀網站,相親軟件、交友平臺等清新脫俗的陌生人交友平臺,最終通向何處大家不明而喻。

這類平臺類似于傳統婚姻中介所與線下交友中心,充當對接信息撮合交易的角色,其企業“愿景”是推動“性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配置。

縱觀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交友需求可以說是互聯網江湖最古老的剛需之一。當然,約會還是得打著“交友”的社交幌子,而祭出“同城交友”則有隔空實錘“約P”之嫌。

陌生人社交本身是一個有些曖昧的行業,因此也被戲稱為“陌生人色交”。盡管有監管出手政策出臺,一定程度上可以監控人的行為,卻不能監控人的欲望。

而一切做“人性欲望”的生意,總免不了在道德上打擦邊球,假借微商、酒托、陪聊之名行色情交易、詐騙PUA、劫財劫色、仙人跳等違法犯罪活動。

你想玩別人,別人也想玩你,可以說為了讓你成功交友,互聯網大廠真是操碎了心。

01 論壇交友,婚戀網站的黃金歲月

陌生人社交以美國為起點,逐步在全球逐漸蔓延開來。

1995年4月,美國約會交友網站Match.com上線。陌生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結交認知,甚至可以成為朋友、知己、戀人、夫妻。

這開創了陌生人交友的先河,改變了美國人尋找伴侶的方式。而當這樣的陌生人交友傳導中國時,囿于當時傳統文化與社會風氣的束縛,其一開始只是普通的“論壇交友”與專業的“婚戀相親”。

普通的“論壇交友”基于共同興趣愛好形成“社區”圈子,陌生人在上面尋找志同道合的網友,聊天、陪伴、約會,并不一定與婚姻有關。

在早期高校BBS論壇上,一般都有專門的“交友聊天室”。伴隨著個人網站的普及以及PC端的崛起,中國的論壇交友才有了后來的發展。

1996年,第一個公眾BBS“一網情深”上線;

1997年,貓撲上線;

1998年,西祀胡同上線;

1999年,天涯上線;

2003年,百度貼吧上線;

2005年,校內網、豆瓣上線;

2008年,開心網上線;

如果算上早期三大門戶網站單獨開辟出來的交友板塊,早期QQ、51.com、博客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很多人比較懷念互聯網早期的那種純情氛圍,網友們純真純情,交友目的也與肉體無關。用北島的詩說:“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專業的“婚戀相親”交友平臺,聚焦于促成現實婚姻,走的是婚姻介紹所的路線。

1998年5月,中國首家婚戀交友網站——“中國交友中心”在深圳成立,2004年5月,投行出身的李松和熊志強收購了中國交友中心,將其改版并起名為珍愛網;

2003年10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讀研二的“小龍女”龔海燕,為解決脫單問題,在宿舍創辦了世紀佳緣;

2005年5月,據說被數百位父母替兒女相親場面所震撼,清華三博士田范江、錢江、慕巖共同創建了百合網,下海當“媒婆”。

自此,中國在線婚戀的三個主要玩家集結完畢,一時如嫁我網、愛情公寓、絕對100、中國紅娘網等玩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可惜都沒能擠到第一階隊。

與創業者的熱情相呼應,資本的入局徹底點燃了婚戀市場。僅2004-2007年,珍愛網、百合網、嫁我網、世紀佳緣等,就獲得了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

婚戀網站由此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歲月期,密集的廣告投放和節目代言,甚至還掀起了一股全民看電視相親節目的熱潮。

珍愛網、百合網、世紀佳緣先后成為了東方衛視《百里挑一》、浙江衛視《愛情連連看》、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等火爆一時的相親節目的獨家冠名。

面對如潮水般涌入的海量用戶,為了解決陌生人“匹配”的難題,三大婚戀網站不約而同推出了線下“紅娘”模式。

然而高昂的營銷費用與“重資產”模式的線下運營、平臺巨額的會員費、備受爭議的“紅娘”兩頭吃差價等問題,慢慢壓垮了三大婚戀網站,傳奇悄然落幕。

2015年12月,世紀佳緣從美國退市,與百合網打包合并上市國內新三板;

2017年11月,珍愛網在借殼上市失敗后,把自己賤賣給了太盟投資集團;

2018年8月,有緣網在排隊兩年之后,撤回了IPO申請。

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網絡交友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一種“去紅娘化”、專注的、定制化的陌生人交友產品,在用戶的巨大需求之下呼之欲出。

02 “附近的人”出現,陌生人社交井噴

從論壇交友到婚戀網站約會,陌生人社交最大的天然障礙就是“匹配”的效率問題,而“附近的人”橫空出世,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甚至讓同城約會成為了現實。

“附近的人”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

2009年,鼓勵手機用戶同他人分享自己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手機社交服務網站Foursquare在美國上線。兩年后,這個網站注冊用戶就達到了750萬,并先后獲得超過7000萬美元的風投融資。

Foursquare很快成為移動互聯網業界、媒體、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模仿熱潮。

