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十五
12月31日,化妝品原料報送平臺正式上線,引發關注。由于很多原料商對申報內容、填寫方式等了解不夠,原料報送服務機構一時間成為香餑餑。
那么原料報送碼服務,會成為一門好生意、長久的生意嗎?
前期需求火熱
據了解,自《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發布要求報送原料信息以來,行業內原料企業一直極度關注,一方面是為了配合下游化妝品企業的申報要求,一方面要及早準備應對過渡期的時限要求,但由于此前法規要求缺乏部分必要釋義,同時也鮮有相關官方的補充說明文件,大多數原料企業的資料準備階段并不順利。
在這個背景下,中貿合規、正智遠東等諸多第三方服務機構抓住機會,紛紛推出原料報送碼申請和咨詢服務。瑞歐科技消費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5月1日化妝品行業開始正式實行新的《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后,公司就開通了原料報送碼服務業務。
“當時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還沒上線,客戶過來主要是了解原料報送碼申請的流程、準備資料還有一些細節性技術問題。比如化妝品中建議添加量、國際權威機構評估結論怎么填等等細節。”他說,“現在平臺上線,客戶們都在關心怎么操作新系統、開通賬戶,因為準備申請原料報送碼的企業早就把資料給準備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規范的落地,是否取得報送碼,也成為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遴選供應商的重要條件。“為此,目前來委托申請原料報送碼的客戶挺多的,幾個全球頭部原料公司都是找我們做的原料報送碼,也有想自己申請的原料企業過來咨詢,我們也會給予些許指導。”瑞歐科技消費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青眼介紹道,至于服務費用這方面,暫時則不方便透露。
眾所周知,去年化妝品注冊備案新系統上線之初,由于系統經常卡頓,出現bug,業內抱怨聲不斷。那么,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是否重蹈覆轍?
答案是否定的,在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上線當天,就已有原料企業完成公司常規產品及進口產品原料報送工作。有數據顯示,截止到1月6日24時,原料報送碼已有3000余條記錄。
上述瑞歐科技負責人也表示,目前來看新上線的平臺操作還比較順暢,沒有像之前備案平臺出現卡頓、登不上去、資料填了一半就沒了等問題。“和成品申報流程操作相比,簡單很多,但原料安全相關信息表的填寫還是有一定技術要求的。比方說質量控制標準、風險物質,有些企業不知道該怎么填;再比如國際權威機構評估結論或者其他行業使用情況,有些原料商自己也不清楚,就需要我們做檢索和整理。”
上游企業對新法規不熟悉
既然平臺操作順暢,流程相對簡單,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企業來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申報?
“上游的原料企業,還是對新法規不太熟悉。”在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看來,申報原料報送碼手續并不麻煩,但一些原料生產商對化妝品的認識不專業,平常對法規也不夠重視,只能委托第三方去申報。
有行業人士也持相似的觀點,他表示,少數原料企業,他們的產品既供應化妝品生產企業,又供應普通工業產品生產企業,他們不能充分認識化妝品原料對人體安全的影響,對化妝品法規的學習不夠,對監管的理解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對相同原料在化妝品和普通工業產品中的應用區分對待。
某功能性護膚品品牌孵化專家則認為,有可能是初期剛開始,原料商對業務流程不熟悉。另外也有可能是部分原料商工作量大,有的原料商可能有成百上千個原料,借助第三方也是方法,既能降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瑞歐科技消費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委托的客戶大部分都是原料生產商,因為生產商才有原料的基礎信息及機密信息,但也有原料代理商想做申報。“因為原料報送碼申請成功后,公示的信息中會顯示原料商的公司名,部分代理商擔心下游客戶如果知道原料商信息,就會直接越過他們去找生產商下單了。”
“不過這對代理商來說也是一種風險。”他表示,代理商如果拿到原料的所有信息,自己申報,那平臺上最終顯示的信息也只會是代理商的信息。“但我們不推薦這樣做,因為誰申報誰擔責,這樣代理商就要負責原料的質量安全問題以及承擔后續出現不良反應引發的責任。”
根據國家藥監局官方信息,境外或者境內原料生產商可以自行報送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也可以授權境外或者境內法人企業對原料安全信息進行報送和日常維護。在授權報送中,被授權企業開通用戶權限時,應當同時提交化妝品原料生產商出具的授權書。授權書應當明確授權關系和授權范圍,同一質量規格的原料安全相關信息只能授權一家企業。因此,化妝品原料生產商或化妝品原料生產商授權的法人企業均可報送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
同時,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蔣麗剛也在自媒體平臺上公開表示,原料報送是原料企業主動行為,填寫內容準確性不受監管,目前其中諸多細節并無官方指導,填寫質量和正確性無法得到保證,他在文中建議“協會組織應主動組織化妝品企業討論并提供業界認可的基本填寫指南”。
這是門長期生意嗎?
原料是化妝品安全和功效的基礎,隨著新規的實施、推進,化妝品原料監管將愈發細致、行業已經對原料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游企業產生需求從而催生商機,但這是門長期生意嗎?金發拉比婦嬰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古玉龍并不太看好這個市場,他表示,原料的要求這一波差不多就結束了,這一波過后估計沒什么新業務了,新原料太少、老原料支撐不了多久,未來將是注重對成品的要求了。
張太軍也認為衍生出的這個市場并不大。他指出,“國家政策法規寫的很清楚,但凡愛學習的、掌握化妝品的技術要求、監管要求,照著政策去執行就行了,但也不排除想省事或者是沒相關專業知識的,可能就需要第三方介入。”
上述品牌孵化專家表示,如果連原料自身的相關信息都不能把控的話,很難走得長遠,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企業還是需要關注企業的中長期聚焦和發展,政策會逐步提升,未來可能還會再有提升,所以不能只著眼當下,應該高于當下更合理,把短板補齊,才能有機會更出彩。
他進一步表示,不反對一些原料商短期借助第三方提升自己不足,但是有條件的企業還是要自身規范并有競爭力。
不少行業人士表示,由于這項業務找不到長期盈利的商業模式,應該就是個短期市場。“前期肯定會催生很多申報原料碼的需求,出現集中式爆發,過了這段時間后會少很多,冷靜下來。”某品牌研發供應鏈總監如是說道。
“和功效檢測類似,這個和法規新執行落地有相關性,等平穩過渡之后,需求會發生變化,應該就會下行了。”
事實上,一些第三方機構自身業務也并不局限于原料報送,還包括化妝品成品注冊備案服務等,這樣看來,原料報送碼服務更像特殊時期的產物,這門生意很可能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