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從攜手“官宣”到度過延期的收購終止日,融創服務收購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公司第一服務的計劃還是告吹。
1月3日,融創服務(01516.HK)發布公告,宣布終止收購第一服務控股(02107.HK)約32.22%股權的事項,終止原因為賣方在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雙方此前在交易價格、交易安排方面達成的共識,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完成簽署。
同日,第一服務于深夜發布公告確認了這宗交易的終止。公告內容并未對交易終止作詳細回應,只表明若干先決條件未獲達成或(如適用)豁免,股份轉讓協議的完成將不會落實。
據悉,雙方的交易計劃始于2021年10月初。去年11月1日,融創服務和第一服務控股聯合公告,稱已于2021年10月7日訂立股份轉讓協議,融創服務以總對價6.927億元收購第一服務3.22億股股份,占后者總股本約32.22%。
按照第一服務10月8日短暫停牌期間的收盤價1.37港元計算,融創在這則交易中的每股對價2.15元(折合2.62港元)溢價達91%,將近一倍。當時融創服務認為,溢價收購也是看好第一服務的綠色人居服務能力和第三方外拓空間。
據了解,第一服務作為主打綠色、科技的當代置業的子公司,定位于提供數字互聯、綠色、健康的人居體驗。
截至2020年6月底,其合約面積近7300萬平方米,在管面積逾5300萬平方米,且在管項目大多位于北京、西安、長沙、太原等一二線城市,不僅擁有綠色星際建筑、能源運維項目等綠色項目,還在非住宅業態布局廣泛,涵蓋辦公樓、醫院、高校、產業園區等。
業內人士還表示,通過這起收購,融創服務將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補全“綠色基因”,當代置業也可以用較好的價格賣出物業以短時間內回籠資金。
按照股份轉讓協議,除了32.22%的股權,融創服務還可能將提出無條件強制性現金要約收購,要約收購完成后,讓第一服務控股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屆時還將向港交所作出撤銷股份上市的申請。
不過這樁“各取所需”的交易進程略顯波折。2021年11月22日,融創服務及第一服務曾聯合公告,宣布延長寄發要約收購事項綜合文件的時限。后又于11月20日晚間,融創服務再度公告稱,將延長收購第一服務股權最后終止日至12月31日。
融創服務披露了這宗交易進程,10月7日各方訂立股份轉讓協議后,融創方先對第一控股開展了盡調,并將收購事項及要約所需資金人民幣22.67億元存入與財務顧問共同監管的賬戶。
然而10月下旬,第一控股的關聯方當代置業出現流動性問題,于10月26日公告稱未按期償還優先票據,隨后也表示將撤銷派發2021年中期股息。
融創服務認為,當代置業發生的流動性問題,對第一服務控股來自當代置業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可持續性、及對當代置業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均直接造成了重大不確定性,故雙方對交易對價進行調減、交易安排調整進行了協商。
據融創服務公告透露,協商調整后的正式協議已獲得賣方控股股東的書面表達無異議。但對方在12月31日突然推翻,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于最后終止日完成簽署。
協議終止后,按照規則,賣方應在終止后5個營業日內,向融創服務退還第一筆定金1億元。并且,在一年的期限內,未經融創方同意,涉及交易的第一服務所有控股股東賣方不得出售或轉讓持有的股份。
交易終止疊加禁售條例,對面對債務壓力的當代置業來說,無疑阻礙了其處置物業板塊回籠現金流的計劃,除銷售回款外,還需要找到新的“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