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2021【界面創智工業論壇】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

2021年9月16日,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創智工業論壇】在上海虹橋康得思酒店舉辦,超30家企業、品牌親臨,前瞻工業發展新動態!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以《“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2021年9月16日,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創智工業論壇】在上海虹橋康得思酒店舉辦,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以《“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她提到,首先,在碳監測層面中,衛星遙感手段已經成為碳排放監控的有力抓手,也能追蹤高能耗高排放的工業活動。其次,在碳減排層面中,從遙感衛星的角度能夠更加全面、精確地計算每天的發電量,切實保障清潔能源的有效發展。最后,在碳吸收的領域內,遙感衛星能夠對生態系統進行全方位監測,也能夠精確度量碳匯資源,這是提升我國固碳能力的重要依憑。目前,四象科技已經能夠基于遙感衛星,從上帝視角對“碳中和”、“碳達峰”領域進行了全面的觀測與跟蹤,落實節能減排與碳匯資源的保護。其作為面向全球的時空數據產品服務商,基于自身的技術優勢切實地幫助了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并且獲得了優秀的成果。

以下為郗曉菲在2021【創智工業論壇】演講實錄:

謝謝各位,非常感謝剛才三位嘉賓分享,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了解碳中和對企業、對國家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今天我的分享是《“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技術解決方案》。

關于衛星,第一類是在500公里,甚至3萬公里高度上,用各種手段給我們講述故事的通信衛星,其重要作用是信息傳遞,在通信領域“建天網”。第二類是導航衛星,定位識別,我國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北斗體系,與美國GPS體系、歐洲和俄羅斯四大定位導航體系,已經開始對全球進行服務。第三類是遙感衛星,被稱為“上帝之眼”,我們團隊在遙感衛星領域不斷發力深入研究。今天分享如何基于遙感衛星這一“上帝視角”,對碳中和、碳達峰領域的全面觀測和跟蹤。

衛星遙感是相對比較特殊的領域,我們用一張圖來解釋遙感衛星的特性,它最高分辨率為0.1-0.3米,可以通過500公里的高度,對0.1-0.3米的地上的物體進行監測,是否在工作,是否在移動,是否在變化,是否在增長或者減少,都可以在500公里的高度上對它們進行量化跟蹤和解釋。它最大飛行速度為每秒7公里,我們經常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對于衛星而言,它俯視地球表面,會以一個特別快的速度對地面信息進行獲取,監測角度是非常宏觀的,單景圖像最大范圍9萬平方公里,我們一眨眼的時間,它就可以獲取一個大城市全部的地面信息,并且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它們的內部信息,比如熱量、流量、碳流量、物質流量、資本流量等。

軌道高度500-800公里上全球已經分布了300多顆遙感對立觀測衛星,我們正基于這些手段,對地面地表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遙感衛星跟導航可能不太一樣,其實遙感衛星數量質量都挺提升了,現在速度非常快,可以實現每天繞地球15圈。

遙感衛星開始于70年代,到現在已經經歷漫長幾十年的發展,在災害應急響應、智慧能源監測、智慧城市管理、金融大數據支持、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理等方面得到廣泛運用。為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需要有充足數據支撐,通過遙感衛星對這些數據進行核實和量化。

衛星遙感助力“碳中和”,一是碳吸收,二是碳監測,三是碳減排。碳吸收和碳減排都是以碳監測為核心的,讓碳排放量更加精準。首先是碳吸收,在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各個方面得到體現,對生態系統全方位監測,為了更精準的碳匯資源的儲備和交流,衛星遙感在碳監測方面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同時是可以落地的,目前通過衛星遙感手段可以達到追蹤高能耗排放的監測,同時進行宏觀碳排放計算,剛才提到風能,太陽能的工廠,以及平臺所能提供的碳中和的量,通過遙感衛星可以很精確計算到每一個區域的風能帶來多少電量,光伏帶來多少電量,同時林地、濕地、海洋環境可以帶來多少碳的中和量,都可以進行量化性地計算。

通過對碳監測和碳吸收兩個量的評估和監測,可以達到碳減排的目的,切實保障清潔能源發展,推動產業升級,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是對碳吸收打下基礎。

遙感技術離地球這么遠能監測什么?

