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作為獨家學術支持的第四屆【界面財經年會】于上海前灘香格里拉成功舉辦。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高級副總裁張潔寧出席年會,并發表主題演講《從共同富裕角度出發,數字化下的文旅金融新創想》。本次年會特別鳴謝戰略合作伙伴捷豹品牌、首席官方合作伙伴中傳華夏。
以下為張潔寧主旨演講實錄:
前三位前輩,馬委員、姚參事、凌教授都講的特別好,我記了很多筆記,受益良多。接下來,我將拋磚引玉,將我們中傳華夏做的一點小思考和大家分享,希望引起更多專家學者對鄉村振興的關注和討論。我的演講主題是從共同富裕角度出發,數字化下的文旅金融新創想。
首先,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我們以“文旅、資管、投資”為三大核心產業集群,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賦能進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智庫專家在多項文旅創新課題研究上,努力發揮責任與擔當。
任何一個思考、一項研究其實都有想法的來源適用的前提。在今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莊嚴宣告。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相當于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總人口,意味著從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部署以來,脫貧攻堅每分鐘讓1500人脫離絕對貧困。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了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的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創造了減貧史上的人間奇跡!
對此我很有感觸,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讀余華先生的作品《活著》,福貴的親人相繼在生活的苦難中悲慘離去,外孫苦根因貪吃豆子被活活撐死。我忍不住的心痛,心想生活怎么能是這樣。接著我又讀了《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們在抽血前要喝大量的水直到肚子快撐爆,期望可以稀釋血液多賣點錢。我當時就想,余華先生真的是名優秀的作家,用文學作品引發我們對生活的思考。后來同學去山區支教,我才知道是我自己淺薄了。當時的那兒真的是,你換完所有可以用的交通工具,還需要用腳,步行許久才能走到村里。進村的路旁有著一個個奇怪的小土堆,問村民,被告知那些都是夭折孩子的墳包。為什么?因為窮,嚴重營養不良,孩子夭折常態化到就隨手埋在了村路旁。為什么窮,那兒的土地什么都不長,即使送孩子上學只需要半籃子的玉米棒做老師和孩子的口糧,就這樣,很多村民都出不起,學校里沒幾個孩子。夜晚下雨,是屋內屋外一起下,支教的伙伴在屋檐下站了一夜,淋了那酸雨,頭發都謝頂了。想想那雨讓青春旺年的小伙子頭發都不生,地里還能生莊家嗎?那兒人怎么生活?賣血!家庭中的青壯年,還能走出山的去鎮上賣血養活一家老小。
那一刻,我知道余華先生的作品并不僅僅是文學創作,那些悲慘的生活曾經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真實的發生過,只是不在我們的視線里。在此次的脫貧攻堅中,像這樣條件惡劣資源有限的貧困地區,國家進行了精準扶貧,實行了集體搬遷。左側這張圖,是云南貧困戶石元順一家曾經居住的小江村,就住在一處陡峭的山坡上。右側這張圖,是石元順一家如今居住的地方,位于會澤縣以禮街道。在2020年的時候,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宣布脫貧摘帽。居住在這大山深處的10.2萬名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溫暖的家。自脫貧攻堅以來,一共有1000多萬人異地搬遷,這是近8個三峽移民的規模,困難之大,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何說脫貧攻堅是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深感震撼。
可這并不是終點,脫貧攻堅不僅僅是搬,還要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因地制宜的去發展特色產業,適合什么就去發展什么。扶貧先扶志,我們國家先后派去了300萬名基層干部精準扶貧。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畫家馬亮,瞞著老婆去做村官,這不僅僅是藝術喜劇,其實也是現實里300萬名基層干部奉獻與奮斗的縮影,怕老婆那是對小家和大家愛的平衡,是那些奮斗在一線的基層干部的家國文化情懷。我們看不到,他們就是無名英雄。
