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立方知造局 李昀
編輯 | 孫鵬飛
19世紀末,美西戰爭期間,菲律賓爆發了大規模的天花。菲律賓當地的疫苗從美國海運而來,運輸過程中缺乏溫度控制,導致了分發疫苗的失效。
馬尼拉當地也有充足的疫苗庫存。但缺乏制冰設備,也導致分散在菲律賓各個省區的村民和美國軍人,只能在痘瘡出血和全身膿腫中死去。
傳染性病毒與人類同在。所幸人類所持的防御武器也在更新換代。比如醫藥冷鏈。
去年9月開始,各地陸續啟動了新冠疫苗的第三針接種。中國醫藥冷鏈又開始進入新一季的繁忙期。
隨著現代物流技術的進步、制冷工藝的快速發展,以及人類對病毒和藥物活性研究的日益精進,醫藥冷鏈已經成為我們在面對日常疾病和突發疫情時的保護傘。
截至2021年10月17日,中國對其他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5億劑疫苗,超過全球其他國家對外援助疫苗數量的總和。
醫藥冷鏈系統的成型,使得人類個體之間形成了跨越空間、種族、自然環境的健康共同體。
今天,我們一探醫藥冷鏈,以及中國醫藥冷鏈的基本面貌。
01.醫藥冷鏈運的是什么東西?市場需求有多大?
醫藥冷鏈里,運輸的物品主要有藥品、疫苗、血制品以及生物樣本。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在中國醫藥冷鏈的細分產品中,IVD(體外診斷試劑)的市場份額最大,占比達22%;其次是醫療器械(IVD除外)和疫苗,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14%和13%。
隨著中國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相關產品的質量和物流要求越來越嚴格,醫藥冷鏈物流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
《中國醫藥冷鏈物流行業研究報告2021》顯示,2020年,中國醫藥冷鏈市場銷售額達3903.4億元,同比增長14.97%。
02.運疫苗和運雪糕到底有什么不同?
醫藥冷鏈和食品冷鏈都屬于冷鏈行業的分支。但兩者在運輸的要求、成本、規模上有著很大不同。
簡單來說,同樣是溫度控制得不精確,雪糕化了一部分沒有太大問題——頂多是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吃到了形狀詭異的冰棍的小孩而已。
而如果運輸的是疫苗,溫度過高或過低將導致,疫苗很可能會失效。
醫藥物流的嚴苛要求也決定了運輸設備的高昂。疫苗運輸需要的冷藏車,一臺費用一般為50萬元左右。而運送雪糕需要的冷藏車售價在4萬元左右。
同時,除去新冠疫苗這類高需求的傳染病疫苗,一般疫苗市場的特點是:需求面廣但使用劑量少。
所以,醫藥公司運輸藥品一般呈現小批量、多批次特點,與雪糕大批量運輸、具有規模優勢的特點不同。
總的來說,醫藥冷鏈跟食品冷鏈相比:監管嚴格,門檻高,前期投入大。
03.運送特殊醫藥制品,是不是“冷”就足夠了?
并不是——醫藥冷鏈要保證的不是冷,而是恒溫。一些醫藥用品,不僅怕光、怕熱,還怕凍。
只有一部分醫藥制品需要極低溫的保存環境。比如mRNA新冠疫苗,就需要零下70℃的運輸環境。
制圖:立方知造局
大多數疫苗需要冷藏保存的溫度在2-8℃之間,也就是一般家用冰箱的冷藏保鮮溫度。
但如果溫度過高,高溫敏感的藥物會變得無效,甚至會產生毒性;如果溫度過低,低溫敏感的藥物則會因為結凍失去治療作用。
長時間維持物品恒溫,普通冰箱難以達到,這也是醫藥冷鏈的“核心技術”之一。在醫藥冷鏈領域,溫度檢測系統至關重要——
醫藥運輸的冷藏車、冷藏箱包、冰箱,必須要有溫度監控設備,并且具備一定的控制功能,才能實現對溫度異常的及時響應。
同時,運輸人員必須要了解藥物的特性。
運輸過程中突發情況比較多。比如說,因為天氣原因,藥物送達延期,這就需要運輸人員對溫度做出調整。對同一藥物來說,要保存一個星期和保存三天,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04.目前,市場上做醫藥冷鏈的都是哪些公司?
