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聚網
12月剛過,讓我們看下去年最后一個月的汽車召回排行榜吧。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國內乘用車召回1,298,170輛,同比增長5.2%,環比激增462%。2021全年召回乘用車共計873.37萬輛,同比上漲31.9%。
這是2021年第三次月度召回逾百萬,前兩次分別是3月的277萬輛和7月的206萬輛。看來,在最后沖刺的關頭,不僅汽車銷量驚人,召回也同樣“與時俱進”。
12月共有24起召回,涉及20個品牌,涵蓋國產車/進口車、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普通品牌/豪華品牌/超豪華品牌、燃油車/電動車。真是年末全家福啊。
從召回規模來看,位居前三的品牌依次是:豐田、特斯拉和雷克薩斯。
豐田12月以770,758輛召回登頂,占比高達59.4%,涉及凱美瑞、威蘭達、亞洲龍、奕澤、C-HR、RAV4榮放熱門車型。
召回原因是:發動機廢氣再循環閥(EGR閥)內部構成件可能會被燃油中較高濃度的氯成分腐蝕,導致閥體作動不暢。可能造成發動機運轉不良,極端情況下車輛會在低速行駛中熄火,存在安全隱患。
EGR閥是汽車發動機一個重要的控制部件,零件雖小但是作用很大。通常位于進氣歧管的右側,靠近節氣門體,有一通向排氣歧管的短金屬管與它相連。其作用是對進入進氣歧管的廢氣量進行控制,使一定量的廢氣流入進氣歧管進行再循環。
就因這么一個“小零件”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召回,稱豐田「因小失大」不為過。
而這,是有先兆的。
12月7日,豐田公開表示,在不影響車輛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將使用來自供應商有磨損或有瑕疵的零部件。而采取這一舉措的原因,是為了緩解由于芯片短缺及材料成本上漲的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產量。
只是,打臉似乎來得太快了。這才僅僅過了三天時間,豐田就出現了此次的召回事件。看來有的錢真的不能省啊。
另外,豐田此次召回并非孤例,2021年6月和7月均啟動了20萬輛以上的大召回。
雷克薩斯與豐田品牌在同一起召回當中,12月召回127,496輛,占比9.8%,排名第三位。涉及ES和US系列,同樣因為EGR閥。這讓原本銷量不佳的雷克薩斯更是雪上加霜。
特斯拉12月召回221,340輛,占比17.1%,排名第二,涉及國產Mode 3、Model Y和進口Model 3、Model S。
特斯拉12月啟動了兩次召回:
第一次是12月3日召回21,599輛Model Y,原因是存懸架脫落隱患;
第二次是12月31日,召回19,697輛進口Model S、35,836輛進口Model 3和144,208輛國產Model 3,原因各不相同。
Model S是由于前行李箱的閂鎖組件可能沒有對準,導致前艙蓋二級閂鎖無法結合,可能會導致Model S的前蓋意外打開,從而妨礙駕駛員的視線;Model 3是后行李箱蓋在開關時,可能會對后攝像頭的線束產生磨損,隨時間推移可能導致后攝像頭發生故障,如后視圖像無法顯示。
而這一召回不僅在中國,更早出現在美國。12月30日,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消息,特斯拉因前蓋閂鎖問題召回119,009輛Model S;因后攝像頭線束問題召回356,309輛Model 3。
關于特斯拉的品控,中美消費者達到了高度一致,比如《消費者報告》就表示:《2022可靠性排名出爐:雷克薩斯奪冠,特斯拉,林肯墊底》。
盡管如此,特斯拉依舊 “不叫好卻叫座”。數據顯示,特斯拉2021年全球交付量逼近100萬大關,達93.62萬輛,較2020年激增了87.2%。
國內銷量尚未正式出爐,其1-11月在華累計量已突破25萬輛,近日傳聞特斯拉在華12月銷量突破7萬輛,若按此計算,特斯拉2021年在華銷量將達32萬輛以上。
相比豐田、特斯拉和雷克薩斯,其它品牌召回規模相對較小,都在10萬輛以下。
寶馬、大眾、英菲尼迪、福特和日產依次位居第四至八位,召回量在1萬至10萬之間。
寶馬召回74,821輛國產3系、iX3、進口1系和3系,召回原因集中在“涉水行車提示描述有誤”。
大眾召回32,179輛進口甲殼蟲、尚酷、高爾夫、夏朗、途威及蔚攬,問題主要集中在“發動機存在螺栓松動導致起火隱患”。
英菲尼迪召回27,133輛QX60混動,日產召回11,822輛新樓蘭HEV,都因存在“行駛加動力或中斷”隱患;福特因“引擎蓋有被掀開風險”召回15,497輛福睿斯。
其它品牌召回都在萬輛以下,就不一一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