首先可以監測溫室氣體,通過大氣宏觀排放量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前做過一個調研,化石燃料經過一系列利用后,我們可以計算出碳排放量,其實化石燃料在整個工業鏈以及商業鏈中,是有一定的缺損、轉移或者轉化,對這個過程的計算公式往往不簡單,各大企業的排放,我們通過一個反向的量化計算,可以得出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工廠的所屬范圍,在一定時間段之內的碳排放量,從而把碳指標固化下來。

其次是區域分析精準助力城市結構的發展。我國提出城市精準化管理,在這方面,遙感衛星利用空間時間的計算量,重新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分布,從而對碳排放和碳中和提出一個更合規的方案。

現在遙感衛星已經可以精確跟蹤火電廠運轉、每天發電量以及煉化企業的開工狀態,我國煉化企業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全球重要的煉化企業的分布都在遙感技術的觀測范圍之內,我們實現了全球觀測精度從每天4次提升到每天5次,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檢測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傳統煤電排放量230-800克/千瓦時,清潔能源排放量只有其1/30,不斷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剛才提到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光伏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是碳中和很重要的手段,清潔能源量有多少?事實上,很多企業和行業有自己的計算方式,宏觀層面來講,通過衛星這一“上帝視角”,計算出行業整體每天的發電量,對電網的發展是有貢獻的。其實風電和水電以及光伏的發電,不是特別穩定,只有自然條件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實現能量供給。其實我們是可以預測風電和水電發電量的,用來降低電網壓力。之前舉了一個例子,我國內蒙古有很多風電發電廠,每天供連量分峰值和谷值,差異量在正負15%左右,對電網造成的壓力非常大,但是如果把電網發電的峰值和谷值提前兩小時進行預告,電網全網就可以做智能化的資源匹配,可以達到不影響電網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風能和光伏。遙感衛星下一步即將在這個領域發揮作用。

實現碳中和,一方面是怎么減排,另一方面是怎么低碳。從工業化和數字化等一系列環節努力,帶來高效減排的目的。風能、電能、光伏、水利、核電等也是能量利用,并不是替代手段,只是降低了碳排放的比例以及效能。現在國際上一些比較先進的觀念認為,生態系統是最大的固碳系統,要做到固碳才能為減排和碳中和打好基礎,固碳是既宏觀又專業的領域,我們現在跟中科院的相關單位以及跟國科大相關單位進行合作,進行了一些研究,森林物種分布和成長年限及種類的選擇,可以作為陸地生態固碳特別大的基礎和基數,但是如何去精準化調配呢?哪種植被固碳量最大?衛星遙感在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陸地固碳過程中,自然環境還在往外排放各種溫室氣體,比如甲烷,各種含碳的或者含氮類的氣體排放,這也在監測范圍之內,如何在自然排放與自然生態固碳找到很合適的方案,這是遙感衛星不斷努力的方向。還有植被種類的選擇,除了森林以外,還有草原、灌木、濕地、水體,甚至水體還要細分成江河或湖泊,對這些進行監測,都可以作為下一步生態固碳的基礎。

除了陸地固碳系統,還有海洋生態固碳系統,通過實地檢測,結合衛星分析得出結論,當我們進行貝類,大藻類,海洋植物的養殖,其實為生態固碳做了很大的努力,人工養殖往往要投放餌料、養料,并且進行人工引流和捕撈,這個過程造成了很多碳排放,所以如何控制水產養殖也是衛星遙感不斷探索的方向。我們已經在中國東部沿海有一個非常好的試驗田,在做這方面的試驗,希望用兩到三年時間,可以計算出一個比較優質的配比數據。

這幾幅圖跟大家逐一分享一下:

