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小琳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獲悉,智能家居品牌創米科技完成了企業名稱、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等一系列重大信息的變更,或有A股上市計劃。
具體來看,創米科技的注冊資本由2124萬元增至3.6億元,增幅高達16倍;公司名稱由“上海創米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創米數聯智能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新增互聯網銷售、網絡設備銷售、人工智能硬件銷售等經營范圍。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IPO企業來說,上市必須滿足股份制公司要求,因此股改是IPO過程中,十分常見且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從創米科技注資、股改等動作來看,或為后期上市做準備。
此前,創米科技CEO李建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創米在A輪融資完成后,公司股權結構和業務已經按照上市公司標準制定,且傾向于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
資料顯示,創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3.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鄧華。作為小米最早的生態鏈公司之一,創米科技目前已有的單品爆品包括小米米家智能攝像機、小白智慧門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創米科技目前完成6輪融資,2014年12月,創米科技完成由小米集團投資的天使輪融資,2018年9月,完成由小米雷軍控股的順為資本Pre-A輪融資。2019年,創米科技完成股權融資、A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金額達近億元。
過去來看,創米科技的融資主要由小米系參與,融資頻率并不算高。直到2021年,創米科技加快融資步伐。
2021年4月、10月,創米科技依次完成由達晨財智領投,尚品宅配、中信證券等公司跟投的2億元B輪融資,以及由風投俠基金、信合恒昌、辰韜資本投資的B+輪融資。
針對B輪融資,創米科技創始人兼CEO李建新對外表示,此次融資資金將被用于技術創新、核心品類的擴展和布局旗下全屋智能新零售服務體系“小白慧家”。
創米科技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截至2022年1月5日,創米科技的大股東為鄧華,前十大股東分別有鄧華、上海創楹、上海凌芯、天津金星、上海創釧、蘇州執正、李建新、達晨創鴻、上海創漉、平潭友合,持股比例分別為17.99%、16.5%、11.7%、8.52%、7%、6.41%、4.5%、4.25%、4.19%、3.5%。
其中天津金米由小米科技控股,是創米科技第四大股東,中信證券、尚品宅配作為創米科技股東之一,分別持有3.18%、2.66%股份。
作為智能家居安全領域的領先企業,創米科技擁有小白智慧門、小白智能攝像機、小白智能貓眼等爆品,去年6月,創米科技將業務觸角從全屋智能延伸到家居家裝,并與股東尚品宅配合作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創米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創米科技已經積累了1200萬+用戶,智能硬件出貨量超過4000萬臺,產品已進入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
業務方面,2019年,創米科技營收突破10億,營收增速維持在40%以上。在線下渠道擴張方面,2021年,創米科技計劃加大線下渠道擴張,提出啟動小白慧家智能家居體驗館“211計劃”:三年內在全國開出200家100平米以上旗艦店 、1000家40-100平米專賣店、1000家40平米左右的授權店。
截至2021年6月,小白慧家已經完成30家門店的落地,覆蓋北京、上海、廣東、遼寧等地,大部分門店已實現盈利;已達成簽約并正在開設中的門店達100家。
作為小米最早的生態鏈公司之一,創米科技于2014年加入小米布局的IoT(物聯網)硬件生態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小米通過投資+管理的方式協助一大批智能硬件創業公司制造爆款,達到快速占領各自賽道市場。
正如不久前發布的2021年小米Q3財報,小米投資的IoT(物聯網)生態鏈企業超過300家,IoT與生產消費產品業務收入達到209.3億,成為小米第二大收入來源。
換言之,除了創米科技以外,目前僅家居領域,同樣為小米生態鏈的企業還有純米(電飯煲)、智米(空氣凈化器、電風扇)、青米(智能插線板)、云米(智能小家電)、趣睡科技(床墊)、云丁科技(智能鎖)、易來智能(智能照明)等企業。
其中,易來智能于2020年沖擊A股但卻在2021年7月遭到終止;同月,歷經兩次中止審查的趣睡科技則獲得創業板首發獲通過。可見,在上市審核日趨嚴苛的背景下,“小米系”企業的上市之路亦不容易。
尤其對于剛完成股改的創米科技來說,即便啟動上市計劃,從上市輔導到遞交招股書,創米科技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