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黃月
早在2008年,《暮光之城》的粉絲就知道作者斯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有意出版該系列的第五部小說《午夜陽光》。當時新小說手稿的部分章節在網上遭意外泄露,導致她決定終止該書的出版計劃。當年出版的《破曉》因此成為了“暮光之城”的“最后一部”,但時過境遷,梅爾還是決定將束之高閣的手稿寫完,給暮光粉們一個交代。2020年8月,《午夜陽光》問世;今年5月,該書中文版與讀者見面。
17歲女孩貝拉搬到華盛頓州??怂规偱c父親住到一起,在高中邂逅了外表18歲、實際年齡已近百歲的吸血鬼男孩愛德華?!段缫龟柟狻分v述的還是愛德華與貝拉的故事,只不過這一次從愛德華的角度講述了兩人相知相戀的過程——他在打滑失控的車前救下貝拉、在林間草地上向貝拉坦白身份、與同樣被貝拉的血吸引的邪惡吸血鬼展開較量、設法說服貝拉參加學校舞會——給一個讀者已經非常熟悉的故事提供更豐富的細節,解釋他在這段非同尋常的關系中的內心活動。雖然在疫情年出版新書似乎不是一個最佳選擇,但這一時間點卻與故事本身產生了意外的呼應:愛德華正是“死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才成為吸血鬼的。

[美]斯蒂芬妮·梅爾 著 張雅琳 黃靜雅 徐懿如 譯
馬愛農 審訂
接力出版社 2021-5
從2005年到2008年,“暮光之城”四部曲相繼出版,在全球累積銷量超過一億冊,根據小說改編的五部電影收獲33億美元票房,還帶動了另一個熱門IP《五十度灰》的出現(《五十度灰》最初是《暮光之城》的同人小說)。這一切都讓“暮光之城”四部曲足以被稱作21世紀最初十年全球流行文化中的現象級作品。從英美圖書市場的表現來看,暮光粉依然對續作充滿期待,2020年8月《午夜陽光》在美國上市后很快銷量突破100萬冊,登頂英美兩國圖書暢銷榜,這給了梅爾很大的信心。據她透露,她計劃再出兩本“暮光之城”系列小說,且已經擬好了大綱和第一本的第一章。
從該系列第一部《暮光之城》出版到《午夜陽光》面市,已經過去了12年時間。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比如從2017年起持續至今的全球反性騷擾運動——足以讓人們對親密關系、性別權力結構乃至一些長久以來備受喜愛的文藝作品產生不同的看法。那么,在十多年后的今天,通過《午夜陽光》重溫《暮光之城》故事,我們要如何看待其中的男性形象與愛情理想?
01 當吸血鬼成為男主角:浪漫小說理想男性形象的過去與現在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怎樣在2005年像一個正常的、現代的、人類的男人那樣追求她。”——《午夜陽光》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書評人Mary Sollosi認為,單純就寫作本身而言,“暮光之城”四部曲并不算出色,但在該系列落入“真愛終將到來”(True Love Waits)的窠臼前,四部曲第一部《暮光之城》能在全球范圍內引起轟動的原因在于,它將飽含危險與欲望的吸血鬼傳說與青少年戀愛故事糅合在了一起,獲得了最大程度放大性張力的效果。
然而透過這一流行文化現象究其本質,“暮光之城”四部曲依然是正統的、程式化的浪漫小說生產。1984年,杜克大學文學與歷史系榮譽教授珍妮斯·A.拉德威(Janice A. Radway)發表了《閱讀浪漫小說》。在這部革新性的通俗文學研究著作中,她詳細闡述了浪漫小說這一通俗文學類型的成規慣例,以及女性讀者閱讀浪漫小說的動機與情感結構。

[美國]珍妮斯·A. 拉德威 著 胡淑陳 譯
譯林出版社 2020-7
我們不難發現,“暮光之城”四部曲雖然是創作于21世紀初的作品,但它并沒有跳脫出拉德威對浪漫小說的定義:浪漫小說是一個關于一名女性的故事,男女主角之間有緩慢但持續發展的愛情——女主角被人以溫柔體貼、呵護備至且全心全意的方式對待,男主角對女主角亦有強烈依戀——最后故事以圓滿結局結束。拉德威認為,被認為是優秀作品的浪漫小說大多具備上述元素,是因為女性讀者想要被告知,“即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理想的愛情仍有可能存在,而女性也終會得到男性的呵護與關心,縱然他表面上看起來粗暴而冷淡?!?/p>
就這個意義而言,“暮光之城”四部曲給出了一個最糟糕的情況(貝拉愛上的是一個隨時會威脅到自己生命、讓她的生命與戀情瞬間終結的吸血鬼),但他們克服了這一難以逾越的身份障礙走到了一起。在此之間的所有掙扎、猶豫和痛苦,都不過是延長了男女主角的相戀過程——或者如Sollosi所言,放大了兩者之間某種令人血脈僨張的性張力。

