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略大參考 知潮
編輯|原野
25歲的劉浩是沈陽人。
但2020年大學畢業后,他沒留在沈陽,也沒去東北人最愛扎堆的城市北京,而是去了南京。原因略顯隨意:南京以前叫“金陵”,他喜歡這個名字。
很多時候,正是這些看起來隨意的決定,改變了人的一生。對于劉浩來說,至少,他的職業因為這座城市而改變了。
他學的是船舶專業,系里以“就業率百分百”著稱,在畢業之前,同學們幾乎都會被國營船廠簽走。劉浩拒絕了這樣的安穩,跑到南京闖蕩。不過,因為家里緣故,他還欠著十萬元債務,掙錢,是他踏出校門后的第一要務。
他最初選擇了送外賣,后來發現了更加掙錢的工作:小工。從工地施工、家裝到婚禮布置,他發現,這座城市充斥著各類臨時工作機會。只要放下大學生對體面工作的追求,養活自己,毫無壓力。
就這樣,他成了自己混跡的“小工圈”里的唯一的大學生。
北京大學在1月份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 年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為 5825元。這與劉浩的感知相符,那些進入船廠工作的同學們,目前的薪資也在5000元左右。
這讓他多少有些驕傲。“我比他們都有錢。”
藍領收入與白領持平,甚至超過后者,這個多年前在西方國家就成為普遍現象的事情,如今也在國內很多行業上演。家裝行業的大工師傅,日薪早已突破500元,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一位成熟月嫂的價格也在15000元左右。
輾轉于小工圈的藍領劉浩的選擇,在當下看來還是有些特立獨行。但若干年后再回看,或許就成了司空見慣。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收入
我們這行叫小工,也叫臨時工。
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想想以前城市都有的人才市場,門口總站著等活的人,胸口掛著“瓦工”、“木匠”的牌子,雇主來了就都圍上去搶活,他們就是小工。當然現在沒人去人才市場了,我們都用微信群找活。
小工的活兒很雜。一句話:只要是雙手能干的,我們都干。活多的時候,我一天能做三份工作:白天在工地為電焊工扶腳手架,中午在婚禮現場安燈光,晚上在倉庫裝卸貨。
工地、酒店、商場、物流倉庫,這是我最常去的工作場景。但這只是我們這一行的冰山一角,出現在微信群里的活兒還包括:保潔、安裝空調、開叉車、種樹、家裝、扛東西上樓等等,列舉不完。
有些工作的內容比較特別。
比如我曾經做過催債,很簡單,就是在商場里坐著,干擾對方正常施工就行。但干我們這行的,確實普遍素質不高,那次雇主很明確說了只用坐著,還是有人沖上去拔電源,最后差點跟對方打起來。
我干過“刷單”,是某電商平臺的茅臺酒活動,顧客憑借去貴州的登機記錄,能夠以折扣價購買兩瓶茅臺。這單活掙錢不多,耗費8個小時,只給了260元,但特別輕松:免費坐飛機往返貴州,再從網上下單就可以了。
我干過“充場”,說白了就是當托,假裝顧客,去新開業的飯店捧場。但這種活兒沒有工資,就是能免費吃飯。演唱會也會招募充場,我見到過薛之謙的演唱會招人,但我沒接,這類活兒工資都很低,有的就幾十塊錢,大家都不愿意去。
在南京的小工圈子里,我們出工的起步價是200塊。
比如我昨天做了兩份工,上午抬玻璃,就是把兩塊大玻璃搬進一棟別墅,花了2個多小時,賺了220塊,額外還有20塊錢的餐補。下午我在婚慶公司裝卸貨,這算是肥差,因為婚慶物料一般都不重,我干了4個小時,賺了250塊。
不過,我們這行的特點就是不穩定。
我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找到兩個活,活的質量也是時好時壞。最差的一次,由于工期延誤,我干了10多個小時,才賺了250塊;最多的一次,8個小時掙了700塊。但起起伏伏,我每個月拿到手的錢,還是在一萬二左右。
當然,這些情況,我的大學同學和以前的朋友們都不太清楚。
他們只知道,我在大學時,信用卡被我媽拿去套現,欠了大概十萬的債務,畢業又沒有正式工作,應該混得很慘,有人甚至還主動提出要借錢給我——雖然他們很多人現在的收入,還不到我的一半。
我在南京的生活其實還挺滋潤的。住在 1700 塊錢包月的快捷酒店,每天一盒40塊錢的香煙,平時買的衣物也是 AJ 這些品牌。
成為小工之前,我的生活還很窘迫。
送外賣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只能賺到200塊左右,還完信用卡,連吃飯都不夠。住在20塊錢一天的集體宿舍里,我也看不到還債的希望。我甚至想過,實在不行就不還了,大不了去當老賴。
轉折點出現在 2021 年夏天。朋友給我介紹了一份工作,去婚禮現場拆卸燈光,僅4個小時就賺了200元,這是我送外賣一天才有的收入,從那之后,我就直接轉行了。