上游:主要指生產醫藥冷鏈設備的企業,包括冰箱,冷藏車,疫苗運輸車等;以及提供冷藏服務的公司,包括冷庫企業,冷藏中心。
中游:主要指參與藥物運輸和倉儲的公司。這些公司為供應鏈提供服務,包括信息系統與平臺,冷藏運輸,冷庫倉儲運營,末端配送。
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是其中的物流公司,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國藥物流、華潤醫藥物流、上藥物流和九州通物流等擁有大型醫藥企業背景的醫藥物流企業,其優勢在于集中規模經營,監測管理做得好。
第二類是以上海生生物流為代表的主營業務為醫藥冷鏈的企業。優點在于專業度高,弱在成本居高不下。
第三類是以順豐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種企業可以為經費有限的中小型藥品批發企業提供實惠的運輸服務。
下游:主要指藥物的最終應用對象。其中包括藥品流通企業、醫院、藥房等。
數據來源:企查查 制圖:立方知造局
知名跨國藥企沒有選擇其他專業的醫藥配送,而選擇了傳統快遞公司。這說明,第三方物流參與中國醫療冷鏈市場競爭,是未來的趨勢。
自從國務院取消了第三方藥品物流業的行政審批,國內的醫藥冷鏈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轉變方向:從物流層層轉包到一條龍服務,供應鏈結構從卷心菜式到扁平式。
05. 對于每個產業鏈環節,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果我們把醫藥冷鏈上的藥物看作是總統,那么醫藥冷鏈設施設備就是防彈車,最低程度地維持環境的安全;而運輸物流是司機和車上的保鏢,保障行路穩定、解決突發狀況。
可見,冷鏈設施和設備的關鍵在于穩定。比如說,醫藥冷庫必須配置兩套制冷系統,一備一用,同時需要配置溫濕度監控報警器,對于保存過程中的環境變化隨時警戒。
冷鏈物流的關鍵,更多在于確保交接過程的閉環。運輸過程中,冷藏車采用主動制冷的方式,保持藥物恒溫。交付時從冷藏車取出到收貨點間的控溫由冷包完成,保證從裝運出庫、在途運輸、終端交付全過程的冷鏈閉環。
由于國藥物流通總量大,細致、全面的人工溫度檢查勢必會降低通關和交接效率,提升企業成本,且現今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還未全部打通,要做到閉環還需要一定時間。
06.近年來醫藥冷鏈行業的發展,依靠哪些黑科技?
醫藥冷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第三方醫學檢驗(ICL)的流行。
據國元證券預測,中國ICL在2023年的市場空間將達到5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5%。
生物樣本的運送工作,因為ICL的四方開花,變得更加忙碌。由于國內ICL行業競爭趨勢愈發激烈,不少公司都選擇將自建醫藥冷鏈系統作為自己的護城河,確立自己的領先優勢。
另一項推動醫藥冷鏈安全性的技術,是物聯網。
物聯網系統能夠針對任何一個箱體的位置、溫度、電量,進行實時跟蹤和分析,并且能夠對整個運行數據進行強制記錄,保存到相應的服務器。
如此,廠家、物流配送機構、監管部門都能及時掌握藥品運送情況,整個過程變得更透明,還能節省運輸中進行手動監測的人力成本;即使某個環節出問題了,也能做到有證可循,實時預警。
07 既然藥品都是直接拉到醫院去的,那醫藥冷鏈和作為患者的我有什么直接關系?