愛德華雖然是吸血鬼,但他可以說是拉德威定義下的典型浪漫小說男主角:他強力、陽剛,但同時又具有某種超乎尋常的特性。拉德威在一項針對女性讀者的調研中發現,在讀者最希望在男主人公身上看到的九種品質中,排名前三的品質分別為“才學”、“體貼”和“保護欲”。拉德威分析認為,女性讀者對才學的重視反映了她們對書籍、教育和自身向上流動性(upward mobility)的關注,而體貼溫柔和保護欲則揭示了她們“希望能夠得到特定形式的關懷、呵護以及認可的夙愿(ritual wish)”。
吸血鬼的身份放大了愛德華浪漫小說理想男主角的品質。永生且無需睡覺的特性讓他擁有無限的時間獲取新知識精進技能,讀者通過貝拉的雙眼看到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男主角:學識淵博、擅長彈鋼琴、有審美情趣。與此同時,因為時刻恐懼自己會克制不住嗜血的欲望,愛德華將對貝拉的保護欲擴展到了其他浪漫小說男主角難以匹敵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她太脆弱了,她需要一個保護者才能面對這個世界。在扭曲的命運的作用下,我成了最接近那個角色的人?!?/p>
在《午夜陽光》中,梅爾用愛德華的視角重新講述了《暮光之城》的故事,愛德華的讀心術在這里成為了一項特別有用的工具,賦予了讀者一種全知視角來看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配角的心理活動。愛德華出于嫉妒心理對貝拉的另外一個追求者邁克的關注與評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吸血鬼男主角和人類男性的角度,作者也借他之口挑明了理想男性和平庸男性的區別:
“他一點都不了解她,只是在腦子里創造了一個并不存在的貝拉……他看待貝拉時充滿占有欲的目光——好像她是一件待購的商品——還有他對她粗鄙不堪的幻想,都一樣激起我的憤怒。”
“我不喜歡他(邁克)的觀點,就仿佛貝拉沒有自己的意志似的?!?/p>
于是《午夜陽光》為看到我們時代對理想的異性戀男性有哪些要求打開了一扇窗口。在經歷了反性騷擾運動對親密關系和性別權力結構的反思后,我們有理由相信,梅爾在愛德華的人設設計上也保持與時俱進,即尊重女性的意志和主體性,懂得欣賞女性的個體獨特性,以及傾聽女性的想法與感受——愛德華的讀心術唯獨在貝拉身上失效,兩人關系貫穿全書的一條線索就是愛德華如何為此感到困擾并竭盡全力關注貝拉的一舉一動,“生怕漏掉任何細節?!?/p>
在意識到性別暴力普遍且多樣的存在后,我們或許也更能欣賞愛德華的“溫柔”特質,這種溫柔比單純的呵護他人有更多的意涵,即克制男性的破壞性力量。在《男性的衰弱》一書中,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援引心理治療師杰瑞·海德(Jerry Hyde)的觀點指出,新時代真正的男子氣概是溫柔,“有紳士風度的男人強大有力,有力量從物理或心理上摧毀事物和人,卻選擇不那么做,而是選擇愛和溫柔。”因此,雖然愛德華時時自卑自棄,感到自己不及普通人類男人那般有資格去愛人,但在讀者看來,他比任何其他人類男人都更懂得“怎樣在2005年像一個正常的、現代的、人類的男人那樣追求她”。
諷刺的是,愛德華的吸血鬼身份一方面讓他成為完美男主角,另一方面也為他不合時宜的表現賦予了某種合法性。讀心術讓他擁有了通常而言傾向于忽略情緒和情感表達的男性所不具備的強大共情能力;對暴力潛質的自省讓他對施暴的誘惑時刻保持清醒;“只學會了我那個時代的風俗”讓他用“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老派戀愛模式對待女主角,則為身處感情速朽時代的讀者帶來慰藉。

但正如《時代》刊登的一篇書評文章所指出的,“暮光之城”四部曲一直以來(特別是在反性騷擾運動開啟后)面臨的一個重要女性主義批評,是愛德華的瘋狂控制欲——他在夜里潛伏進貝拉的臥室偷窺她睡覺、尾隨她出城、以保護的名義對她寸步不離,這對情侶的相處模式放在現實生活中是病態的。梅爾本人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回應了時代變遷導致讀者重新審視“暮光之城”系列價值觀的問題,她的辯護角度是“愛德華不是人類”:
“我感覺你要從他的角度看問題,他不是一個遵守人類規則的角色。最糟的不是——你可以說——他跟蹤她。真的,他只是一個非常有好奇心的動物,他不是用那種方式思考的……這是一個幻想故事,故事中會有非人類的角色,他們會做人類社會所不允許的事情?!?/p>
02 瑪麗蘇敘事還能吸引當下的女性讀者嗎?