1、海岸帶的環境調查圖。我國一直在努力讓海岸線的環境更健康,紅樹林的種植、普及就是一種拯救和復原,紅樹林除了固定堤防以外,碳吸收量碳固化量也是很可觀的。

2、懸浮泥沙濃度空間分布圖。長三角入海口,紅色區域是泥沙含量比較高的,黃色和藍色區域含量逐漸減少,海水江河湖泊里面含有的泥沙量跟固碳比例是相關的,泥沙含量過高固碳能力下降,固碳物質和與之相關的植物減少。

3、水體光伏反射率與實測氨氮濃度相關性圖。各個水體的負氧量到一定程度,紅色的峰值的位置,固碳能力就下降,當負氧量下降,固碳能力就上升,這是兩個相反的曲線,當這兩個曲線交叉向前,會找到特別平衡的的一個點,一手抓養殖,一手抓固碳量。

固碳能力實際上是生態的健康和修復能力,我國地大物博,植被多樣化,生物多樣性豐富,水體豐沛,如何利用這個基礎,完成固碳的指標,甚至可以協助碳中和碳排放的手段,是各個行業都需要不斷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從事衛星遙感和數據分析,在碳中和領域,2018年就已經和相關單位進行合作,并且投入很多精力做研究,所以在陸地固碳和海洋固碳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多數據和經驗,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會后好好交流,我們希望聽到行業的聲音,畢竟我們目前是一個跨界合作的狀態。我們其實是做時空數據分析的,對于企業、區域、整個品類,還是相對陌生的,我們希望跟企業合作,跟區域合作,跟行業合作,大家共同探討,并且探索出一條可以用高科技、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手段實現碳中和的道路,用今天的科技,還我們明日的藍天。謝謝!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2021【界面創智工業論壇】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

2021年9月16日,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創智工業論壇】在上海虹橋康得思酒店舉辦,超30家企業、品牌親臨,前瞻工業發展新動態!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以《“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2021年9月16日,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創智工業論壇】在上海虹橋康得思酒店舉辦,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郗曉菲以《“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解決方案》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她提到,首先,在碳監測層面中,衛星遙感手段已經成為碳排放監控的有力抓手,也能追蹤高能耗高排放的工業活動。其次,在碳減排層面中,從遙感衛星的角度能夠更加全面、精確地計算每天的發電量,切實保障清潔能源的有效發展。最后,在碳吸收的領域內,遙感衛星能夠對生態系統進行全方位監測,也能夠精確度量碳匯資源,這是提升我國固碳能力的重要依憑。目前,四象科技已經能夠基于遙感衛星,從上帝視角對“碳中和”、“碳達峰”領域進行了全面的觀測與跟蹤,落實節能減排與碳匯資源的保護。其作為面向全球的時空數據產品服務商,基于自身的技術優勢切實地幫助了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并且獲得了優秀的成果。

以下為郗曉菲在2021【創智工業論壇】演講實錄:

謝謝各位,非常感謝剛才三位嘉賓分享,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了解碳中和對企業、對國家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今天我的分享是《“千里眼”助推“碳中和”——衛星遙感技術技術解決方案》。

關于衛星,第一類是在500公里,甚至3萬公里高度上,用各種手段給我們講述故事的通信衛星,其重要作用是信息傳遞,在通信領域“建天網”。第二類是導航衛星,定位識別,我國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北斗體系,與美國GPS體系、歐洲和俄羅斯四大定位導航體系,已經開始對全球進行服務。第三類是遙感衛星,被稱為“上帝之眼”,我們團隊在遙感衛星領域不斷發力深入研究。今天分享如何基于遙感衛星這一“上帝視角”,對碳中和、碳達峰領域的全面觀測和跟蹤。

