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點微評 王新喜
從工信部2021年9月份倡導互聯互通以來,各大巨頭已在逐步啟動階段性的開放。
目前,阿里、快手、騰訊等八方互聯網平臺成立工作組,推動適老化、無障礙化領域的技術開放,百度智能小程序展開了與手機大廠的合作,此外,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均已與銀聯實現互認互掃。
但整體而言,互聯互通的拆墻運動是緩慢的,目前不少企業仍在評估開放外部鏈接對于自身發展的影響,頭部短視頻平臺的視頻鏈接依然不能分享至頭部社交平臺,頭部搜索平臺也無法搜到主流電商平臺的商品信息等。
互聯互通,面臨的核心難題是什么?
從幾大巨頭對待互聯互通的回應來看,各家相對謹慎,對開放的態度與迫切程度不同。
基于互聯互通,騰訊表示“將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對于騰訊的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字節跳動并不認同:“因為這會被拖很久,會不了了之。”并表示“在騰訊的地盤上,騰訊自己制定規則也可理解,但還是希望能盡快解封抖音的鏈接。”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也在近期聯盟峰會上主張拆掉“圍墻花園”,重建開放的互聯網。
巨頭不同態度背后,一方面是各家還沒有評估好開放生態帶來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開放其實對于各家的利益而言是不均等的。
從利益層面來看,如果阿里騰訊字節互相開放,從短期來看,字節與阿里可能獲利更多。
字節、百度增長的本質都是通過內容來獲取流量,但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1半年報告顯示,今年6月,移動互聯網行業用戶規模雖達到歷史新高11.64億,但同比增長已經放緩。互聯互通符合巨頭們在存量市場互通有無、獲取長尾流量的需求。
對于字節跳動來說,騰訊的流量開放出去,字節的內容大盤就獲得了一個新的流量獲取入口,有望帶動新一輪的流量增長,因此,字節跳動要與騰訊互聯互通的訴求要更強烈。
對于阿里來說,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一旦阿里和騰訊互通生態,阿里有望降低流量采買成本,騰訊也可以銷售更多的商品廣告,但騰訊系社交流量的獨家優勢將因此消弭。
互聯互通之所以推進慢,是因為相對于PC互聯網時代的開放,移動互聯網封閉式的流量閉環可以構建中心化的商業模式,更好地實現單個平臺的利益最大化。
從電商平臺到社交平臺再到短視頻平臺,都是向B端賣流量和廣告賺錢,商家或廣告主按照獲得的流量和曝光量等向平臺支付傭金。平臺掌控封閉生態內的流量的分發與議價權,牢牢綁住商家和用戶。這也是為何抖音內容無法直接分享到微信、淘寶微信相互屏蔽等。
因此,互聯互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鏈條,也涉及到對各平臺原有的商業模式、流量分發、平臺規則造成了一定沖擊與影響,這是難題所在。
推倒城墻,就是打破封閉平臺的體制化進程
與一般的傳統線性生產型企業不同,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并不直接掌控價值的創造,而是通過建立基礎設施來承載價值的創造與交換,并且制定規則來管理平臺上的互動。
比如無論抖音還是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都是一種內容生產者的基礎設施,它承載了內容價值的創造并與外界互動來產生內容價值,內容生產者通過內容價值的輸出,獲得流量收益與廣告收益。
而消費者也獲得了有價值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用戶黏性提升、內容生產的活躍度提高,平臺影響力提升,生態持續繁榮。
這背后的支撐力,更多是源自于平臺機制與規則的推動。比如說,平臺會主張哪些內容與行為是被鼓勵的與被推薦的,而哪些行為與內容是被平臺規則限制的。通過平臺良性的規則,來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機制。
比如說,在短視頻發展的過程中,就經歷了一輪內容平臺機制的調整,從抖音到快手,過去一開始的唱跳、獵奇、窺私、低俗類內容頗受歡迎,以至于短視頻被污名化。
隨著平臺算法的調整,短視頻內容推薦機制逐步的有針對性的推薦有深度價值、新聞價值以及有營養、有干貨的內容,而低俗類、打擦邊球類的內容比例由于被算法邊緣化。
這樣一來,就逐步降低了這類內容的產出,平臺影響力也開始逐步提升,也因此帶動了平臺廣告收益的增長。
互聯互通的一大好處在于,它可以創造一個更加自由與開放的互聯網平臺市場,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內容,更加開放的分享與創造內容,從內容創作者到開發者增加了長尾流量的獲取幾率,品牌企業沉淀私域資產和構建新型用戶關系都有了可能。
但站在平臺的視角來看,互聯互通也有可能打破平臺的規則,一旦大量來自于外部平臺的的內容被分享到本平臺,如果沒有一種合理的機制對其進行篩選與引導,就有可能導致平臺的規則體系被破壞,并帶來更大的平臺治理成本,平臺也面臨數據、流量、用戶等資產流失與安全隱患,平臺自然也不愿將自身平臺的流量為他人做嫁衣。
也因為如此,這種封閉圍墻的做法并非國內巨頭特例。
比如亞馬遜多年前推出的Fire Phone,為構建軟硬一體化平臺,就隔離了谷歌地圖、谷歌搜索、google+、谷歌應用商店等基礎性應用取而代之以自家地圖、bing搜索等應用。
在2012年,蘋果iOS6操作系統上線,就沒有預裝谷歌旗下的YouTube應用,此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將Google的一些拳頭性產品從蘋果的封閉系統中隔離。
在2014年3月,蘋果宣布了iOS設備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相互融合的平臺產品CarPlay,對于在CarPlay上運行的移動軟件,蘋果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比如谷歌地圖是蘋果地圖的直接對手,蘋果CarPlay將谷歌地圖就排除在外。
