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黃欣然
春節將臨,預制菜板塊走強。
1月4日,國聯水產(300094.SZ)暴漲20%,惠發食品(603536.SH)、春雪食品(605567.SH)、同慶樓(605108.SH)漲停,大湖股份(600257.SH)、全聚德(002186.SZ)、味知香(605089.SH)等多只預制菜概念股跟漲,A股預制菜概念指數漲超6%。
1月5日,雙塔食品(002481.SZ)漲停,惠發食品二連板。
1月3日,國聯水產公告,公司定增擬募集資金10億元擴大預制菜產能,其中2億元用于子公司廣東國美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廚房項目,5億元用于子公司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3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預制菜板塊受資本關注,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所謂預制菜,即是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預處理,餐飲業主或普通消費者通過加熱或蒸炒等簡單加工就能直接出售或食用的便捷菜品。
2021年4月,“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登陸A股上市,連續10個交易日一字漲停。同年9月,千味央廚(001215.SZ)上市,主要業務為向B端供應速食、預制米面食材。
據界面新聞整理,2020年以來,獲得大額融資的預制菜企業頻出。預制菜供應鏈平臺“找食材”已完成A輪融資,餐爆食材、三餐有料等企業完成A+輪融資。2021年,主打川味預制菜的王家渡食品獲得近億元A輪投資。新中式預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園也完成B輪融資,斬獲數千萬元。
資本熱炒之下,預制菜在中國還處在起步階段。
根據蘇州味知香招股書,國內預制菜行業整體上仍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市場集中程度較低,區域性特征明顯,行業中各企業市場份額有限,大規模全國化經營企業數量較少。
安信證券研報稱近70%以上的預制菜加工企業仍處于小、弱、散的狀態,不少是個體工商戶和作坊式的生產加工模式,沒有形成較為完備的商業經營模式。因此,目前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仍舊處在藍海競爭,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龍頭企業。另外,長三角地區的預制菜企業以加盟連鎖經營模式為主,珠三角地區企業以批發流通為主,福建企業以B端餐飲客戶為主。
多家咨詢機構或研究院看好預制菜未來表現。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布局,預制菜市場將向B、C端同時加速發展,之后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約為5165億元。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2021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則顯示,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預制菜板塊上漲熱潮中,也有一些老牌企業“掉隊”。
例如作為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品牌雞肉供應商的圣農發展(002299.SZ),2022年開年不順,1月5日收盤股價下跌1.62%。
主營速凍食品的安井食品(603345.SH) 自2021年12月27日以來,股價一路走低。12月7日,上交所對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予以紀律處分。作為股東的劉鳴鳴未按規定在持股變動比例達到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時停止買賣,也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的廈門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廈門證監局決定對劉鳴鳴采取監管談話措施,并將相關情況記入誠信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