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編輯|居居
導語
2022產品趨勢預判第一彈:
今年,蘋果、梨、橘子、杏等平價/日常水果的使用,或將成為茶飲店一大趨勢,喜茶、奈雪、書亦燒仙草等多個品牌已推出相關產品。
日常水果,有哪些產品思路?它會在2022年迎來爆發嗎?我們來一一分析。
01 蘋果、梨、杏,出鏡率越來越高
近幾個月,蘋果、梨、杏、柿子、山楂等相對常見的水果使用明顯增多。
在12月,這個趨勢就很明顯:根據12月飲品報告,在46個品牌推出的新品中,含山楂的產品有11款,含蘋果的產品有9款,含杏的產品有3款,含梨的產品有2款,含柿子的產品有1款。
在具體產品上:去年12月底,喜茶推出的爆汁大橘產品,通過一組懷舊式視頻,推出橘子產品。
今年秋天,奈雪的茶上新小確杏產品,使用到杏做產品,后續草莓系列新品,也是和山楂搭配。
喜茶最近推出的一款烘焙產品貝果,用到的是蘋果風味。果呀呀秋季推出的紅彤彤小公主,是蘋果和山楂的結合。
書亦燒仙草全國上新小吊梨湯系列,樂樂茶在11月上新秋月梨蜂蜜桂花,是對梨的運用。
可以發現,一些相對接地氣、地域屬性不明顯、認知熟悉度高的平價/日常水果,開始高頻出現在茶飲產品的使用名單,比如蘋果、橙子、桃、葡萄、西瓜、橘子、甘蔗、梨等等。
這些水果,相比于車厘子、牛油果等貴價水果來說,價格不那么昂貴;相比于椰子、榴蓮等,地域性不那么強。它們更家常、更基礎,是橫跨南北、大部分人從小就會吃到的水果。
但在此之前,這類水果在茶飲店的使用率并不高,且常被研發認為“價值感不高、太常見”。
接下來,這些常見水果會更流行嗎?價值感弱的問題如何解決?
02 平價水果,已有這些爆款應用
我們統計了部分常見水果制作的產品,先來盤點下它們都是怎么被運用的:
1、蘋果:熱紅酒的常見搭檔
隨著熱紅酒的流行,蘋果的出鏡率高了不少,不僅獨立小店做,連鎖品牌也在跟著上紅酒元素飲品。
CoCo都可上新2款熱紅酒系列飲品,書亦燒仙草的熱紅酒風味水果桶,S.O.E上新的創意特調蘋什么中,均將紅酒元素與蘋果、肉桂組合搭配。
除紅酒外,果呀呀還將蘋果運用到了酸奶中,上新的上海青、雪里紅、黃芽白中,添加少量蘋果元素做多種水果拼配的概念;Manner的初雪拿鐵系列中,將蘋果與咖啡、燕麥奶結合。
2、柿子:今年秋冬的“新明星”
今年秋冬,許多品牌都在出柿子飲品。
伏小桃11月上新3款柿子飲品,其中的一顆柿子冰,是將整顆柿子放進冰沙中。
野萃山上新喜柿連連,選用溏心紅柿,搭配卡士酸奶和百香果,柿子果肉可吸可嚼。
雅克雅思上新3款柿子產品,分別將柿子做冰沙、柿子與奶蓋搭配、柿子+橙子搭配。
柿子顏色鮮艷,做成飲品后顏值頗高,適合作為季節限定出,但柿子有一定食用禁忌需注意(柿子富含鞣酸,大量食用易造成胃部不適)。
3、西瓜:“賣瓜”思路不斷翻新
今年夏季,賣瓜有個雙組合:大桶水果茶、西瓜汁一起上。
茶百道、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7分甜、益禾堂等千店規模的連鎖品牌,都推出2款西瓜飲品。一款是大桶裝水果茶,抓的是產品熱點;一款是加料的西瓜飲品,低價、應季,滿足顧客產品需求的同時,提升西瓜供應鏈效率。
樂樂茶、益禾堂等品牌,則將今年熱門水果與西瓜做組合,樂樂茶上新2款西瓜+椰子飲品,益禾堂上新1款西瓜+椰子飲品。
4、山楂:搭配草莓帶來驚喜
11月,奈雪的茶推出草莓+山楂的組合搭配。
12月,山楂飲品共上新11款,與草莓搭配的有9款,Arteasg、霸王茶姬、阿水大杯茶、雅克雅思、吾飲良品、S.O.E等品牌,都將草莓與山楂組合搭配。
