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生物載荷成功發射升空。
12月17日14時30分,民營航天企業火箭派(太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火箭派)研制的“火種一號”空間微重力生物載荷試驗裝置,通過搭載星眾空間“靈巧號”衛星平臺,在西北某試驗場跟隨“華羿一號”火箭發射升空。
本次發射飛行高度250km,微重力水平0.0001g,衛星遙測參數正常,生物載荷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火種一號”是國內首個由民營企業設計研制的空間微重力生物試驗裝置。該裝置的作用是為近地空間生命科學探索、航天生物醫藥研究、生物技術試驗等提供微重力研究服務和商業化解決方案。
火箭派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已有了一部分相關解決方案。

微重力又稱為零重力,是由于太空殘余大氣等因素造成的。
微重力環境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領域和途徑。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微重力科學與應用成為高科技發展中的新領域,受到工業化國家的高度重視。
目前,微重力科學主要由流體力學、材料科學和生物技術三大部分組成。
據界面新聞獲悉,目前國外生物載荷實施較多,國際空間站40%-60%以上為生物相關實驗。
據火箭派首席科學家莊逢源、“火種一號”總設計師陰曉昱介紹,中國已進入載人空間站時代,微重力對制藥、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和營養學等行業而言,是一次顛覆性的歷史機遇。它能大大縮短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周期,加快蛋白晶體和新材料的開發進程,潛在的科學價值和商業利益巨大。
火箭派創始人程巍表示,需求和成本是當前商業航天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火箭派計劃采用“星箭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從產業化的視角出發,打造空間生物實驗室,為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商業化空間技術產品與服務。
火箭派成立于2020年12月,距今僅一年。該公司火箭派計劃發展“地月空間經濟”以及深空探索。
日前,火箭派完成了數千萬元天使加輪融資,由海南千億基金領投,地方政府產業基金蘇州國發創投、老股東上海火鐳跟投,年內累計完成三輪融資。
火箭派稱,新一輪融資主要用于“達爾文二號”液體運載火箭項目貯箱、艙段和遙測電氣產品等關鍵部件投產及技術團隊擴建。
今年9月6日,火箭派的總裝總測基地落地江蘇太倉高新區。目前,該公司形成北京和上海雙研發中心,太倉火箭總裝總測基地和蘇州空間生物實驗基地雙基地的格局。
火箭派生物載荷首席科學家閆維新透露,“火種二號”細胞形態學生物載荷的具體設計工作即將完成,“火種”系列生物載荷計劃在2022年進行多次商業發射。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自2014年開始逐漸發展,目前已有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零壹空間等企業,主要聚焦商業火箭和商業微小衛星這兩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