本質上,自建封閉生態,核心目的在于對流量與數據、商業模式的保護,深層次目的是維護封閉平臺的體制化。
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里面,詮釋了什么叫體制化,當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中生活久了,就變得不適應外面的環境,對這個環境形成了依賴。瑞德說:“這些高墻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恨它,然后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后,你還會依賴它。
“體制”可理解為被圍城內部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逐步同化的過程,包括對規則、習慣、意識和氛圍的環境的依賴與同化,而這種同化必須要在封閉體系內才能見效,因為封閉體系容易產生對內部生態的依賴,但外部力量的入侵則會干擾體制化的塑造過程。
比如從微信到抖音,從豆瓣到B站,從淘寶到拼多多,他們平臺內都有著特定的平臺調性、氛圍與規則,這種氛圍的形成,有賴于一種內部體制化的文化推動。
一旦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等互聯網平臺的生態系統互相開放,在這背后帶來的可能是公域流量私域化和私域流量公域化。
在過去,無論是鏈接封鎖還是數據封鎖,均導致創業者無法跨平臺使用自己積累的數據,需要在不同平臺內進行重復的經營和投資,這在內容創作與小程序領域表現的尤為明顯,一旦開放,對內容創業者、中小企業、APP與小程序開發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但站在巨頭自身的立場來看,它會打破平臺規則,在平臺的內部體制化文化與氛圍上撕開一道口子,是好是壞,短時間內還看不清楚。
因此,面對互聯互通帶來的不確定性的未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責任權責不明晰,它涉及到不同市場、不同生態的相互開放、融合,涉及到標準如何建立、流量利益如何分配、數據安全的責任如何確定的問題。
有人說,在 PC 時代,行業生態的創新繁榮,均來自互聯互通。從個人站長、獨立博客、BBS到中小商務網站遍地開花。
但之所以會在PC互聯網時代,開放成為一種共識,源于PC互聯網時代的互聯建立了一種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可以讓參與者獲得收益。
比如說PC互聯網上大量站長就可以通過廣告聯盟平臺(百度聯盟與谷歌聯盟)賺錢——包括用戶可以通過網站點擊客戶的廣告,站長就能獲得分成收益等。
從經濟學角度算清賬本,巨頭們需要達成哪些共識?
事實上,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的難點在于平臺都擔心被別家搬運自家的流量,導致自身遭受損失。這有點類似于鄰里糾紛,如何解決鄰里糾紛,其實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事實上,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的在其研究兩個相鄰的農場主如何解決糾紛的案例能夠給我們啟發:一個農場主飼養奶牛,另一個種植莊稼,問題來了,奶牛吃莊稼,種植莊稼的農場主面臨經濟上的損失,該如何解決?
科斯認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牧牛人向作物被吃掉的農民支付補償。但是,科斯進一步認為,其實誰擁有產權或者誰被認為是過錯方并不重要,如果牧牛人擁有所有的土地財產權,就會變成由種莊稼的農民付給牧牛人一筆錢去建圍欄以阻止他們的莊稼被牛吃。
根據科斯定理,尋求解決沖突的兩個鄰居,會一直協商他們的解決方案,直到雙方都對結果滿意為止。
科斯定理的本質是,只要產權被界定清楚了,具體哪一方對成本付出更敏感并不重要,如果對我們來說,所得的價值超過成本,我們必須有意愿通過付費來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產權被界定清楚,市場機制會使得參與方自行解決他們的爭議,并最終導向帕累托最優結果——它是一個互惠性協議,每個人都能從交易中有所收獲。
科斯定理放到互聯互通之中,有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是界定產權邊界,其二是利益付費機制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參與方都不吃虧。
如果用這種思路來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巨頭們之間需要形成一種共識:誰擁有平臺的產權,那么在互聯互通之后,其他平臺如果從該平臺獲得利益,應該向產權平臺方支付一部分費用,形成一套利益共享與互換機制。
比如說,抖音阿里分享到微信的電商購物鏈接,一旦產生交易,那么這個過程就類似抖音與阿里在騰訊的莊稼地(產權平臺)牧牛,吃掉了莊稼,獲得了收益,那么它有必要向產權平臺支付分成收益。
因此,平臺互聯互通,也有必要在界定產權的基礎上,形成一套平臺之間的利益分成機制,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彼此互惠,整個過程中,大家都獲得了好處。互聯互通的障礙就有可能解除。
而放到責任明晰上,比如說虛假鏈接放到產權平臺,產生了利益損傷,那么責任與過錯方應該更多是在源頭平臺,而非產權平臺。
互聯互通要順利推進,其實更需要利益互惠與制衡,弱化誰占誰便宜,誰蹭誰流量的問題。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將各方的利益賬本算清楚,并在最大程度上達成利益制衡、達成落地可執行的規則,這是未來互聯互通推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各大互聯網巨頭應該達成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