在中國,吃到“附近的人”第一波紅利不是基于定位服務的打車軟件與外賣平臺,而是微信。

2011年8月3日,張小龍發布了微信2.5版本,這個版本上線了兩個異常強大的功能:一個是視頻聊天功能,另一個就是“附近的人”。

這一功能的出現,使得微信用戶以每天10萬級別的數量猛增。兩個月后,微信還推出了“漂流瓶”和“搖一搖”。

至此,微信在陌生人社交上“三板斧”集齊——社交中的即時滿足(附近的人)、因緣際會(漂流瓶)和隨機尋樂(搖一搖)。

加上語音、視頻兩大通信手段,米聊和微信的戰爭提前宣告結束了。自此之后,雷軍掉頭創建了小米,張小龍一戰封神。

就在微信上線“附近的人”功能的第2天,另 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滿足陌生人社交需求的APP上線,它就是陌陌。

走心還是走腎,這是陌生人社交產品與生俱來的爭議點。可能創始人唐巖會選擇“走心”,但早期的陌陌無疑選擇了“走腎”。

早期段子手、草根大號在微博推廣陌陌,其中一個最火爆的文案大體如下:

男孩和女孩異地戀,陌陌顯示兩人的距離永遠是1648km,女孩受不了提出分手。當晚,她發現兩人的距離變成了1.1km,再刷,變成了0.9km,最后變成了1m……她恍然大悟,流著熱淚打開了大門……

產品激進+微博紅利+獨特的定位,讓陌陌一路飆升:上線5個月,用戶突破100萬;1年邁入1000萬大關;1年零4個月,陌陌用戶突破2000萬。

2012年4月,一個叫Mike隋(隋凱)的外國人一人分飾12個角色的搞笑視頻在微博上瘋狂傳播。在視頻中,陌陌被Mike隋推薦給想要“深入”認識中國女生的外國友人。

隨著這個視頻被轉發40多萬次,陌陌一夜之間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禮的知名度。據說,這個視頻為陌陌帶來200-500萬新用戶,用戶群甚至擴散到五六線城市。

Mike隋的搞笑視頻讓陌陌背上了“約P神器”的標簽,也成功點燃了陌生人賽道的“干柴烈火”。一時出現的陌生人社交APP五花八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陌生人社交+(交友、約會、興趣、同城、匿名……)

總結下來,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靠直接靠刷臉社交的,通過左右劃動來選擇和匹配喜歡對象;

另一類是基于地理位置,匹配附近的人的;

最后一類是努力與看臉劃清界限,通過性格、愛好等標簽匹配不同人群。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9-2015年,陌生人社交類APP產品共上線153款,平均每年上線19款;2018年共誕生159款;2019年超過了200款。

也就是說這10年,超過500款陌生人社交APP誕生。只是,普通人叫得出名字的很難超過5款,99%的產品都成為了炮灰。

原因無他,“約P神器”的標簽基本上等同于陌生人社交的代名詞。不管哪個新的App殺進來,都在給陌陌帶量,陌陌神奇般地“負負得正”,吃掉了整個陌生人社交賽道的一大半紅利。

2018年2月23日,陌陌收購另一個陌生人社交APP探探。該起交易被稱為2018年互聯網第一大并購案,也被人認為是陌生人社交賽道的終局之戰。

一時陌生人社交陷入全民聲討集體譴責的被動局面,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意外延續了陌生人社交的戰火。玩家們狹路相逢短兵相接,每條血管里都流淌著機會主義的血液。

縱觀陌生人社交二十余年的發展史,不同玩家輪番登場亮相,群雄割據,資本熱捧,它似乎一直處在旋渦之中,卻又一直飛在風口之上。

03 社交難逃“色交”,荷爾蒙的生意經

陌生人社交本來就屬于一種較為敏感與私人化的情感需求。在經歷了極速的膨脹和野蠻增長后,整個行業不免會被掛上“約P”的標簽。

監管一直是懸掛在陌生人社交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出現色情、詐騙等問題,將對平臺造成毀滅性打擊。

2014年10月,因策劃并參與推動95后女孩“用身體去旅行”這樣的熱門事件,陌生人社交APP“友加”被勒令下架。大半年后回歸,早已元氣大傷。

同年11月,YY前高管焦一創辦的微聚,在廣州推出“約跑不約炮”大型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布自己轉型興趣社交,直接被下架處理。

而幸存下來的如陌陌、探探、Uki、覓歡、他趣等產品,都在不同時間因不同事故被監管部門“嚴厲警告”“責令整改”“下架處理”過。

內容安全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而匿名的謠言、黑五類廣告、涉黃內容和政治敏感信息幾乎是陌生人社交的原罪。

據相關媒體報道,一位用戶在某陌生人交友平臺上經歷了暗黑的24小時:購買會員后,平臺共為他匹配了246個人,直接要求添加微信的超過一半,直播托15個、游戲托10個、影視騙局8個、剩下的幾乎是博彩引流、微商托、酒托等各種各樣的“托”,有真正交友需求的僅為5人。

