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全國碳市場啟動首日迎來開門紅。
截至7月16日收盤,碳配額價格為51.23元/噸,較開盤價漲幅為6.73%,均價為51.23元/噸。
當天碳配額最高價為52.8元/噸,最低價為48元/噸。交易總量410.4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
今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據央視財經消息,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據上證報消息,申能集團、華潤電力、中國華電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大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這十家企業,成為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批成交企業。
截至發稿前,官方并未披露具體的買賣雙方。
受全國碳市場開市消息影響,今日A股碳交易板塊開盤隨即走高,多股股價高開。午后該板塊持續回落。
截至當日收盤,東方財富碳交易板塊中,有43只相關股處于上漲狀態。
其中,昊華科技(600378.SH) 、云天化(600096.SH)強勢漲停,股價分別沖上27.83元/股和17.6元/股,均創下近六年來的新高。兩者股價較7月初均已上漲逾三成。
此外,漢威科技(300007.SZ)、雙良節能(600481.SH)的股價漲幅分別達到11.89%、9.31%,接近漲停。
晨鳴紙業(000488.SZ)、太陽能(000591.SZ)、廣匯能源(600256.SH)股價漲幅也均在4%以上,分別上漲了6.73%、5.13%和4.75%。
昊華科技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員。該公司此前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碳捕捉利用是碳達峰與碳中和技術路徑之一,其下屬子公司西南院在二氧化碳處理方面技術儲備豐富,“提純二氧化碳裝置”已有部分市場業績,實現商用。
云天化和廣匯能源也開展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項目。今年4月,云天化公告稱,其年產1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環保裝置全線貫通投產。
廣匯能源旗下子公司新疆廣匯碳科技綜合利用有限公司,主營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的研發等。
漢威科技今年3月在答投資者問時表示,其最近幾年也布局了各種與碳中和相關的技術與產品,不僅是單一的傳感器,還包括在后端的數據分析及應用業務系統等。
官網顯示,雙良節能的主要業務是為航天、電力、核能、石油、冶金等工業領域,以及酒店、商場等民用領域量身定做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溴化鋰節能系統解決方案。
晨鳴紙業是紙業巨頭。該公司此前公開表示,其80畝林地中大部分是符合碳中和政策,例如江西贛州林業基地已與專業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國際核證自愿減排碳匯項目。
光伏公司太陽能也參與了自愿減排交易體系。該公司今年1月稱,已提交了項目申請報告,并將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碳資產交易的后續政策參與交易。
全國碳市場目前唯一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在市場啟動初期,將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暫時不允許機構和個人參與。
據央視財經報道,首批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162家。
碳排放配額采取行業基準法的方式免費分配,已由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預分配至發電行業的2225家重點排放單位,它們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從今年1月1日開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
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本周舉行的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
趙英民同時提及,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暫行條例)盡快出臺,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法規、標準、管理體系。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已公布了暫行條例的草案修改稿,并向社會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