5、梨:走養生路線
不少地區在秋冬,都會用雪梨燉湯來清火潤嗓,書亦燒仙草以“致敬傳統京味兒”為主題,用市井煙火氣、傳承經典味道為傳播點,推出2款小吊梨湯系列飲品。
樂樂茶在11月上新的秋月梨蜂蜜桂花中,以“清甜多汁”為關鍵詞,用雪梨與蜂蜜、毛峰茉莉、桂花凍結合。
6、杏、橘子:自己就能做“主角”
9月,奈雪的茶推出霸氣小確杏,杏子的橙黃色與秋季應景,做成冰沙,清爽感和金黃色的氛圍感都有了。
12月,伏小桃上新3款杏子飲品,攪打成冰沙,分別與奶蓋、奶油頂、純茶做搭配。
喜茶回歸爆汁大橘,既能做冰沙,也能做成熱飲,橘子酸甜適中,和其他水果相比,更適合做成熱飲。
CoCo都可上新的2款飲品中,將橘子做成果凍,分別結合了橙子、檸檬。
在書亦燒仙草產品負責人看來,常見水果中,一些香氣較高、風味明顯的水果出現頻率在逐步提升,如鳳梨、橙子等;一些具有大眾口味、認知的蔬果類,也在今年的流行產品里面漸漸出現,并且有不錯的市場反饋。
這背后,有哪些行業邏輯和消費趨勢?
03 茶飲為什么開始流行用日常水果?
1、從供應端看,穩定性、價格上有優勢
從供應角度看,今年突然爆紅的油柑等小眾水果,供應鏈、價格不穩定。同樣,進口的車厘子、牛油果等高端水果,價格成本高。
這些常見水果,本身在食品等各個領域被開發應用多。另外,選擇日常的、平價的水果,降低成本,也符合當前環境下門店的盈利需求。
2、從消費端看,具有大眾化基礎
日常水果本身具有普遍消費基礎,且隨著市場中不斷有品牌推出,用日常水果做飲品這件事,消費者接受度會逐步提升。
這種大眾化的發展,從經濟價值看,回歸本土、扶植三農等社會口碑和收益,也更有意義。
3、從行業端看,新茶飲回歸大眾是必然
初始階段做水果茶,多選擇高端、進口類水果,是品類建立品質標簽、做價值感、讓消費者形成認知的需求。
經歷了油柑等地域性、小眾水果的使用,伴隨著行業成熟度發展,“新水果”種類變少,在利潤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回歸理性、大眾將是必然。
04 這3個應用思路,值得參考
結合以上案例,我們綜合采訪專業研發意見,總結了平價/常見水果的3個應用思路
1、價值感弱的,更適合復配
據圓真真研發負責人荊樺介紹,常見水果在供應上壁壘不高,無論果醬還是果汁,在今年工藝升級后,口感上更加還原,真實度更高,更適合做復配。
在草莓過甜時,添加少量山楂可以補充酸度;
熱草莓茶太酸,添加少許梨丁,用清香感中和酸澀值;
熱檸茶口感酸味太重,添加少量蘋果中和酸度,提高口感豐富值;
外送水果茶時,隨著時間會導致口感寡淡,放入蘋果片,會讓口感更有滋味,層次分明。
蘋果、梨等常見水果,記憶點不明確,消費者也很難感受到價值感,更適合做復配。
2、口味辨識度高的,用來做“主風味”
口味辨識度高、記憶點明確的水果,自己就能做主風味。
比如,酸甜感高、入口有明確的味道的橘子;甜度高的柿子、西瓜等,都適合作為主風味使用。
3、標簽屬性強的,適合做概念飲品
基于消費者形成的固有標簽,有些水果可直接用于做概念飲品。
一個典型案例是梨,本身就具有養生屬性,將其用在小吊梨湯等產品中,延續了水果本身的味道。
結語
如果總結新茶飲的水果應用,會發現水果茶有3個競爭階段:
進口高端水果——小眾地域性水果——平價/日常水果。
經歷了“水果內卷”的茶飲業,今年能用平價/日常水果做出哪些驚艷的產品?
統籌|笑凡 視覺|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