衛星遙感是相對比較特殊的領域,我們用一張圖來解釋遙感衛星的特性,它最高分辨率為0.1-0.3米,可以通過500公里的高度,對0.1-0.3米的地上的物體進行監測,是否在工作,是否在移動,是否在變化,是否在增長或者減少,都可以在500公里的高度上對它們進行量化跟蹤和解釋。它最大飛行速度為每秒7公里,我們經常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對于衛星而言,它俯視地球表面,會以一個特別快的速度對地面信息進行獲取,監測角度是非常宏觀的,單景圖像最大范圍9萬平方公里,我們一眨眼的時間,它就可以獲取一個大城市全部的地面信息,并且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它們的內部信息,比如熱量、流量、碳流量、物質流量、資本流量等。

軌道高度500-800公里上全球已經分布了300多顆遙感對立觀測衛星,我們正基于這些手段,對地面地表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遙感衛星跟導航可能不太一樣,其實遙感衛星數量質量都挺提升了,現在速度非常快,可以實現每天繞地球15圈。

遙感衛星開始于70年代,到現在已經經歷漫長幾十年的發展,在災害應急響應、智慧能源監測、智慧城市管理、金融大數據支持、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理等方面得到廣泛運用。為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需要有充足數據支撐,通過遙感衛星對這些數據進行核實和量化。

衛星遙感助力“碳中和”,一是碳吸收,二是碳監測,三是碳減排。碳吸收和碳減排都是以碳監測為核心的,讓碳排放量更加精準。首先是碳吸收,在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各個方面得到體現,對生態系統全方位監測,為了更精準的碳匯資源的儲備和交流,衛星遙感在碳監測方面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同時是可以落地的,目前通過衛星遙感手段可以達到追蹤高能耗排放的監測,同時進行宏觀碳排放計算,剛才提到風能,太陽能的工廠,以及平臺所能提供的碳中和的量,通過遙感衛星可以很精確計算到每一個區域的風能帶來多少電量,光伏帶來多少電量,同時林地、濕地、海洋環境可以帶來多少碳的中和量,都可以進行量化性地計算。

通過對碳監測和碳吸收兩個量的評估和監測,可以達到碳減排的目的,切實保障清潔能源發展,推動產業升級,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是對碳吸收打下基礎。

遙感技術離地球這么遠能監測什么?

首先可以監測溫室氣體,通過大氣宏觀排放量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前做過一個調研,化石燃料經過一系列利用后,我們可以計算出碳排放量,其實化石燃料在整個工業鏈以及商業鏈中,是有一定的缺損、轉移或者轉化,對這個過程的計算公式往往不簡單,各大企業的排放,我們通過一個反向的量化計算,可以得出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工廠的所屬范圍,在一定時間段之內的碳排放量,從而把碳指標固化下來。

其次是區域分析精準助力城市結構的發展。我國提出城市精準化管理,在這方面,遙感衛星利用空間時間的計算量,重新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分布,從而對碳排放和碳中和提出一個更合規的方案。

現在遙感衛星已經可以精確跟蹤火電廠運轉、每天發電量以及煉化企業的開工狀態,我國煉化企業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全球重要的煉化企業的分布都在遙感技術的觀測范圍之內,我們實現了全球觀測精度從每天4次提升到每天5次,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檢測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傳統煤電排放量230-800克/千瓦時,清潔能源排放量只有其1/30,不斷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剛才提到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光伏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是碳中和很重要的手段,清潔能源量有多少?事實上,很多企業和行業有自己的計算方式,宏觀層面來講,通過衛星這一“上帝視角”,計算出行業整體每天的發電量,對電網的發展是有貢獻的。其實風電和水電以及光伏的發電,不是特別穩定,只有自然條件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實現能量供給。其實我們是可以預測風電和水電發電量的,用來降低電網壓力。之前舉了一個例子,我國內蒙古有很多風電發電廠,每天供連量分峰值和谷值,差異量在正負15%左右,對電網造成的壓力非常大,但是如果把電網發電的峰值和谷值提前兩小時進行預告,電網全網就可以做智能化的資源匹配,可以達到不影響電網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風能和光伏。遙感衛星下一步即將在這個領域發揮作用。