我媽聽說我的收入之后也挺驚訝,但她還是堅持勸我回沈陽,考個研究生或者公務員。但我就是覺得回去沒意思,討論到后面,我直接告訴她:我就是想當最底層的勞動人民。
02、前景
藍領工資比白領高,這事早就不新鮮了。在我送外賣的時候,就總有新聞說外賣員月入過萬,超越本科畢業生。
但我想說的是,小工和外賣員不一樣。外賣員我干過,沒前途,今天你月入1萬,10年以后,可能還是月入1萬。但小工不同,這一行有明確的上升通道。
很多人都以為,小工就是苦大力,沒技術含量。其實不然。
即使是最簡單的抬玻璃,也有技巧,有時候三個新人互相擰勁,還不如人家兩個熟練工抬得快。更不用說技術工種,比如給馬路鋪磚,老師傅能很好地找平,鋪出來的路又漂亮又結實,你讓新人來,根本干不了。
在行話里,我們管熟練工叫“大工”,如果技術更好,就叫“大師傅”。技術好的大師傅是稀缺人才,每天都有活兒找上門來。很多師傅,一天掙1000塊,輕輕松松。他們就跟明星一樣,上料下料這些粗活都不用干。
我在婚慶活動里見過一位厲害的大師傅,他能用竹子扎出假人,靠這門手藝,承接婚慶布景的活兒。經常有外地客戶請他去帶班,一次帶班費就有3000塊。帶班類似于工地的包工頭,要對整個項目負責,費用一般在1000-4000元不等。
不過,要想帶班,除了技術,還得有人脈。人脈決定了你在小工圈的收入前景。
我現在在努力積累人脈。我在圈子里口碑還不錯,踏實肯干,廢話少,學東西也快,已經掌握了一些技術,比如安裝活動現場的大屏幕等,很多老板都愿意找我干活。
入行半年后,我也開始有了帶班的機會。前不久,一位老板找我搬運玻璃,費用1600塊,一次性付清,至于我愿意雇幾個人來干,他不管。
按照圈里的常規操作,我可以甩手當中介,按照300塊的標準招3個人,剩下的700塊,我啥也不用干就凈賺了。但我考慮到,愿意來跟我干活的,多少都是朋友,我不想“剝削”他們。最后,我就和三個工友平分了1600元。
其實,無論是大師傅還是帶班,都不是小工們奮斗的終點,當老板,擁有自己的店鋪,才是我們圈子里的成功范本。很多人都是這樣走出來的,從小工或者學徒做起,慢慢積累人脈和資金,最后開婚慶店、門窗店、自己包一個工地或者管理一個倉庫,過上小老板的生活。
就算生意沒做到很大,一年至少20萬到50萬的收入,在南京,生活也就不錯了。
03、圈子
圈子和圈子之間,確實存在著信息溝壑。小工這個群體,被媒體報道得很少,大學生對它的了解也很少。我的一個感受是:外賣騎手里有不少高學歷的,但至少在我自己混的小工圈子里,我是唯一一個大學生。
我曾經和一位工友說我有本科畢業證,但人家根本不信,還戲謔著說:“我明天也花錢買個本科學歷。”盡管大學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但在小工圈子,大學生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我說兩件事你就能有體會:
有一次我們到一家潛艇工廠搬貨,在廠子里打零工的一位工友滿臉自豪地和我說:“這廠子里的工人全是大專學歷!”
還有一次,我們去一家類似于藍翔的技校布置畢業典禮現場,一位工友看著臺上的學生感慨:“這些人至少都得是碩士吧!”
事實上,我認識的小工里,連讀過高中的都沒有。他們大多是真正的社會底層,別說大學生,但凡有城市戶口的孩子都不會來。因為臟和累,確實是這個工種的特質。
我,一個在沈陽大城市長大的孩子,最開始當然也是不適應的。安裝廣告布,聽起來挺輕松吧,干完第二天,我胳膊酸得都抬不起來。我很多同學都喜歡健身,經常在朋友圈里曬肌肉,但真讓他們來干體力活,肯定也都吃不消。這強度,完全不一樣。
這個圈子里的很多人其實也賺不到錢,每個月3000塊錢,到頭了。
為啥?懶唄。
深圳有著名的“三和大神”,南京也有類似的,叫“殷巷大神”。這些人每周只干一場活,其他時間就是耍,很多人還有賭博的習慣。
有人還習慣干活劃水,嚴重到同事都看不下去的程度,現在已經沒人敢找他干活了。前兩天他求我給找個活,但我能給他找嗎?哪個老板愿意要他?
在我看來,做小工和念書一樣,想要干出色,都需要勤奮、多動腦。如果一項不足,就要在另一項上加倍付出。
我是正經一本畢業,比小工圈里的多數人更勤奮,也更愿意動腦,老板們也自然愿意找我。盡管才干了半年,我手頭的資源已經超過很多老人了,每天都有老板聯系我找人。而我身邊很多小工,入行多年,還是只能依靠中介,干著時薪很低的工作。
不過,我也沒打算在這行久干。
我在一些細節方面,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行事風格,比如在工地工作時,我從來不會去工人們的廁所。我也不去住集體宿舍,而是獨自住在快捷酒店里。
我覺得自己還年輕,生活還有無數種可能。我計算過,再過半年,我就可以還清債務,真正自由了。我已經在為下一段生活做準備,最近我在一家網文機構完成了試稿,如果順利,我接下來就要給人代筆寫網絡小說了。
當然,我媽還在喊我回沈陽。
來源:略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