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更具影響力及號召力的主體,在深耕慈善公益領域及在CSR戰略履行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位置。隨著中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進入到行業的精細化,作為社會公益組織的公益基金會和企業基金會的作用也日益突顯。基金會與企業強強聯合,整合多方資源, 策劃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專長的公益項目,將人力與物力運用到最合適、最需要的地方,造福于特定群體乃至整個社會。
2021年是 “十四五” 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與反復侵襲的新冠疫情的拉鋸時期;疫情反復之余,在今年7月及10月,河南與山西兩省更遭遇了洪災重創。企業們在疫情和災情面前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針對抗疫、災后重建全面而精準地開展支援工作,提供了大量物力、人力等關鍵資源。在此同時,企業們秉承初心,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投入到扶貧、守護文物、防災減災、改善民生問題,低碳減排,創建智慧城市、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各項公益活動中,深度響應并落實了“十四五”規劃中所提出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這一重要指示,為創建和諧社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歷經5年的積累與沉淀,2021【臻善獎】堅守初心,再度出發。通過界面新聞在財經媒體中的領先影響力,以商業向善和尋找CSR企業榜樣為責任旨歸,持續發掘在公益慈善領域中發揮重要影響力、對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企業、人物及案例。
評選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經過3個月的申報、甄選、內部評審及專家決議,結合影響力、可持續性、有效性、參與深度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價,共有9個案例榮獲2021【臻善獎】年度臻善案例大獎,于12月16日上海前灘香格里拉酒店的第六屆【界面臻善年會】發布并頒獎。
此次臻善案例評選收集到的案例從文化遺產、文物古跡的保護,到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醫療補助;從為環衛工人提供愛心餐,到用音頻 AI 技術幫助聽障人士解決辨聽難題……用科技助力產業升級、保護環境,促進健康福祉、平等優質教育、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可謂是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這些優秀企業的善舉不僅惠及百姓,也為建設和諧城市和更美好中國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以下為2021【臻善獎】年度臻善案例終榜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獲獎案例《敦煌石窟公益保護捐贈》
獲獎主體:工銀安盛人壽
獲獎理由:莫高窟創建于公元36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F存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工銀安盛人壽通過向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捐款50萬元,開展敦煌石窟公益保護捐贈項目,既是向敦煌守護者們致敬,為莫高窟的保護和傳承貢獻力量,同時也鄭重表達了公司將汲取守護者精神的榜樣力量,繼續堅守初心,堅定信念,成為公司客戶的守護者,助客戶的家庭幸福得以傳承。后期,工銀安盛人壽還將在客戶服務、品牌宣傳、產品推廣、公益活動等多個領域,與敦煌研究院和基金會一起探索更多合作模式,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守護和傳承貢獻更多力量。
獲獎案例《順風俠計劃》
獲獎主體:哈啰出行
獲獎理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2021年7月,哈啰出行正式發布行業首個車主公益項目“順風俠計劃”,通過與公益組織聯動,邀請車主參與后備廂義賣、救援培訓、低碳撿拾等公益活動,向社會傳遞順風車主的正能量。為了幫助一個順路的人、踐行環保綠色出行,這些車主朋友注冊成為一名順風車主,將自己的私人空間貢獻給陌生人,看似只用花幾分鐘一個簡單的舉動,卻實在的踐行了新時代“俠”精神。該計劃致力于引導車主參與更廣泛的社會議題,踐行積極正能量的生活方式,豐富順風俠的內涵,打造有速度有溫度的車主群體標簽,讓車主通過身體力行定義新時代俠力量。
華為云 案例《Cloud for Good》
獲獎理由:華為云與千博信息合作,針對聾人群體定制研發出無障礙信息交流平臺與工具,以聾人群體的需求為核心,真真切切走進他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聾人群體日常接觸到的主要終端設備上都有相關的應用呈現。這展現了華為云所提出的“Cloud for Good,為美好 做更好”品牌理念。華為云關懷個體,以技術創新,讓美好發生。
獲獎案例 《美麗深圳·微信支付愛心餐公益計劃》
獲獎主體:美麗深圳公益基金會、騰訊微信支付、騰訊公益
獲獎理由:在10月26日廣東省第28屆環衛工人節暨深圳市第5個“關愛環衛工人日”上,深圳上線致全市環衛工人的“愛心餐”。該計劃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美麗深圳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和微信支付共同發起。
通過“微信支付愛心餐計劃”,深圳6萬余名環衛工人每周都能以1分錢,在全市近千家門店享用一頓愛心餐。餐食由微信生態中的愛心企業以成本價提供,愛心餐餐券成本資金由微信支付通過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11月19日,“微信支付愛心餐計劃”能力升級,正式面向商戶發布“愛心餐一塊捐”公益微插件,用技術的力量,進一步降低公益門檻。餐飲商家通過在掃碼點餐頁面上線“愛心餐一塊捐”微插件,用戶便能在用餐時捐贈一元錢,為深圳6萬余名環衛工人每周一頓的愛心餐助力。
“微信支付愛心餐計劃”以科技力量創新公益模式,從公益鏈路優化、公益體驗提升等方面探索“科技向善”新路徑,展現了數字化科技與開放的生態力量,為公益帶來的全新可能。微信支付平臺產品運營總監郭中明介紹,微信支付希望攜手各方力量,從深圳的“城市美容師”的每周一餐開始,探索高效、透明、可復制可推廣的公益模式。
獲獎案例 《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
獲獎主體:上海如新公益基金會