實現碳中和,一方面是怎么減排,另一方面是怎么低碳。從工業化和數字化等一系列環節努力,帶來高效減排的目的。風能、電能、光伏、水利、核電等也是能量利用,并不是替代手段,只是降低了碳排放的比例以及效能。現在國際上一些比較先進的觀念認為,生態系統是最大的固碳系統,要做到固碳才能為減排和碳中和打好基礎,固碳是既宏觀又專業的領域,我們現在跟中科院的相關單位以及跟國科大相關單位進行合作,進行了一些研究,森林物種分布和成長年限及種類的選擇,可以作為陸地生態固碳特別大的基礎和基數,但是如何去精準化調配呢?哪種植被固碳量最大?衛星遙感在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陸地固碳過程中,自然環境還在往外排放各種溫室氣體,比如甲烷,各種含碳的或者含氮類的氣體排放,這也在監測范圍之內,如何在自然排放與自然生態固碳找到很合適的方案,這是遙感衛星不斷努力的方向。還有植被種類的選擇,除了森林以外,還有草原、灌木、濕地、水體,甚至水體還要細分成江河或湖泊,對這些進行監測,都可以作為下一步生態固碳的基礎。

除了陸地固碳系統,還有海洋生態固碳系統,通過實地檢測,結合衛星分析得出結論,當我們進行貝類,大藻類,海洋植物的養殖,其實為生態固碳做了很大的努力,人工養殖往往要投放餌料、養料,并且進行人工引流和捕撈,這個過程造成了很多碳排放,所以如何控制水產養殖也是衛星遙感不斷探索的方向。我們已經在中國東部沿海有一個非常好的試驗田,在做這方面的試驗,希望用兩到三年時間,可以計算出一個比較優質的配比數據。

這幾幅圖跟大家逐一分享一下:

1、海岸帶的環境調查圖。我國一直在努力讓海岸線的環境更健康,紅樹林的種植、普及就是一種拯救和復原,紅樹林除了固定堤防以外,碳吸收量碳固化量也是很可觀的。

2、懸浮泥沙濃度空間分布圖。長三角入海口,紅色區域是泥沙含量比較高的,黃色和藍色區域含量逐漸減少,海水江河湖泊里面含有的泥沙量跟固碳比例是相關的,泥沙含量過高固碳能力下降,固碳物質和與之相關的植物減少。

3、水體光伏反射率與實測氨氮濃度相關性圖。各個水體的負氧量到一定程度,紅色的峰值的位置,固碳能力就下降,當負氧量下降,固碳能力就上升,這是兩個相反的曲線,當這兩個曲線交叉向前,會找到特別平衡的的一個點,一手抓養殖,一手抓固碳量。

固碳能力實際上是生態的健康和修復能力,我國地大物博,植被多樣化,生物多樣性豐富,水體豐沛,如何利用這個基礎,完成固碳的指標,甚至可以協助碳中和碳排放的手段,是各個行業都需要不斷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從事衛星遙感和數據分析,在碳中和領域,2018年就已經和相關單位進行合作,并且投入很多精力做研究,所以在陸地固碳和海洋固碳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多數據和經驗,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會后好好交流,我們希望聽到行業的聲音,畢竟我們目前是一個跨界合作的狀態。我們其實是做時空數據分析的,對于企業、區域、整個品類,還是相對陌生的,我們希望跟企業合作,跟區域合作,跟行業合作,大家共同探討,并且探索出一條可以用高科技、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手段實現碳中和的道路,用今天的科技,還我們明日的藍天。謝謝!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扶绥县| 巴彦淖尔市| 庆云县| 桦南县| 四会市| 余干县| 利川市| 伽师县| 太谷县| 南开区| 黄大仙区| 安平县| 株洲县| 应城市| 靖边县| 泰安市| 宁化县| 金山区| 四会市| 苏尼特右旗| 奇台县| 马关县| 文登市| 搜索| 商洛市| 云浮市| 和顺县| 探索| 达州市| 蚌埠市| 大兴区| 伊川县| 平泉县| 温泉县| 铜山县| 灵武市| 三门峡市| 鄂伦春自治旗| 徐水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