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智駕
進入11月以來,仿佛是事先約好的一般,國內外各大車企紛紛啟動了OTA升級的車載系統更新計劃。在去年還只是特斯拉和個別新晉新能源車企“專利”的整車OTA升級,儼然已經成了刺激銷量的新“財富密碼”。
其中,有吉利、北京汽車、傳祺等國產車企,也有上汽通用、一汽大眾等合資車品牌。近日,老牌傳統車企別克更是宣布將推出涵蓋14款車型的OTA升級計劃,而大眾轉型新能源汽車的主打系列ID.家族,也公布了在明年實現OTA升級落地的消息。
而已經提供整車OTA升級服務的車企,例如特斯拉、理想、小鵬、蔚來等品牌,也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拓展增加可以搭載OTA升級的車型。一時間,整車OTA升級似乎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缺了這一環節,仿佛身價都要跌落幾個檔次。
只不過,盡管OTA升級早已在手機領域擁有了成熟的技術積累,但在汽車系統層面,卻是由于特斯拉近兩年爆火才逐漸走入大眾視線,甚至連很多業內人士對OTA都知之甚少。如此這般暫時浮于表面的狂熱,會否只是個偽命題?
聯接IOT,鋪墊下階段自動駕駛
OTA升級也可以稱作空間下載技術,最早應用于手機系統的在線更新功能,屬于傳統更新手段中借助ROM固件進行“刷機”的迭代科技。現如今安卓、IOS等移動平臺操作系統的更新,也都是在沿用這一技術。
在2000年,海外部分車企開始嘗試將OTA升級技術應用到汽車領域,只是當時這項技術還被稱作T-BOX,功能也局限于遠程啟動、鎖車、道路援助等基礎功能。而后隨著科技發展和移動互聯網體系的不斷完善,OTA升級才真正開始用于車載系統更新。
其中,早期的OTA升級作用于燃油車平臺中,主要實現偏娛樂功能的車機系統,比如音樂播放器、導航、CarPlay等軟件。而此類專注于車載軟件更新升級的技術,也被稱作SOTA。
現如今被各大車企廠商所追捧的整車OTA升級技術,卻是針對整車電氣化架構的固件升級,能夠通過程序更新,對整車的性能、駕駛體驗、能耗進行不斷優化。這一技術名為FOTA,其最早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還是在2012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時,所首次搭載采用的“OTA空中升級”。
中國特斯拉車主最早接觸的,大概是2014年開始進行免費更新的V5.9版車載系統,在后續的更新中依次實現了語音導航服務、自動巡航、防撞倒車輔助、自動緊急制動等等在當時極為超前的功能。
而真正讓所有人都開始重視起整車OTA升級,還是2019年特斯拉CEO馬斯克宣布將在OTA更新中,為Model S“憑空”增加了50匹馬力,以及12km的續航里程。馬力的大小或許只適用于部分有賽車需求的消費群體,但續航里程的增加,卻可以直接緩解所有新能源汽車車主的里程焦慮。
再加上,目前的整車OTA升級大都是通過手機APP對汽車進行遠程操控,已然成為了物聯網相關應用場景的進一步延伸。除了可以在IOT框架下建立獨立的閉環生態外,新能源智能汽車所帶來的交互方式革新,催生出了智能座艙的市場需求,更是離不開OTA升級技術的支持。
同時,在部分新能源車企已經公布的整車OTA升級計劃中,有著諸多類似于導航輔助駕駛、一鍵泊車、交通標識識別、自適應巡航等等,與自動駕駛相關的量產功能。不難看出,除了對整車OTA升級業務的看好,各大車企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為下一階段的自動駕駛場景做鋪墊。
現階段,國內外自動駕駛場景正在不斷鋪設,無人配送、無人出租車、無人鐵軌等相關業務都已經處在即將落地的階段,通過整車OTA升級,可以讓自家的汽車產品提前適配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行業環境發生新的改變之前,搶占系統優勢。
盡管科技優勢所帶來的賦能顯而易見,但目前階段的整車OTA升級仍然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附加風險。
BUG繁多,OTA升級侵犯隱私?