獲獎理由:為了幫助我國的先心病患兒及其家庭擺脫困境,2008年,如新攜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發起了“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項目。項目成立以來,逐漸形成了包含前期篩查、手術救治、醫生培訓、科學研究和志愿服務為一體的完整救助鏈條。截至到2021年10月底,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已經累計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超過6500萬元,通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資助5,035名患兒完成手術;培訓1,185名優秀醫生;組織1803人次志愿者在愛心小屋陪伴5409人次患兒,貢獻志愿服務達7212小時。憑借13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不僅救治了先心病患兒及其家庭,還提高了地方醫院的先心防治水平,推動政府資金的投入和支持,撬動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將兒童先心病的防治工作關口進一步前移,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獲獎案例 《騰訊天籟行動》
獲獎主體:騰訊
獲獎理由:2020年9月26日國際聾人日,騰訊會議旗下騰訊天籟實驗室,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等共同發起天籟行動,面向聽障人群社會責任領域的開發者、廠商等免費開放騰訊會議的天籟AI降噪技術,致力于解決人工耳蝸、助聽器等降噪難題,改善人工耳蝸、助聽器佩戴者的使用體驗,攜手開發者和相關伙伴共同幫助聽障人群構建信息無障礙環境。自發起以來,項目組團隊重點與全球頭部人工耳蝸廠商美笛樂、國內最大人工耳蝸廠商諾爾康進行技術攻堅創新。與諾爾康合作,實現國內首個解決了人工耳蝸多復雜場景識別和動態實時噪音處理難題,采取“手機伴侶+人工耳蝸”的聯合解決方案,實現語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對于改善聽障人群聽覺體驗有著積極效果。與美笛樂合作,推出全球首個集成“聽力測試、AI輔聽和遠程聽力康復服務”的平臺-美訊聽寶APP,幫助聽障人群掌握自己的聽力狀況,利用天籟AI音頻技術改善聽力,并通過騰訊會議,以遠程服務的形式降低他們獲得專家調試和康復指導服務的成本。項目共有2800多萬人參與,累計捐出會議時長達10億,幫助227名聽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
獲獎案例 《騰訊文檔“科技向善”創新實踐》
獲獎主體: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在受災地區通信不暢的嚴峻環境下,一個由民間自發生成的《待救援人員信息》騰訊文檔24小時內超250萬次訪問,經過志愿者團隊對求助和救援信息實時整理、核實,快速涵蓋大量專業救援隊、物資醫療、避險地點等模塊,成為了一個 “多用途”民間抗洪資源信息平臺,幫助受災群眾和民間救援力量高效對接,讓不少身處險境的受災群眾成功脫困。在突如其來的重大災情下,騰訊文檔以其極簡、開放式協作等特性,穩定支撐大規模求救信息協同、整合、共享,讓信息發布與交流方式實現了積極的轉變,使網絡互助成為應急救援新模式。
獲獎案例 《紫竹可持續行動項目“Action for good”》
獲獎主體:紫竹可持續實驗室
獲獎理由:為了促進更多可持續行動落地,紫竹可持續實驗室在2021年7月發起了紫竹可持續行動項目“Action for good”,號召多參與者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大議題標簽與生活結合,付諸行動。項目也入選為2021世界城市日推廣系列活動之一,獲得來自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的支持,同時聯結到紫竹高新區、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公益慈善中心、里昂商學院、紫竹國際教育園區聯合共創推動。項目自今年7月發起以來,由行動者發起的項目達24個。實際參與行動者超過100人,通過公眾投票、線上傳播等形式影響人數超過2萬人。實際參與項目的行動者其中包括紫竹高新區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白領,附近社區和紫竹外的小伙伴們。通過引導技術、豐富的社會創新案例和工具包、多元的在地社會議題和需求、多位社會創新項目孵化的陪伴者和支持者、豐富的在地對接資源(包括人和項目)等幫助紫竹園區的企業和周邊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創新教育議題項目的行動中來,也能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參與到行動之中。
獲獎案例 《“來自大山”民族文化才藝教育項目》
獲獎主體: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
獲獎理由:“來自大山”民族文化教育項目,通過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開辦文化社團,為孩子們創造學習本民族歌曲、舞蹈、樂器演奏、手工藝、語言、文字的空間和展示的舞臺,幫助孩子們找回對于自己民族的美好記憶,生發更多基于對自己民族認同的自尊和自信。自2012年至今,已有19個民族46所學校的超過8千名少數民族中小學生參與到項目當中,重拾民族記“藝”,約4.5萬名孩子在項目影響下重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彩和魅力。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個個優秀的案例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企業和基金會在構建和諧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商業向善等方面所發揮的引領和表率作用。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仍然充斥著諸多挑戰,但也勢必會有更多的機遇和突破。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基金會積極響應 “十四五規劃”,加入到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的隊伍中來,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社會公平,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臻善獎】評選將于2022年下半年再次啟程,為挖掘商業向善的潛力,我們期待更多企業積極進取,矢志創新,勇于擔責,為后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公益勢能,也為中國社會進入新時期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彰顯中國企業的至臻至善精神。
2021【臻善獎】專題>>
2021【臻善獎】組委會:
會務組: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
李女士 15058049411,lipeiying@jiemian.com
媒體組:
穆女士13701987428,mumengqiu@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