先來看一組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
每年,由于運輸不當,有25%疫苗到達目的地時無法使用。制藥公司有近30%報廢銷售額可歸因于物流問題,20%溫度敏感型保健品在運輸過程中因冷鏈斷裂而損壞。
醫藥冷鏈中出現的問題,對于你、企業和社會都有危害。在確定了這一點后,我們再來說說未來的一種B2C發展趨勢,這可能和你關系更近。
未來中國的診療形態可能會發生改變,出現由藥廠、醫院直接對接患者的新模式。
參考美國CVS藥店模式,患者可以通過藥店的線上診斷系統完成遠程診斷,拿到處方,直接買藥回家。
未來我們去看病或者診斷,未必都發生在醫院里,可以在家里、藥店完成。在那時,醫藥冷鏈很有可能會成為聯通患者和藥企、大型專業醫學機構的橋梁。
這樣的場景已經在中國萌生。
2020年5月,京東冷鏈的醫藥冷鏈服務與海王星辰達成合作,患者在醫院獲得處方后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藥。京東冷鏈采用GSP標準的冷鏈設備,在下單24小時內送藥上門,并保證全程溫度可視可控。
很多零售藥房也在向平臺型B2C電商發展。比如九州通設立的子公司好醫師,就是基于用戶需求將電商線上系統和線下物流系統對接。消費者的大數據,可以讓九州通針對某地區實現大規模的精準配貨,從而緩解之前所提到的物流成本壓力。
不管是上門服務,還是網上購藥,未來你可能是醫藥冷鏈上的接收者。
08. 中國和其它國家的行業差距在哪里?
我們先從技術、設備和基礎建設三個方面看:
技術端:
中國在醫藥冷鏈上的短板之一,在于實時追查系統不普及。
對比美國、加拿大:
美國依托大數據技術、自動識別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遠程控制技術等,建立了運輸路線和車貨匹配的信息平臺。
加拿大應用全球定位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等現代化信息技術,依據統一標準,構建了醫藥冷鏈物流信息交換、管理系統,現已在預冷、倉儲、運輸和銷售各環節實現了全程溫控和實時監控。
而中國醫藥冷鏈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程度相對較低,部分原因在于這套系統價格高昂,造成成本居高不下。
設備端:
目前中國人均冷藏車、冷庫的擁有率還是低于大部分可比國家。
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冷藏車占貨運汽車比重0.3%,而該數據在英國和美國已分別達到2.6%和1%。中國人均冷庫的擁有率,只有美國的1/4。
這反映出中國的醫藥冷鏈行業處于發展初期,醫藥冷鏈企業成本高、投入規模小。
中國證券報曾報道,2020年中國醫藥流通企業的平均毛利率 8.6%,醫藥流通企業要保證25%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夠保持健康發展。
據國金證券統計,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的滿載率只有30%,70%的車輛都不能完全發揮價值。而回程的車輛多數百分之百是空載。
基礎建設端:
目前,中國的醫藥冷鏈行業仍需加強標準化建設,例如存在信息標準不統一的情況,導致許多醫藥物流企業所用的信息系統與上下游企業對接標準不同意,需要單獨開發端口對接。
因此,去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其中提及要將醫藥冷鏈行業冷藏車、冷藏箱、重點冷鏈產品全程監控基本實現全覆蓋,醫藥產品冷鏈追溯體系進一步完善,廣覆蓋、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醫藥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形成。
9.未來中國醫藥冷鏈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兩票制”等政策的推行,使中國醫藥流通規模不斷增大,布局的企業不斷增多,醫藥冷鏈的發展步伐加快。
同時,新醫改政策對于行業規范、產品標準的限定,也使得中國藥品批發企業、醫藥物流企業、醫藥設備制造企業漸漸走出小、散、亂的格局,向具有強資金能力、高專業度、和清晰的智能化布局的大企業方向轉型。
未來,倉配資源的整合、整個產業鏈的系統共享、通過大數據指定物流計劃等一系列醫藥冷鏈降本增效的方式,都將更快地在中國發生。
而你,將是醫藥冷鏈的接收人和受益者。
特約顧問 | 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