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周二舉行《“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負責人潘偉在會上透露,“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40個重點城市計劃新增65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規劃》要求,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以中小戶型為主,供應范圍以面向戶籍人口為主,逐步擴大到常住人口。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多措并舉促進單位依法繳存,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租購并舉保障繳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除了發展針對新市民、青年的保障住房,《規劃》還要求做好城鎮住房和收入困難家庭公租房保障,實行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舉,合理確定實物公租房保有量,對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依申請應保盡保。
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嚴格把好棚戶區改造范圍和標準,科學確定棚戶區改造年度計劃,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工程進度和回遷安置。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做到應保盡保。
潘偉表示,住建部還將針對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創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實閑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調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機制。“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除了住有所居,《規劃》還對“十四五”期間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和文體服務保障方面分別提出發展要求。
《規劃》指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