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媛 顧樂曉 何苗
編輯 | 陳臣
2022年1月4日,亞馬遜對“Kindle退出中國市場”猜測予以否認,稱“我們致力于服務中國消費者,部分機型目前在中國市場售罄”。這距離亞馬遜官宣“業務收縮”已有約三年之久。
Kindle在中國的“擴張”,始于2013年。當年6月,Kindle進駐中國。隨后,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格局發生變化。
據亞馬遜中國,在2016年底,中國已成為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第一大市場。在2013年至2018年的5年時間里,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在中國累計銷售數百萬臺。
不止設備銷量,在“包月用戶量”上,中國市場也是Kindle的“主力輸出”。據亞馬遜中國副總裁2017年透露,過去一年,中國已經成為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月服務注冊用戶量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于美國和英國。
從具體包月費用上來看,在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月服務上線的約1年時間(2016年2月-2017年3月)里,中國用戶包月費用為12元人民幣。相比較而言,美國用戶每月是9.99美元。
那么,在中國市場,Kindle到底賺了多少?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2022年1月4日報道,此前有消息稱,Kindle在中國上市6個月就已經盈利。但Kindle業務本身到底有多少利潤?亞馬遜公司財報中未有明確批露。
近5年,在中國市場上,Kindle的“競品們”爭相出現。據天眼查平臺,中國目前名稱、經營范圍含“電子圖書、電子書”,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電子書相關企業有超2800家。從成立時間來看,約69%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
從設備推新情況來看,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據易觀《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專題分析》,除咪咕 X Kindle外,中國市場“前三梯隊”中另有8款電子書閱讀器發布。
那么,中國人對電子閱讀器真的很著迷嗎?界面數據統計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5次-1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后發現,2016年-2020年,在納入調查的成年國民中,使用電子閱讀器閱讀的國民占比由7.8%提升至27.2%,5年增長近20個百分點。
但從年變動趨勢上來看,大家對電子閱讀器的愛略顯“乏力”。2018年以來,使用電子閱讀器閱讀的成年國民占比年增幅在持續收窄,截至2020年,已連續3年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