“我不想總做露易斯·萊恩,我也想做超人。”——《午夜陽光》
自《暮光之城》面市以來,貝拉就被普遍認為是一個經典的“瑪麗蘇”案例。和男主角相比,女主角的形象和性格要蒼白淺薄得多,這是瑪麗蘇文本的典型特征,女主角的人物設置需要便于女性讀者進行自我投射。
《午夜陽光》有趣的點在于,由于故事的敘述者變成了愛德華,她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女主角的外部視角,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讓她的形象更加豐滿有力了。在愛德華看來,貝拉是良善、美和自我犧牲的化身,他以吸血鬼獨有的敏銳觀察力提供了諸多證據(“不管是她的朋友還是愛慕者,從來沒有人留意到這些小事”),而且她意志堅定,明確自己想要什么(全校最引人矚目的男孩的愛情)。但即便如此,在今天的讀者看來,貝拉的一些人物設定依然不免讓人直翻白眼,比如沒完沒了地強調她的笨手笨腳和亟需男主角庇護的脆弱。
更重要的是,“暮光之城”系列刻畫了一個傳統異性戀的理想世界,延續了“靈魂伴侶”的愛情理想。在《孤獨傳》一書中,作者費伊·邦德·艾伯蒂(Fay Bound Alberti)在對比《呼嘯山莊》與《暮光之城》時指出,這兩部作品的相似點是都設定了一位追求“靈魂伴侶”、為那個人的缺失感到孤獨,并因此與社會規范和個人欲望抗爭的女性。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從這兩部作品中看到一種起源于19世紀的觀念的內化和延續,“即強烈的浪漫理想是一種,也是唯一一種令人向往的為愛情赴湯蹈火的形式。當一個人不被滿足或丟掉了這份理想,感情上的悲涼和孤獨就隨之而來。”

[英]費伊·邦德·艾伯蒂 著 張暢 譯
譯林出版社 2021-5
艾伯蒂認為,“靈魂伴侶”敘事的不良影響在于,它縱容了親密關系中的肆意妄為,給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被一位靈魂伴侶熱切地渴求,會產生一種足以超越任何社會規范或行為標準的激情。”鑒于長久以來女性都被期待將親密關系看得勝過其他一切,這種錯覺的潛在危害對女性也是最大的。但讓人遺憾的是,如同《暮光之城》所展現的,這一敘事依然在21世紀以年輕女性為目標讀者的文學作品中存在,規訓女性將戀愛置于首要位置:
“《暮光之城》在文化上的成功重申了這樣的觀念:靈魂伴侶對于一個人的發展,尤其是對女性的個人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女性的價值是由她投入對方身上的部分所定義的,是由一段關系定義的;而只要對方是對的‘那個人’,這段關系甚至可以是虐戀。這樣的語境同樣在暗示,那些沒能找到這種愛的女性是‘不幸的’或失敗的。”
直到第四部《破曉》,橫亙在貝拉和愛德華面前的一個重大沖突是愛德華是否應該將貝拉轉化為吸血鬼,讓兩人能夠永遠在一起。《午夜陽光》不出意外地著重描寫了愛德華在面對這一沖突時的內心糾結。有意思的是,作者為貝拉的堅持提供了一個基于性別平等的理由。貝拉告訴愛德華,她之所以想成為吸血鬼,是希望能夠改變兩人力量極度不對等的關系:
“男人和女人必須平等……就是說,不能總是一個等著另一個來救。他們要能平等地互相救助?!?/p>
這固然符合當下社會環境中“女性自強”的主流敘事,但它的出發點依然是可疑的:女性渴望力量不是為了建立獨立的自我,而是為了在一段親密關系中不落入下風;女性掌握力量的合法性的前提是她處于一段關系中。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貝拉渴望成為吸血鬼也有年齡焦慮的嫌疑(在前四部小說中,貝拉表達過年歲增長導致她的外表將不再與愛德華匹配的憂慮)。艾伯蒂援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學教授凱瑟琳·哈金的觀點認為,女性的核心資產是性吸引力和/或生育能力的陳腐觀念,如今又在“性感資本”的概念中重新抬頭,“‘性感資本’認為年輕女性理應擁有與她們美貌相匹配的資產,而這種資產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貶值?!?/p>
拉德威認為,浪漫小說是父權制文化和社會結構誘導出的產物,是對女性讀者的情感補償。它認可異性戀制度結構的必然性和可取性,試圖說服女性相信在某種理想條件下,女性的欲望與需求能夠從戀人、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得到滿足。這可以說是長久以來絕大多數暢銷浪漫小說的基本出發點。
