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品達
最新預測顯示,英國自然人口或將于2025年開始下降,屆時英國每年的出生人數將低于死亡人數。這比此前的預測早了將近20年,表明英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嚴重。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月12日發布的數據,2025年英國出生人口預計將為66.0萬人,死亡人數為66.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跌至負數,此后20年間出生與死亡人數之間的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
最新預測中的英國自然人口下降時間比此前的預測大大提前。在英國國家統計局2019年發布的全國人口預測中,這一趨勢還緩慢得多,到2043年出生人口預計仍將比死亡人口多2000人。因此,英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跌至負數的時間比此前預測早了將近20年。
“這些預測表明人口增長比預期要慢,”英國國家統計局負責人口和家庭預測的統計學家詹姆斯·羅巴茲(James Robards)說,“這是因為有關未來生育率和死亡率改善的假設都有所降低。”
未來十年中,英國總人口預計會增長3.2%,但這一增長是220萬人的凈移民帶來的。未來十年死亡人數將比出生人數多5.9萬人,因此接下來英國的人口增長很可能全部由移民貢獻。“由于出生人口預計更少、死亡人口預計更多,凈移民將對人口增長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羅巴茲說。加上移民之后,英國總人口預計將從2058年開始下降。
人口結構方面,英國的人口老齡化未來也將加劇。2020年英國85歲以上人口有170萬人,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幾乎翻倍至310萬人,占總人口的4.3%。未來一段時間內死亡人口的增加也是由于二戰后“嬰兒潮”人口步入老年。
英國的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將從2020年的28.0%升至2030年的29.8%,到2045年則大幅上漲至34.1%。總撫養比(全部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目前不到58%,到本世紀40年代初期將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突發性的政治和經濟事件對人口的影響難以預料,因此英國國家統計局的人口預測并未考慮新冠疫情和英國脫歐對人口的影響。根據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這兩個事件對英國人口的影響也是消極的。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死亡率上升、出生率降低,英國死亡人口1976年以來首次超過出生人口。英國脫歐則使得凈移民減少,2020年從歐盟前往英國的凈移民30年來首次降為負數。
英國人口更為嚴重的下降趨勢和結構變化引發了關于養老、醫療等負擔增長的擔憂。英國財政研究所(IFS)高級經濟學家本·扎蘭科(Ben Zaranko)認為,最新的人口預測充分揭示了英國政府未來面臨的挑戰:在人口下降和老齡化的時代維持既往的社會福利水平。
英國是最早實行社會福利制度的西方國家之一,1948年工黨政府創立的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開始提供全民免費醫療服務。然而,若以社會福利支出占GDP之比計算,現總人口達6700萬的英國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僅處于平均水平。

倫敦國王學院經濟學教授喬納森·波特斯(Jonathan Portes)認為,新冠疫情前的十年間英國政府的財政緊縮“并非沒有可能”引起預期壽命的下降。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預測對2045年的出生預期壽命作出了大幅下調,男性下調了0.6年,女性下調了0.4年。
而未來英國政府若想扭轉財政緊縮時代的損失、維持乃至增加養老和醫療等社會福利水平,則面臨著財政上和政治上的挑戰。
去年9月,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推出了一項增稅計劃,從2022年4月起將國民保險繳納比例提高1.25%,為NHS和社會照護提供120億英鎊的資金。
但是,這一計劃的實施過程遇到了頗多阻力。去年9月8日,約翰遜為了防止自己所在的保守黨的議員倒戈,僅僅提前24小時宣布對這一計劃進行投票,最終以319票對248票獲得通過,保守黨投下反對票的議員僅有個位數。
然而,近期保守黨內對加稅計劃的反對聲音越來越高。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下議院領袖雅各布·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上周在內閣發難,認為現在通脹高企、生活成本持續攀升,不應該再加稅。上個月辭職的脫歐事務大臣大衛·弗羅斯特(David Frost)也曾表達對加稅的不滿。上次大選時保守黨曾承諾不會加稅,因此約翰遜的加稅計劃同樣也意味著他將違反競選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