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林不二子
沒想到,2021年末最后的黑馬是現代諜戰劇《對手》。
1月1日,《對手》以豆瓣8.0分的高口碑收官,貓眼全網熱度最高達到第三,豆瓣短評“這才是電視劇該有的質量,劇情緊湊,細節也合理不侮辱觀眾智商”得到網友1086次“有用”的點贊,可見《對手》在市場中的認可度。
如今,市場對于劇集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能被公認的好劇往往都是在現有環境下做到了一定的突破,從這個角度而言,《對手》能夠成為黑馬主要在于題材的創新、實力演員的啟用以及給市場帶來的啟示。
在市場對“國產劇”有更多期待的當下,我們更應該關注每一部好劇是如何被市場接受的,這也才有助于劇集行業更長遠健康的發展。
題材創新,用現實化故事抓住市場
相信有不少觀眾和讀娛君類似,在劇情明確指出郭京飛、譚卓飾演的男女主角是境外間諜后,仍然抱有“主角不可能是反派”想法繼續追劇的,這正是《對手》在內容創作上的巧妙之一。
諜戰劇這一類型的看點大多聚焦在正反派雙方的斗智過程上,然而《對手》創新性嘗試現代諜戰題材,卻是在保留斗智的過程中,添加了更多元素,比如家庭倫理、中年生活、家庭教育等等,而能融入多樣元素,則是多虧了劇集將第一視角放在了李唐、丁美兮這對反派間諜夫妻身上。
相比常規諜戰劇中間諜男帥女美,手握黑科技還多金,《對手》中的這對間諜夫婦整日被生活所困,劇中對這對夫妻貼近普通人現實生活的描繪,讓觀眾看到了影視間諜形象的B面,甚至在“窮”字一事上產生了一定共鳴。
應該說,濃厚的生活氣息增強了《對手》的現實感、真實感,包括劇集中對細節的把控更強化了這一點,比如為了多掙錢丁美兮私下補課的內容《韓非子喻老》《最苦與最樂》,都是中學語文課程中所涉及的,再比如母女談話前李唐和李小滿私下的拍手,也還原出了女兒與父親更親近的中國式家庭關系。
這樣來看《對手》在內容層面的優秀,第一是在基礎上保持了緊湊硬核的劇情,勢均力敵的較量,讓觀眾能享受到諜戰片的觀劇快感,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現實化、生活化的角色故事描繪,實現諜戰題材的創新,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的同時,更容易將觀眾帶進到故事中,以形成共鳴。這正是《對手》能夠成為黑馬劇的第一點。
大膽啟用全實力派演員陣容,讓好演員演繹好故事
其實,《對手》黑馬之姿是有底子的,編劇王小槍擅長諜戰類型,導演盧倫常則有豐富的家庭生活劇執導經驗,雙方的配合或許正是《對手》這部融入多元素現代諜戰劇好看的原因之一。同時,更顯眼的則是《對手》的演員陣容。
郭京飛、譚卓、顏丙燕、寧理……多位實力派演員的齊聚,無疑是讓《對手》更出彩的原因。在面對家庭生活時,郭京飛、譚卓演出了中年夫妻的無力,但執行任務時二人表現出的專業、去除個人情感只需要一個眼神;顏丙燕飾演的段迎九開場就像真的街邊混混,從語言到行為都足夠真實,但穿上警服又成了讓人信服的領導,這種轉變也演出了真正為國奉獻的國安人。包括配角層面,何藍逗、劉威葳、焦剛等演員也都把各自人物表現得足夠豐滿。
《對手》這部現代諜戰劇是有較大演技考驗的,尤其是劇中生活氣息滿滿卻又帶有多層身份的角色,如果演技浮夸就很難讓角色真正立住,這也是這部劇大量啟用中年實力派演員、優秀青年的原因——通過實力派演員將文本故事的魅力最大化。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網絡上對《對手》的評論多聚焦在故事線、人物行為邏輯方面,這說明觀眾都真正被劇情故事所吸引。當我們忽視了演員、演技,演員被置于故事之后,其實反倒證明了演員的水平,這也是這部劇能獲得高口碑的原因之一。
應該說,《對手》根據故事劇情需要啟用實力派演員,尤其是此前沒有高市場熱度的中年實力演員,是符合了當下文藝創作導向的,即尊重內容創作。在此之前,行業對流量明星的追求帶來了行業的浮躁以及市場對劇集內容的不信任,現在《對手》的出現也再一次證明了,好故事好演員更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這也是讓劇集行業看到正向發展希望的一點。
諜戰外衣下的正能量啟示,好劇集不只是“圖一樂”
好的劇集從來不該只是讓觀眾“圖一樂”,故事內容中包裹的價值觀內核也正在成為當下觀眾關注的一點。
作為以貼近現實生活為亮點的《對手》,在通過好演員演繹好故事后,也確實給觀眾帶來了更多思考。像是劇中的間諜夫妻,原本只是執行一次任務但不得已潛伏下來融入普通生活,什么時候能回家、境外到底還是不是家都成了疑問;包括相伴多年感情出現了裂縫,這份親情到底還要不要繼續,也是當下不少中年人選擇上的困境。
盡管《對手》是一部現代諜戰劇,但劇中所涉及的話題并不止于諜戰,這讓這部劇有了更多可看性,包括劇中間諜走向窮途末路后,為了養育多年非親生孩子而妥協的終局,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善的一面。
應該說,溫暖與正能量《對手》是始終貫穿的,做間諜的李唐也有善良的一面,因為太關注工作而忽視家庭的段迎九,在面對家庭成員時也會無措、愧疚,正反雙方人物的不完美,反倒讓整個故事更豐滿,更讓觀眾信服,從而通過這部劇,讓市場意識到了“間諜或許就在我們身邊”的事實,起到警示作用,也讓我們看到了國安人員的不易,對這一默默奉獻的群體產生敬意。
從這一角度而言,《對手》也稱得上是一匹黑馬,觀眾在追劇之后能有所啟發、有所收獲,也是這部劇的市場價值。
尾聲
市場上從來不缺爆款劇,但能經過時間考驗的好劇并不總有,從劇集行業發展來看,我們已經到了要重審爆款劇價值的階段了。尤其是,在市場對于國產劇有各種各樣消極的看法趨勢下,行業需要多拿出來一些像《對手》這樣對內容創作尊重的好劇集,敢于創新、敢于做突破,把國產劇帶向“值得一看”而不是“打發時間”的下一階段,讓市場對國產劇的整體品質產生改觀,這也是《對手》這個年末黑馬對于行業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