做為文化央企,我們要讓他們也能有站在舞臺中央的機會,不僅是他們,我們廣大的鄉村同胞也要有這樣的機會。舞臺就這么大,讓他們丟下手里的活來這里去說他們的生活和文化嗎?情懷不能有違客觀規律。此次扶貧攻堅,穩定的電力和網絡已經深入到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地方,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正帶領著村民通過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打開銷路,賣的是農產品,宣講的形式就是文化的創造過程,我們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如同沉浸式文旅演出一樣,目光所及就是舞臺中央,而他們就是主角。
做個直播就是文化嗎?聯合國有個科教文組織,這里的文化指的是狹義的文化,即文學藝術。著名的哲學家、史學家龐樸先生在《文化結構與近代中國》一書中提到:文化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滿足這些方式所創造的事物,以及基于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為。它包含著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所以廣義的文化里,包括人類通過自己的勞動,這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所創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質的,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就叫做文化。通俗的說就是人創造,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只要對我們人有好處的,就是文化。他們創造的增加了農產品的銷路,也讓我們更了解世界,就是廣義文化的一種形式。人類自誕生以來,文化就已經天然的融合發展,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的巨著《歷史研究》中,就把人類在幾千年歷史上,所創造的文明或文化,歸納為23或26種。意思就是說,任何文明或文化都不可能永存不朽,這也是符合人類歷史實際發展情況的,季羨林先生曾將人類的文化分成了五個階段:誕生、成長、繁榮、衰竭、消逝。所以說,這種消逝不是說毫無蹤跡的就消失了,而是存在于承繼它的文化中,可以說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的基本屬性。
目前主流的觀點,把世界是分為9大文化圈的,我們中國所屬的是東亞文化圈。雖然目前世界文化,東西方客觀上還存在著差異,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任何一種文化,做為人類共有文化的融合來源,都將獲得站在文化舞臺中央的機會,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定會到來。世界如此,我們的國內也是如此。在城鎮化下,鄉村文化正在和城鎮文化融合,很多舊俗文化在我們身邊已經看不到了,要體驗就得花錢花時間去一些文旅小鎮,民俗文化館之類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更是共同富裕下的,鄉村振興新途徑。
狹義的文化,有完整的版權,版稅,價值體系;在數字化下,廣義的文化,更有巨大的價值潛力。目前我們集團的股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正在做數字文旅中國,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論壇,城市書房智慧圖書館等,集團的新文創IP平臺在做文化確權,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在做文化的數字化,小康雜志在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論壇;今年除了是元宇宙的元年,也是NFT的元年,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成為全球認可的,具有智能數字身份的文化資產。且在互聯網下,文化去中心化的新融合的方式,讓目光所及就是舞臺中央。新技術的使用,使得數字化的文化可以被確權,成為智能數字資產的存在形式。有責任、有擔當的央企,承擔了政策性的基礎開拓,為發展鋪平了“硬化路”。 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路上,我們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這就是中國文化。
鄉村振興免不了談三農問題,三農問題從毛主席,孫中山先生就開始提出了,到目前有大批的理論專家,實踐工作者都在不斷的摸索,有了不少成就。比如,土地的三權分置,這非常棒的將土地問題分離開來,雖然土地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生產要素,也是生活生存要素,生活生存要素的金融化在中國人的文化情感上還需要時間去接受,但這不免是一條非常有意義的思考。再比如對鄉村、山水、林田湖、及水電路、等生態、生活、生產資源進行價值評估,將三生資源資產化、發行的綠色債券為增發貨幣,做大國內經濟的分母稀釋房地產價值的占比,同時解決城鄉分配不公的問題。這想法非常有新意,對生態的關注,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重要的價值,三生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果能在自然資源上再加上人類的創造能動性就更棒了。做為文化央企,我們此次思考的方向是“文化進行數字化后金融資產化”。 在消除絕對貧困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僅僅是政府,更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同胞的自覺意識,希望中傳華夏的一點小思考,可以拋磚引玉,能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到中國鄉村振興模式的思考。
