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中國輸配電領域規模最大、產業最完整的全電壓、全系列交直流電氣裝備制造企業誕生。
9月25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氣裝備)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
界面新聞從中國電氣裝備獲悉,白忠泉出任中國電氣裝備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群任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中國電氣裝備由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西電集團),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下屬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及南瑞恒馳、南瑞泰事達、重慶博瑞重組整合而成,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
南瑞恒馳、南瑞泰事達、重慶博瑞,均為南瑞集團旗下制造企業,為一次設備生產公司。
天眼查顯示,9月23日,中國電氣裝備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國務院國資委持股66.67%、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6.67%、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6.67%。
白忠泉原為中國西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群原為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重組完成后,中國電氣裝備的業務將覆蓋發電(含新能源)、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電力領域,綜合能源服務、儲能、軌道交通、工業自動化、能源互聯網等其他領域,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重組后,中國電氣裝備的產業基地遍及全球,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輻射全球的輸配電產業布局。
中國電氣裝備也將擁有中國西電(601179.SH)、許繼電氣(000400.SZ)、平高電氣(600312.SH)、寶光股份(600379.SH)四家上市公司,并承擔國內輸配電行業標準歸口管理工作。
對于為何將總部設立在上海,白忠泉表示,主要出于三點考慮。
一是可以推動國際化經營戰略。目前,中國電氣裝備在國內市場處于平臺期,基本保持穩定發展。上海國際化水平高,未來國際市場將成為中國電氣裝備的重點發力領域。
二是可以推動技術和人才整合。在“雙碳”目標下,中國電氣裝備必須實現裝備智能化、能源綠色化,推動技術升級,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需要強化技術整合,強化人才引進。
三是強化企業產業布局。長三角地區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高地,區域內發電、輸電、配電全產業鏈企業分布多,產業鏈從原材料到基礎零部件,再到成套解決方案,產業鏈供應鏈完善,這與中國電氣裝備主導產業高度契合。
白忠泉表示,將充分發揮上海總部的帶動功能,國際化的業務考慮在上海發展,原有傳統的業務部分維持現狀,產品研發向上海傾斜,數字化、智能化業務,特別是跨界銜接部分,重點在上海布局。
此外,中國電氣裝備將著眼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在目前四家上市公司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新的上市公司。
中國電氣裝備認為,其重組成立,將解決中國在輸配電裝備制造領域資源分散、結構性矛盾突出、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白忠泉表示,中國西電集團原是電力設備制造商,與平高集團、許繼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是完全競爭性產業。
“重組整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目的之二是要提高國際化競爭能力。”白忠泉稱。
目前,中國輸配電產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存在短板。中國的電氣裝備產業資源分散、業務結構單一,缺少與國際跨國集團同臺競技的領軍企業。
同時,在中國電網高速發展的帶動下,輸配電裝備制造業產能快速擴展,重復投入、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日益突出,產業資源有待整合。
中國電氣裝備表示,重組整合將有利于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同時,還可以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全面提升中國電氣裝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
同行跨國企業已逐漸將業務重心向中低壓領域和智能化方向轉變,并積極向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但中國的電氣裝備企業長期以單機產品供應為主,成套集成、系統解決方案能力不足,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偏低,部分關鍵技術、核心元件和基礎材料仍受制于人。
重組整合將有利于深度整合研發資源,聚焦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開展原創性系統創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發展瓶頸問題,補齊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短板弱項。
白忠泉在成立大會上指出,未來中國電氣裝備將聚焦新一代輸配電、新能源和能源互聯網建設,打造“世界一流智慧電氣服務商”,推動電氣裝備向智能化轉型升級,服務于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
該公司計劃,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電氣裝備集團,完成全球產業布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