《午夜陽光》在中國上市已有兩個月的時間,截至目前在豆瓣上只有160余人次評價。其熱度平平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瑪麗蘇敘事對中國讀者的吸引力不及以往,特別是傳統浪漫小說(在中國語境下是“言情小說”)的說服力——即只有在傳統一夫一妻制婚姻中,女性才會有欲望并得到滿足——在下降。父權制婚姻對女性的剝奪一次次在社交網絡中掀起討論熱潮,越來越多的女性和男性意識到“為愛成婚”的家庭模式已不再穩如磐石。正如學者劉擎所說,男女在家庭組織中彼此依賴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隨著家務勞動的市場化和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兩性都開始具備獨立生活的可能性,“后家庭時代”正在到來。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以《暮光之城》為代表的異性戀浪漫小說的時代局限:在如何掙脫純粹關系式命運的束縛,設想一個女性能夠獲得真正獨立、自由和尊重的未來方面,它不能給予女性讀者以任何參考。在這一點上,近年來中國互聯網平臺上女性向網絡文學題材的流變或可被視作一則時代風向標。“娛樂硬糖”在2018年刊發的一篇文章中梳理了晉江小說總榜TOP50體現的兩個重要趨勢:第一,比起夾雜著復雜性別權力話語、和現實生活糾纏太深的異性戀小說,女性讀者更喜歡看耽美小說(TOP50中有37部耽美作品),在男性的情感世界中獲得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的心理投射;第二,女性向內容“男頻化”傾向明顯,即事業發展和個人成長驅動的劇情越來越得到女性讀者的重視。
在第一次與貝拉的母親見面、向她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做任何傷害貝拉的事時,愛德華聽到了對方的內心獨白:“嗯,他以為他說的是真心話。不過呢,人們心碎,然后復原,這是生活的一部分?!被蛟S,這同樣也是那些青春期曾廢寢忘食讀《暮光之城》、幻想浪漫愛情的讀者在多年后重讀這個故事時的內心感受。
參考資料:
【美】斯蒂芬妮·梅爾.《午夜陽光》.接力出版社.2021.
【英】費伊·邦德·艾伯蒂.《孤獨傳:一種現代情感的歷史》.譯林出版社.2021.
【美】珍妮斯·A.拉德威.《閱讀浪漫小說:女性,父權制和通俗文學》.譯林出版社.2020.
【英】格雷森·佩里.《男性的衰落》.湖南文藝出版社.2020.
“As Midnight Sun hits No 1, Stephenie Meyer plans two more Twilight books,” The Guardian, August 13, 2020.
“Don't stare straight into the Midnight Sun: Reviewing the latest Twilight novel," Entertainment Weekly, August 14, 2020.
https://ew.com/books/midnight-sun-review-twilight/
“Midnight Sun Is Better Than Twilight, But Story Still Flawed,” Time, August 19, 2020.
https://time.com/5875255/midnight-sun-vs-twilight/
“In ‘Midnight Sun,’ Stephenie Meyer Tells Edward’s Story,” New York Times, August 3,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3/books/midnight-sun-stephenie-meyer-twilight.html
《當世界步入“后家庭時代”,我們要如何理解愛情和婚姻?》,界面文化
http://www.cfztjj.com/article/6139096.html
《你對少女心還知之甚少,從晉江TOP50小說看女性向題材流變》,娛樂硬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44821099302230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