之所以車企都對整車OTA升級趨之若鶩,主要還是基于汽車行業向人工智能化不斷轉型的大趨勢。在這種行業大環境下,軟件定義汽車,正在逐漸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從誕生至今,始終都保持著受動力來源驅動的特性。蒸汽動力時代,機械定義汽車;電氣時代,內燃機定義汽車;信息時代,電子零件定義汽車;到了如今的新能源時代,電機開始取代發動機,加載人工智能的軟件系統,也就成為了新的定義方。
甚至可以說,現如今的汽車,早已在朝著“軟件產品”的方向前進。決定未來汽車核心競爭力的,不再是馬力大小、機械性能、外觀內飾,而是整車系統的高智能化。
高智能化的整車系統,自然也意味著軟件代碼數量的不斷攀升。尤其是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高端科技屬性,大部分高端車型的控制器節點大概在100個左右,整車系統的代碼量也超過了一億行。
相比之下,微信的代碼量約為50萬行;安卓手機的操作系統代碼量大概有1200萬行;而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Facebook,其代碼量也只有6200萬行左右。
龐大的代碼數量,意味著整車系統必然存在著更多的BUG,不提今年特斯拉因“踏板無響應”、“車輛失速報錯”、“鎖電”等負面信息一度口碑暴跌,國產新能源汽車小鵬、蔚來、理想,也都各自被頻繁爆出的BUG問題所困擾。
盡管整車OTA升級可以通過及時有效更新的方式,修復漏洞、解決故障,但汽車不同于其他電子產品,整車固件程序的開發和維修難度極高,很難完全規避軟件風險問題。在道路環境下,任何程序BUG都可能引發直接危及生命的故障,因此目前的OTA升級,還存在許多的不安全因素。
而且在目前的電子架構下,電動汽車的OTA升級時間相對漫長,再加上更新時會和手機電腦一樣,進入必須關機重啟的狀態,很容易出現類似于蔚來車主“誤觸”、“誤判升級時長”,在錯誤的地點更新OTA升級,導致車輛長時間停留在路上,進而嚴重堵塞交通的情況。
這直接暴露了,部分廠商的OTA升級技術尚且不夠成熟,并沒有做好應對使用者操作失誤造成傷害的“防呆”設計。
除去OTA升級本身,高智能化的汽車產品,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互聯網流量邏輯的框架,產品設計和更新迭代的核心驅動力仍是大數據。為了進行更匹配的OTA升級更新,軟件開發廠商必須掌握足夠的車輛數據和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或許涉及到車主的個人隱私,也是短時間內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當然,目前存在的種種缺陷,都會隨著相關技術應用和科技發展得到解決,整車OTA升級的高便捷性、高用戶體驗,以及極大程度減少車輛召回成本的優勢,還是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只是從政策和市場環境來看,想要真正落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OTA落地,無法舍棄燃油車
近期,隨著陜西、廣東、河南等國內多個省市先后出臺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方案,加上近期石油價格經歷了14連漲,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與之同時上漲的,還有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截至今年下半年,已經達到了13%的水準。
只是盡管從數據上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走上快速增長道路,或許用不了太久就可以完全取代燃油車。但實際上,這些數據都是建立在國際疫情失控、芯片荒、電池荒等大環境下,汽車行業的產銷量整體所呈現的是不斷縮小的狀態。
而且,今年8月份,工信部發布了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意見,要求在未經審批前,各個廠商都不能通過在線軟件更新的方式,為汽車增加或更新自動駕駛功能。純粹由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搭建的場景,很可能距離真正落地還有極為漫長的道路要走。
因此,盡管滲透率和銷售數據都有了明顯的增長,但電動汽車的普及,以及對市場環境的培育依舊任重道遠。對于技術層面還不成熟,仍需要更多市場反饋和數據支持的OTA升級而言,或許目前階段還不是放棄傳統燃油車的時候。
高科技向的新能源汽車,固然是最契合OTA升級技術的產品平臺,但并不意味著傳統燃油車并不能使用FOTA內核的OTA技術。
例如吉利星瑞、北京汽車魔方、福特EVOS等車型,都是在傳統燃油車的基礎上加載了OTA升級技術。盡管由于OTA升級對汽車硬件過高,不同系統和動力驅動版本的適配都各不相同,OTA對大部分傳統車企都具有極大的難度,但是別克、大眾為首的傳統車企正在積極部署OTA升級,也證明了對于有技術積累和資源實力的廠商而言,并不是無法實現的。
目前階段的OTA升級技術和新能源汽車一樣,仍處于培育市場的階段,但并不意味著OTA升級不能夠成為一條獨立的賽道,以額外附加服務的名義進行研發和經營。從天眼查的OTA升級相關搜索中,能夠發現已經有154家從事相關業務的公司,而且不小一部分企業都有著多年的積累。
特斯拉在去年推出了提升車輛加速能力的OTA付費升級服務,定價14100元人民幣,而后又上架了解鎖座椅加熱和方向盤加熱的可選OTA升級付費包。與之類似的,許多車企也都在逐步推動OTA升級付費,就好比吉利星越L混動車型的2750元付費升級包、大眾ID系列或于未來上線的付費選項等等。
對于未來汽車領域競爭的核心因素,車主用戶體驗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些付費服務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在增強用戶粘性的同時,也能夠為廠商帶來額外的穩定收益。現階段大行其道,且兼具燃油車和電動車優勢,也匯集了二者缺陷的混合動力汽車,或許對能夠顯著提升性能和體驗的OTA升級付費選項,有著更大的需求。
總的來講,哪怕現在整車OTA升級更多起到的是噱頭的宣傳作用,但基于汽車逐漸趨于軟件產品化,OTA升級已然隱約呈現出成為主流的態勢。只要能夠克服目前階段的種種不足,必將成為再如何增加投入都不為過的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