我今天想提出的是:鄉村文化進行資產化后,成為抵押物的金融模式。鄉村創造的廣義文化,首先進行數字化;這些數字化基礎集團的相關企業已經在做大量的準備,數字化后做確權,確權后的數字文化進行資產化,然后成為這特定時期下,特定范圍內的、政策性管家銀行放貸的抵押物,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助力。
該模式的管家銀行將提供隱性長期融資承諾,成為長期融資提供者、流動性保險提供者、和金融救主導者的角色。管家銀行的模式,具有長期的戰略性互動,這有利于銀行更加便利的獲取內部信息,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在長周期內進行風險與收益的跨期配置,可以實現從信息到信任、從信任到信用的轉化。從而大幅減少了“雨天收傘”的現象發生。
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我們要創新更要穩定,要循序漸進。
首先,貨幣穩定,人民幣正致力于成為國際結算貨幣,維持貨幣穩定是毫無疑問的。其次,降低銀行系統風險,政策性管家銀行、遵循區域經營原則,把當地的存款就地轉化為當地的貸款,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在低利潤率的作用下,銀行體系就不會去追求,所謂的規模擴張和利潤最大化,能接受長期低收益,切斷了金融膨脹的內在動力。
數字化的文化資產,作為抵押物更是抵押人的名聲,在中國鄉村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好名聲往往是生活的根本保證。數字文化資產抵押物將采用固定利率,可以較好的隔離因貨幣政策變動對文化資產金融市場的干擾,再基于抵押貸款價值的方法、對抵押物進行價值評估、經過審慎的再融資制度設計、合理的貸款價值比,可避免金融活動,對于數字化的文化資產市場,在順周期時的疊加放大效應,阻斷了文化資產上漲與文化資產擴張的螺旋式循環。讓炒作空間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泡沫。數字化文化資本金融市場也得以穩定。好的規則,要避免制度的漏洞去考驗人性。他們是我們的同胞,在有著家國情懷的村干部的帶領下,勇敢的走出了絕對貧困,他們對美好生活有著一樣的向往,他們會自立,也會捍衛他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發起脫貧攻堅動員令,許許多多無名的英雄們,將電力、網絡、道路、高鐵等創新基礎,讓所有人的文化都有機會、站到人類文化大融合舞臺的中央,而將文化數字化、資產化,增加了一種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考方向,是穩中求進的中國特色道路的嘗試。為我們期望過上好日子的同胞們,在緩解相對貧困增長的道路上提供了金融助力和風險保障,也將是我們文化自信與文化創造的助力者。
最后,用北宋大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懇請更多的優秀專家學者加入思考,將千千萬萬為脫貧攻堅所奮斗的英雄們,創造的人間奇跡能夠薪火相傳,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本次年會特別鳴謝獨家學術支持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戰略合作伙伴捷豹品牌、首席官方合作伙伴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
【關于捷豹品牌】
捷豹品牌自1935年起便致力于打造將性能與美學深度融合的英倫風范座駕。在品牌發展的80余年進程中,推出了眾多引領設計潮流的經典車型。2021年,豪華運動旗艦轎車全新捷豹XFL耀目上市。新車集優雅動感設計、多屏互聯科技及英倫奢華體驗于一身,在傳承捷豹X家族設計語言的同時,結合中國市場的特色,融入多種創新元素,進一步提升了豪華感、精致感和科技感,帶來新現代豪華主義駕享體驗。
【關于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
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小康雜志、工會委員會三方持股,是一家核心業務聚焦在文旅、資管、投資領域的央企。
第三屆【界面財經年會】往屆回顧>>
第二屆【界面財經年會】往屆回顧>>
【界面財經年會】組委會
會務組:
顧女士 18601704491,gurenyi@jiemian.com
劉女士 13636308619,liuxiaohui@jiemian.com
媒體組: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