而這5個人,其中還有人可能是通過Al換臉成“范冰冰”的摳腳大漢。

陌生人社交難逃“色交”,而說到荷爾蒙的生意經,不得不讓人產生誤會——陌生人社交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陌生人社交主流的商業模式(盈利變現方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利用APP的流量吸引廣告主在頁面上投放廣告;

第二種是吸引用戶充值,提升身份特權和功能特權。本質上跟很多酒吧和夜店的“女士免單”是一樣的道理,女士免費,美女多了,男性客戶才會來。

這一點傳統婚戀網站的盈利模式清晰許多,線上主要通過廣告以及VIP會員收費,線下則通過紅娘服務來收費,網站賺的還是傳統紅娘的“茶水費”,勝在穩定。

第三種是直接促使用戶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給對方,平臺從中抽成。

正常人注冊這一類軟件的動機也不在乎三種:

第一種是來找正經男女朋友的,奔著“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而來;

第二種是海王和海后來開辟魚塘的,找新魚苗的,是最主要的釣魚魚塘之一,他們奔著“耍流氓”而來;

第三種是進來白嫖打醬油的,滿足圍觀心理,隨便打發時間,也包括媒體與營運等特殊行業的“研究員”。

把平臺盈利方式與用戶使用情況交叉對比你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傳統婚戀軟件賺的是用戶配對成功的錢,陌生人社交軟件賺的是配對不成功的錢。

換句話說,你進來正兒八經找男女朋友、打醬油,平臺都是不太歡迎的。只有用戶粘性強,活躍時間長,還常常1V多交流的海王(后)才是平臺的“高價值用戶”,他們購買增值服務的欲望最強。

經濟學里說,交易有兩大天塹,分別是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傳遞,而平臺的價值就在于跨越天塹,降低成本。

從古老的論壇時代文字交友算起,到婚戀網站時期的圖片文字組合,再到移動互聯網崛起后的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全方位服務,陌生人交友賽道完整覆蓋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在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上,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能夠出現一個巨頭,但截至目前,唯有陌生人社交這條賽道,尚未出現一家巨頭型公司。

陌生人社交產品都在極力促成同一件事:縮短社交鏈路,提升匹配效率。可等到跨過政策與法律的大山后,平臺卻不知道拿“道德”怎么辦了。

道理說男性玩陌生人社交是想試著約會,女性則只是想驗證自己的魅力,各獲所需。可海王(后)每天都在APP上換男女友,畢竟有礙公序良俗,有違人倫道德。

互聯網世界有一種自我工具化的傾向,也就是說努力成為一種現實工具。可放在道德的聚光燈之下,沒有任何一款陌生人社交產品敢直言自己就是一款“高頻、剛需、工具化”的純“約P”軟件。

就連一直污名化的陌陌,都在做著讓人哭笑不得、費力不討好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花大力氣把自己正面化。

互聯網商業模式問題,就這樣變成了社會問題,有別于西方的“約會文化和付費習慣”,中國的陌生人社交的問題,最終變成了文化與道德的問題。

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共同疑問就是——陌生人除了荷爾蒙生意外,還能不能有社交?還需不需要深入靈魂的交流?這個問題值得反復論證。

最后你會發現,陌生人社交兜兜轉轉一圈,又回到了這個無解的問題的答案上:

到底“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是不是耍流氓”?

04 結語

交流是人性本能,社交類產品都在試圖解決用戶的孤獨感,滿足用戶渴望獲得認可的需求,這個原始人性動力帶動一個產業的爆發,也因此加速一款款產品的隕落。

熟人世界里無處排遣的孤獨感,無處安放的荷爾蒙,難以消解的壓抑和好奇,滋生了陌生人社交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可用戶留存的難題以及商業模式的天然短板,為陌生人社交打了死結。陌生人社交軟件上無數故事(事故)都有著類似的劇本:

通過陌陌、Soul等交友、戀愛、乃至求偶的人,他們從這里認識并“火熱火燎”地聊一個個通宵,互生好感。但最后收尾的場景,確是其中一個人提出:

我們加個微信吧?

最終,微信成了陌生人社交平臺的終點站和收割機,騰訊才是社交類軟件始終翻不過去的大山。

部分參考資料:

1.《陌生人社交,翻不過微信這座山》張艾思

2.《全球陌生人社交編年史:孤獨感,荷爾蒙,千億市值的風口與旋渦》 燕七

3.《陌生人社交難逃“色交”?》張茹雅

4.《海王才是陌生人社交的核心競爭力》楊婷婷

5.《陌生人社交十年沉浮:一哥老矣,小弟難當》鄧小軒

6.《沸騰新十年》林軍 胡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海门市| 龙井市| 沛县| 鹤壁市| 怀集县| 城口县| 宜宾县| 邵武市| 福鼎市| 缙云县| 友谊县| 阳城县| 大兴区| 兰州市| 罗甸县| 沂南县| 莱州市| 林口县| 隆尧县| 嘉峪关市| 白河县| 修文县| 卫辉市| 常熟市| 大英县| 鹤峰县| 晋中市| 神农架林区| 昌黎县| 理塘县| 舟山市| 威宁| 封开县| 安宁市| 邮箱| 绍兴县| 沿河| 从化市| 海宁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