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0277.HK)在港交所官網連發三則公告,宣布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股份及非公開發行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擬啟動華融湘江銀行和華融金融租賃公司股權轉讓項目立項。
“引戰”方面,公告顯示,中國華融17日審議通過了有關建議非公開發行內資股股份及非公開發行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發行不超過392.2億股內資股,不超過19.6億股H股的方案及相關議案。實際發行數量以監管機構批復為準。
根據公告,本次發行募集的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20億元,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當日,中國華融就分別與投資者中信集團、中保投資(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冊之前,代為辦理協議簽署等相關事宜)、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
其中,發行內資股的發行對象為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中國信達、工銀投資,分別認購不超過188.2億股、145.1億股、39.2億股、19.6億股;H股的發行對象為中國人壽,其作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認購不超過19.6億股。
據公告披露,中國華融本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1.02元每股,較停牌前該公司股價溢價22.89%。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國華融的每股凈資產為人民幣0.49元每股;按照2021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測算,本次發行完成后,該公司的每股凈資產為人民幣0.76元每股,增長約55.12%。
中國華融引戰增資背后,是其資本充足率達不到監管的要求。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和2021年6月,中國華融資本充足率分別為4.16%和6.32%,明顯低于中國銀保監會關于資本充足率需達到12.5%以上的要求。
中國華融表示,“由于本公司2020年度業績大幅下滑,且本公司的資本充足率遠低于監管要求,本公司急需注資。”
8月18日,中國華融發布的有關潛在投資的公告顯示,就注資與若干有意投資者訂立非約束性框架協議。隨后的9月16日,中國華融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募集認購該公司新發行股份。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此次與中國華融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的公司與此前公告披露的潛在戰略投資者略有不同,新增了工銀投資,減少了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本公司一是正在積極推進引戰增資,意向增資規模不超過人民幣420億元。二是通過加快業務轉型、合理進行資源配置、轉讓消費金融、信托、證券等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權等措施,一方面收回對轉讓金融牌照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其控制權轉讓溢價(由最終交易結果確定)相應增加內源性資本補充;另一方面回歸主業、調整業務結構,降低資本消耗,提高資本回報。上述措施預計可支持本公司年末資本充足水平達到12.5%,滿足監管要求。本公司將盡全力完成本次發行,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收取資金。“中國華融在公告中指出。
在公布引戰增資新進展的同時,中國華融也披露了加速“瘦身”的進程。當晚,中國華融就披露了擬啟動華融湘江銀行和華融金融租賃公司股權轉讓項目立項。
公告顯示,上述股權轉讓擬采取公開方式,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含省級)產權交易機構轉讓中國華融所持華融湘江銀行股份(共計3,141,250,000股,股權佔比40.53%)、華融金融租賃股份(共計4,736,709,379股,股權佔比79.92%)。首次掛牌價格應不低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備案的資產評估結果,評估基準日確定為2021年9月30日。上述議案均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尚待股東大會審議批準。
而就在2天前,華融消費金融和華融證券的股權轉讓也被提上日程。(詳見報道: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掛牌轉讓:采取網絡競價方式,轉讓底價7.27億元)另外,中國華融也在近日獲批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不超過700億的金融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