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歐洲正在經歷能源危機,天然氣短缺、價格暴漲。出乎意料,今年供暖季國內天然氣價格同比大幅下滑。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1月11日,國內LNG出廠價格指數為5096元/噸,同比下降17%;比2021年11月2日的最高價格下降了35%。
這一價格低于業內預期。2021年年初,由于國際LNG價格飆漲,國內LNG價格也開始一路上揚,呈現“淡季不淡”的特點。當年8月4日,全國LNG市場均價為5362元/噸,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漲108.65%。
一般而言,4-10月為LNG市場傳統淡季;11月隨著北方供暖季開啟,市場進入旺季,直到來年3月。每到供暖季,國內天然氣價格一般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尤其自2017年開始,冬季天然氣供需一直處于緊平衡狀態。
基于此,業內曾預測,今冬天然氣市場會“旺季更旺”,甚至可能出現一定的天然氣供應缺口。
事實并非如此。隆眾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皓浩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供應相對充足。近期上游石油公司競拍的天然氣資源,大都按照底價成交;還有部分資源流拍。
“這說明下游需求得到了較好滿足。”王皓浩稱。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梁英漢也認為,今冬天然氣供需形勢相對寬松。
“往年一些以調峰為主的LNG工廠開工率較低,今年卻保持了較好的開工率。這證明國內管道氣充足,液廠原料氣得到充足保證。”梁英漢對界面新聞表示。
從2021年前11個月數據看,天然氣總體供需也較為平衡。國家發改委運行快報統計顯示,2021年1-11月,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29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5%。
同期,國內生產天然氣186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9%;進口天然氣1.1億噸(約合154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1.8%。
王皓浩認為,今冬天然氣供需形勢寬松,主要是因為目前尚未出現預期中的極寒天氣,以及“三桶油”保供氣源充足。
中國氣象數據網資料顯示,根據“寒冷程度登記表”,氣溫從零下40攝氏度以下到零上9.9攝氏度,由低到高分為八級。其中,零下40度以下為極寒;零下30攝氏度到零下39.9攝氏度為酷寒。
2021年12月底,國內出現了一輪寒潮天然氣,華北地區的最低氣溫為零下10度左右。這在“寒冷程度登記表”中僅屬于四級“大寒”天氣。截至目前,國內尚未再次出現大面積寒潮天氣。
梁英漢認為,2021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國內LNG市場價格上漲,一方面抑制了國內需求的增長幅度,另一方面加劇了業內對冬季行情的擔憂。為此,政府督促國內上游企業提早展開了資源儲備工作。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今冬“三桶油”在天然氣保供方面做了充足準備。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12月25日發布消息稱,其所轄4.82萬公里天然氣管道日輸氣量突破8億立方米,較上一個供暖季最高值7.66億立方米高出4.44%。同日,中石化單日供應天然氣達2.41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2021年12月28日,中石油儲氣庫今冬全口徑采氣達到1.54億立方米,創單日采氣量歷史新高,較去冬今春最高日采氣量新增2000萬立方米,增幅約15%。
中石油表示,今年冬季其計劃安排采氣同比增長16.3%,高峰日調峰能力同比新增2500萬立方米。
2021年10月13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稱,截至當前,國內已經落實供暖季保供資源量1744億立方米,還在進一步組織企業挖掘增產增供潛力。
這較上一年天然氣供應量增加了兩成。據界面新聞統計,2020年供暖季國內“三桶油”天然氣供應量約1427億立方米。
基于市場擔憂情緒,政府針對保供制定了詳細的應對方案,也保證了供應的穩定有序。
趙辰昕在上述會議上表示,今冬督促供需雙方嚴格按照簽訂合同保障供用氣。各地簽訂的合同量比去年實際消費量都有不少增長,對北方地區取暖用氣需要可以做到合同全覆蓋。
在用氣高峰期,組織“南氣北上”,加大儲氣動用;對可能出現資源偏緊的部分北方地區,及時加強資源調度,兜底保障取暖用氣需要;制定了每天3億立方米的“壓非保民”預案。
2021年12月初,中石化發布消息稱,為保障供暖季民生用氣需求,中國石化川維化工公司大幅壓減內部用氣,全面停工檢修,預計可減少天然氣用量約1.6億立方米。
此外,王皓浩認為,與2017年冬季席卷全國的“氣荒”相比,國內天然氣供需形勢發生了較大改變,出現大規模“氣荒”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
2017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2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增量超過340億立方米,刷新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量歷史紀錄。
當年供暖季期間,部分農村居民等因為天然氣嚴重短缺而無法保證供暖,引發社會和政府高層關注。
針對2017年冬“氣荒”的成因,國家發改委在2018年4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是上游勘探開發投入不足,產能建設滯后;二是供應體系不夠多元;三是管網互聯互通程度不夠;四是儲氣調峰能力不足;五是供用氣沒有實現合同全覆蓋,個別地方有盲目發展、無序發展的問題,特指全國性“煤改氣”過程中存在的激進等現象。
此后,中國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強天然氣產供儲銷一體化等政策陸續出臺,天然氣產業迎來新發展。202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從2018年的1600億立方米上升至1888億立方米。
同時,供暖季能源保供政策也更加靈活。2019年10月21日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袁達表示,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將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嚴格落實“以氣定改”“先立后破”。
2020年,雖然冬季部分地區LNG價格突破了萬元大關,但很快回歸理性。當時價格高漲的原因是12月的一場歷史性寒潮,刺激了市場需求,局部地區出現了時段性供應缺口。
在王皓浩看來,自2020年開始,國內天然氣市場不會再出現2017年的“氣荒”現象。一是國內“煤改氣”工程接近尾聲,對于天然氣增量的貢獻已經較小、新的大規模的增量尚未出現;二是近些年國內在天然氣產供儲銷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天然氣供仍將處于寬松態勢。
梁英漢認為,后期天然氣需求受春節假期、疫情、冬奧會等影響較大,工廠開工率會呈現下降趨勢,供應狀況將相對充裕。
據金聯創了解,隨著近期河南疫情升級,當地LNG終端需求已經持續下降。據該機構抽樣調研,河南LNG加氣站銷量較疫情前下滑超過50%,安陽地區個別LNG加氣站甚至停止運營,加上部分工廠年底停工,工業需求減少,目前區內LNG整體需求相比12月末下降40%-50%左右。
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高永錄表示,在河南、天津和西安疫情影響下,山西煤層氣和華北海氣資源流通受阻,套利空間縮小,為保證出貨量,河南本地液廠價格走跌,隨著天津、安陽、鄭州等地區疫情進一步升級,預計短線LNG價格仍有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