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Cathy
科創板上市計劃流產后,創福康母公司創爾生物轉戰北交所,并提交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創爾生物的IPO之路幾經波折,與這兩年嚴管“械字號”無不關系。
此外,青眼也注意到,自北交所開市以來,伊斯佳、錦波生物等化妝品行業相關企業也摩拳擦掌,北交所美妝第一股越來越近了。
械字號被嚴管,創爾生物轉戰北交所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爾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活性膠原蛋白生物醫用材料科研開發及生產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創爾生物旗下擁有創福康、創爾美兩大品牌,分別以械字號、妝字號為主。其中,創福康系列產品包括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等,創爾美旗下產品則包括了膠原多效修護面膜、膠原多效修護原液等。
2014年10月8日,創爾生物成功掛牌新三板,此后,該公司曾多次發布摘牌公告計劃沖刺A股。2020年6月29日,創爾生物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并在2020年12月17日,通過了科創板IPO上市委的上會審核,成為熾手可熱的“械字號敷料第一股”備用軍。
不過,因財務資料過期,創爾生物IPO審核曾分別于2021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兩度中止。最終,該公司于2021年12月22日發布公告稱,終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撤回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原因系預計公司2021年年度營業收入無法滿足上交所科創板發行上市要求。
▍截自上海證券交易所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五條(四)規定,企業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0%,或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創爾生物2021年度的營收或不足3億元。
今年1月4日,創爾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已于2021年12月3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科創板股票發行注冊程序終止通知書》,宣告公司沖擊科創板徹底失敗。
▍截自創爾生物1月4日發布的公告
事實上,創爾生物沖擊科創板無疾而終,與近年來,“械字號”產品被嚴管關系密切。
自2020年1月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并明確指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后,各地對于械字號產品的嚴管就拉開了大幕。
上海率先打響嚴管械字號的第一槍。2020年11月,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上海市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工作指南》,對械字號產品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同時,上海部分液體敷料、醫用冷敷貼等第一類敷貼敷料類產品被取消了備案,彼時,上海市還叫停了第一類醫療器械企業的生產(詳見《迎最嚴監管,“械字號”有了新規則!》)。
2021年1月,廣州花都發布的《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清理規范指引》,要求企業自查是否具備生產條件、是否存在非醫療器械作為醫療器械備案等8大類問題,并發起了“所有打著‘械字號’的化妝品通通要求注銷,且沒有緩沖期”的行動。
在國家多重打擊之下,“械字號”迎來嚴監管時代,市場上大量充斥著所謂的“械字號化妝品”的亂象得到好轉。創爾生物也不免受到了影響。
根據其招股書,創爾生物2019年和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27億元和3.033億元,營收增長速度放緩。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9月,創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97億元,同比下滑3.41%。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7.41%,明顯快速下滑。
青眼注意到,創福康天貓旗艦店中曾在2019年月銷售超10萬件的膠原貼敷料,如今的月銷售量也下滑至7萬+件,并且,除了這一商品外,該店鋪中其他商品的月銷均未超過1萬+,且不少產品的銷量甚至不足100件。
▍截自創福康天貓旗艦店(1月6日10時許截圖)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的公告”,明確了第一類醫療器械不能再叫“醫用冷敷貼”,“醫用冷敷貼”徹底涼涼(詳見《突發!“醫用冷敷貼”要涼了》)。雖然,目前創福康旗下的第一類醫療器械的產品并不多,但其受政策影響已是毋庸置疑。
美妝上市新“洼地”
不過,在科創板受挫的創爾生物,轉身就將沖擊資本市場的目標定為了北交所。
根據1月4日,該公司發布的另一則公告,創爾生物已向廣東證監局報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公告稱,該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 6257.95萬元、7819.79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7.23%、34.88%,符合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截自創爾生物1月4日發布的公告
無獨有偶,就在創爾生物宣布終止在科創板上市的同一日(12月22日),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錦波生物)發布公告稱,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
更為巧合的是,與創爾生物類似,錦波生物也曾在科創板IPO,不過僅6個月就終止了科創板IPO申請。公告顯示,2020年6月1日,上交所受理了錦波生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同年12月28日,上交所收到撤回上市申請后終止了錦波生物科創板IPO申請。錦波生物對此表示,原因為“因公司戰略調整”。
公開資料顯示,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3月,是一家專業從事“功能蛋白”的基礎研究及產業化的生物材料企業,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迄今已在創新層連續掛牌滿12個月。錦波生物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器械、化妝品和衛生用品,其中化妝品業務占據較高比重。2021年1-6月,化妝品業務的營收占比為45.17%。
眾所周知,上交所科創板的上市要求要明顯高于北交所上市。除對營業收入有一定要求外,科創板還對上市企業的研發費有著嚴格的要求。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的企業還需滿足: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5項以上等條件。
因此,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相較上交所科創板或主板而言,北交所的上市條件更為寬松,北交所也有望成為美妝企業上市的新“洼地”。
誰會是北交所美妝第一股?
自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以來,已先后有3家美妝相關企業欲申請在北交所上市。除上述2家企業外,另一家企業即為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伊斯佳),該公司還是首個向北交所提交申請的美妝相關企業。
據悉,伊斯佳于2016年8月掛牌新三板基礎層,隨后進入創新層,2020年11月伊斯佳進入新三板精選層輔導期,并于2021年6月通過廣東證監局輔導驗收。彼時新三板企業想要轉板上市,均需在精選層掛牌滿一年。北交所的設立,加快了伊斯佳的上市進程。在創新層滿一年的公司即可以“繞過”精選層這一道關卡,直接在北交所申請轉板上市。
因此,2021年11月25日,伊斯佳發布公告,率先沖擊北交所。目前北交所已受理伊斯佳的上市申請并提出問詢,亟待審批過會。
公告顯示,伊斯佳此次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規模不超過495萬股,發行底價為18元/股;擬將本次募集的資金用于“研發中心和生產線改造升級項目”、“數字運營中心及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沖擊北交所,誰將成為北交所的美妝第一股,也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
青眼梳理伊斯佳、錦波生物、創爾生物三家公司的財報信息顯示,這3家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均為1億元出頭,不過錦波生物的營收增幅最高,高達92.18%,而創爾生物則是營收同比下降了17.74%。不僅如此,創爾生物也是3家企業中唯一在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下降的企業,而錦波生物的凈利潤增幅則是高達998.42%。僅從去年上半年來看,錦波生物在營收、凈利上的增幅表現出了較大的潛力。
不過從全年的營收來看,在2019年和2020年中,創爾生物的營收和凈利則遠高于伊斯佳和錦波生物。而錦波生物則是3家企業中,唯一在2019年-2021年1-6月中,保持營收持續增長的企業。
截止今日收盤,伊斯佳的市值為5.58億,創爾生物的市值為15.38億,錦波生物為78.23億,是前2家市值總和的近4倍。另從進程上來看,伊斯佳暫時領跑,北交所已受理其上市申請并提出問詢,且于12月21日更新了審核狀態,北交所美妝第一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