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席菁華
中國將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居民、農業電價將保持穩定,對物價水平整體影響有限。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 顯示,此次改革主要包含了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以及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四項重要內容。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在10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改革的核心是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標志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萬勁松稱,從當前看,此次改革有利于進一步理順“煤電”關系,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從長遠看,將加快推動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發展,促進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等。
萬勁松表示,在發電側,目前已經有約70%的燃煤發電電量通過參與電力市場形成上網電價。此次改革,明確推動其余30%的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將進一步帶動其他類別電源發電電量進入市場,為全面放開發電側上網電價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電力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全口徑煤電發電量4.63萬億千瓦時。以此計算,當前還剩余約1.4萬億千瓦時的煤電電量尚未進入電力市場。
在用電側,目前大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通過參與市場形成用電價格。此次改革,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等。
根據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內現行銷售電價逐步歸并為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工商業及其它用電價格三個類別。
工商業及其它用電價格,是指除居民生活及農業生產用電以外的用電價格。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改革,將電力市場供需兩側的范圍擴大,這使得參加交易的電量大大增加,這部分電量完全按照供需關系決定價格,使得電價的市場化改革向前大幅推進一步。
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是否會增加工商業用戶的用電成本?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在發布會上解釋稱,全面放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在電力供需偏緊的情況下,市場交易電價可能出現上浮,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升工商業企業用電成本。
他同時指出,工商業企業需要分用戶來看。對于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通知》規定其不受上浮20%的限制。
《通知》顯示,在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中,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范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這樣上浮不限,就是要讓用電多、能耗高的企業多付費。”彭紹宗說,“其他工商業用戶,單位產品生產用電少,用電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總體較低,電價出現一定上浮,企業用電成本會有所增加,但總體有限。”
萬勁松同時指出,高耗能企業交易電價上浮不限,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傳導發電成本上升壓力,抑制不合理的電力消費。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其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曾鳴對界面新聞表示,市場化是電力商品屬性的一面,電力還有較強的公用事業屬性,價格要受到監管,因此,此次調整,對普通的工商業用戶來說,成本不會有明顯上升。
此次改革后對物價水平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彭紹宗表示,此次改革特別強調要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的穩定,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沒有直接影響。
他指出,若市場交易電價上浮,會在一定程度推高企業特別是上游生產企業用電成本,對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CPI)有一定推升作用,但改革措施有利于改善電力供求狀況,更好保障企業用電需求,促進企業平穩生產、增加市場供給,有利于物價穩定。
“總體來看,此次改革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是有限的。”彭紹宗說道。
曾鳴也對界面新聞表示,公用事業屬性最主要體現在居民用戶和農業用戶方面,它們并沒有在此次電價放開的范圍之內,因此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通知》顯示,此次改革中,居民(含執行居民電價的學校、社會福利機構、社區服務中心等公益性事業用戶)、農業用電由電網企業保障供應,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政策。各地要優先將低價電源用于保障居民、農業用電。
萬勁松指出,改革后,居民、農業用戶將和以往一樣購電用電,方式沒有改變,電價水平也將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