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股價自6月初高點暴跌近54%后,國際醫學(000516.SZ)在實控人劉建申隔空喊話員工兜底增持下,迎來了久違的漲停板。
去年以來,這家業績虧損、增長乏力的公司憑借醫美概念,股價最高上漲4.5倍。不過,最近三個月公司股價大幅下跌,目前市值回落至251億元。
國際醫學實控人選擇此時倡議大舉增持,顯然有其深意。深交所也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國際醫學說明實際控制人本次增持倡議的原因及目的。
兜底式增持遭監管質疑
國際醫學9月17日晚間公告顯示,深交所向公司發布關注函,要求上市公司說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2020年以來所持公司股份變動情況,并明確上述主體未來6個月的減持計劃;說明對倡議人補償能力、補償保障措施的具體核查情況;說明本次增持倡議的原因及目的,是否存在配合相關股東減持的情形;補充披露本次增持倡議的籌劃過程,是否采取相應保密措施,并向深交所提交內幕知情人名單。
9月16日晚間,國際醫學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實際控制人劉建申提交的《關于向公司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
上述公告顯示,國際醫學實際控制人劉建申倡議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并對在2021年9月17日至2021年10月11日期間內買入公司股票、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承諾,若因在前述時間期間內增持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由劉建申或其指定的下屬公司以自有資金予以補償;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此次員工增持計劃相當于“賺了歸員工,虧了算公司的”。
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建申的此次倡議是基于其對公司投資價值判斷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本次倡議并不與公司業績掛鉤,也與員工服務貢獻無關,員工按市場價格在二級市場進行自主購買公司股票。
此次增持計劃將覆蓋上市公司全體員工。公告顯示,國際醫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現有員工總數7966人,其中行政人員1635人,技術人員6134人,財務人員154人,銷售人員43人。
上述兜底式增持倡議既出,國際醫學9月16日股價高開后繼續拉升。截至收盤,國際醫學漲9.97%,報11.03元/股,主力資金凈流入2.35億元。
而國際醫學實控人之所以選擇此時倡議大舉增持,與公司股價近期跌宕的走勢有關。
頭頂“醫美概念股”光環,國際醫學在2020年內實現股價上漲159%,并在2021年上半年加速上漲至21.66元/股的歷史高點。然而,公司股價此后幾乎一路下跌,截至9月16日已跌去54%。
讓員工增持底氣何在?
作為陜西省和西北第一家上市公司,國際醫學已經擁有長達28年的上市歷史。目前公司以大健康醫療服務和現代醫學技術轉化應用為主業。主要資產為旗下三家大型醫院——西安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業績方面,從下圖中可看出,2011年至今,國際醫學僅在2014年和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3億元,其余年份均不溫不火。

2019年9月,國際醫學旗下第二家三甲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正式開診,這家醫院僅占地面積就達307.61畝,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單體醫院。
新建醫院攤子鋪大,盈利能力遠遠不及“燒錢”速度,疊加疫情影響,2019年至2020年,國際醫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04億元、0.45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再凈虧3.6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的負債水平也在不斷走高。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50.19%、58.49%、55.31 %,負債水平明顯高于行業水平。
看上去并不靚麗的財務數據,卻不影響其憑借醫美概念股價大漲。二級市場上,從2020年5月15日3.92元/股低點算起,至今年六月的股價高點,國際醫學股價漲幅已達4.5倍。
業績頻頻虧損下,國際醫學實際控制人號召增持,表示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另一方面,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們卻選擇減持離場。
對比2021年半年度報告與往年情況,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僅在今年上半年,國際醫學前十大股東席位中,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大股東持股比例均有下降;第五大股東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第七和第八大股東兩家投資基金、第十大股東自然人張建成則均已離場。
另外,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公告發現,在此期間(今年上半年),國際醫學未發布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完成注銷的相關公告,意味著上述賬戶持股數量減少或清倉。
對此,一位二級市場資深人士認為,不排除上市公司在上半年股價高點時已賣出回購股份,進行套現。
兜底式增持救得了誰?
今年以來,A股市場兜底式增持案例不少。
僅在國際醫學公告同日,康泰生物(300601.SZ)實控人倡議員工增持,并承諾對因增持產生的虧損予以全額補償。自今年5月走出221.9元/股的年內新高后,康泰生物股價至今已跌去49%。
5月9日,在公司股價連漲之際,“紙茅”中順潔柔(002511.SZ)董事長鄧穎忠倡議員工增持股票,并進行承諾兜底。公告顯示,凡是在5月10日至5月31日凈買入公司股票(不低于1000股),且連續持有至明年5月30日并在職的員工,若產生虧損由鄧穎忠補償,收益歸員工所有。
中順潔柔董秘周啟超還對外稱,公司是所有消費品中估值最便宜的,股價“4年6倍”,未來沒有融資計劃。
自去年11月以來,原材料紙漿的價格不斷上漲,侵蝕了中順潔柔的盈利空間。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2.48億元,同比增長17.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7億元,同比下降10.06%。
上述操作也引發了監管關注。5月13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中順潔柔說明董秘周啟超等人言論的依據,以及本次倡議涉及的虧損補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說明是否存在配合相關股東減持的情形。中順潔柔對此回函表示,周啟超“在言論中確實存在措辭不嚴謹、工作程序不嚴謹的問題”,但不存在配合相關股東減持的情形。此后,中順潔柔董秘、證代、監事先后宣布因個人原因離職。
自今年6月走出歷史新高35.12元/股至今,中順潔柔股價已跌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