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界面資本論壇】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2021年6月30日上午,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界面資本論壇】在上海小南國花園酒店如期舉辦。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發表主旨演講《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2021年6月30日上午,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首席學術支持的2021【界面資本論壇】成功舉辦。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發表主旨演講《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在主旨演講中,郭磊通過描述人口生育率、工業化生育率悖論等問題引出了目前中國在經歷的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現狀。他認為,由于80后對低端勞動的排斥以及和00后的個性使然,未來在中國,低成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是不太具備競爭優勢的,因此這一部分產業應主動向外轉移。

隨著人口紅利的下降,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開始崛起。到2030年,中國將有近3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郭磊指出,在這一趨勢中蘊含的紅利將大大釋放在科研領域:科技將對傳統制造業進行賦能和改造,未來10-15年中高端制造布局逐漸顯現,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方向將邁向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的現代化。郭磊認為,隨著工程師紅利對制造業的改造,未來全球制造業的超額收益將有一塊產生于中國制造業。

以下為郭磊在2021【界面資本論壇】上的演講實錄:

剛才錢院長的演講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過去的5年、10年,有一些行業相關的資產脫穎而出,比如過去10年中全球的科技產業。

如果將維度拉到整個過去10年去看,不考慮短周期內的波動的話,我們會發現一個大的特點,那就是重資產越來越便宜,市場選擇給予與工程師紅利相關的行業越來越高的溢價。我今天就分享一下有關工程師紅利的事情。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數據——中國的人口,這也是大眾比較關注的話題之一。我曾經戲稱,人口是自媒體四大熱門主題之一。前一段時間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數據非常有意思,人口總量超過14億。這打破了之前有關人口問題流傳的過度悲觀的傳言,至少過去的時間里人口沒有下降,目前超過了14億。2010年-2020年里人口新增7200萬,2000年-2010年里人口新增7380萬,盡管近十年的新增人口數量少于再之前的十年,但基本維系在類似的量級。

我現在在展示的這張圖中的第三個點,在2020年這一年,新增人口為1200萬,右邊紅色柱子代表之前的年份,一般新增人口數量都在1500萬以上,不難看出人口下行確實有加快的趨勢。盡管近十年和再往前十年的新增人口數量在同一個量級上,但2010年-2020年間的中間增長主要是2016年、2017年二胎政策放開帶來的。近兩年新生兒數量下降速度較快,一個原因是受疫情的影響。有一個數字是,非典期間,作為疫情中心的北京地區出生率甚至到了千分之5.1的程度。為什么疫情期間新生兒數量會減少?一個是因為產檢條件大幅度下降,人們不敢承擔風險,再有就是經濟的下行以及人們由此對未來預期產生的高度不確定性。2020年,全球整體出生率都出現明顯下行,日本、韓國的出生率,基本上達到了歷史最低值,法國、加拿大的出生率數據,基本也是1945年以來的最低,美國的出生率數據是1900年以來最低。

當然疫情不是新生兒數量下降速度快的唯一原因。“工業化生育率悖論”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只要一個國家經歷著工業化,經歷著人均GDP的上升,出生率的下行,基本上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這一背景也大致和該悖論吻合。

再看這張圖,這是過去60年的美國和韓國的出生率一覽。可以看出e美國的斜率稍微平緩一點,韓國的出生率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本在20%-30%,現在下降到一個低個位數的水平。梳理全球數據不難發現,基本上所有類型的國家,只要經濟在發展,只要在工業化,出生率下行速度都是比較快的。全球有沒有出生率比較高的國家?有。基本上都分布在非洲,而且都是位于非洲前工業化國家的區域,像尼日利亞,一個婦女平均生5-6個小孩。當然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基本上一個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生率都在下降,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工業化生育率悖論,那么原因是什么?第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在整個經濟增長當中的貢獻變低,這意味著勞動的邊際回報是下降的。以前農業社會時,有人就可以多種地,但工業時代變的不太一樣,一個勞動力出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成本。第二是跟女性生活的獨立以及家庭目標多元化有關系。第三是養育的成本特別是教育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這一點在座如果有年輕人的話,應該有切身的體會,一個小孩子,過去我們把它視為資本品,而現在越來越像一個奢侈消費品。通過工業化生育率悖論,發現東亞國家,像日本、韓國,這一點相似率最高。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到了一定階段之后人口下降比較快。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東亞經濟增長模式非常注重概念產業的升級,因為到一定階段之后,整個人口增量不足以提升需求的邊際增量,此時必須把產業鏈向上端,才有更大的前途,這是東亞勤奮生模式。我們東亞在某種意義上像勤奮生,不斷往上趕,進行趕超,替代靠人力的粗放型的成長模式。

中國在過去30年基本上經歷了一輪嬰兒潮。1980年-1987年,這個階段整體出生率非常高,之后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以及工業化程度的推進,出生率慢慢下來。80年-87年這一代人,基本是過去唯一的嬰兒潮,對中國產業結構變遷也是影響巨大的。這一代人在18歲-20歲時,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這個時期很多商品不太可能競爭過中國制造的,雖然質量可能稍微低一點,但成本降掉2/3。中國整個代加工工業、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崛起的時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個十年。我們沿著這個線索往下想,隨著80-87年這一代人繼續長大,到25-28歲的時候,他們面臨首次買房置業的問題。25-28歲,也就是2005-2015年,圍繞著房地產形成了非常龐大的行業體系,而對于房地產上游的建材、建材上游的煤焦鋼、房地產下游耐用消費、家電、家居、汽車等等行業來說,這個時期也是黃金十年。這十年里股票市場領漲的是也是煤炭、有色能源相關。再隨著時間推移,80-87年這代人繼續長大,到現在1980年生人已經41歲,1987年的人也已經快35歲了。這一部分人由于人到中年,做不了低端體力勞動。而且現在00后都是拉著行李箱去打工,到一個地方先看工作環境,看是否喜歡老板,不喜歡給再多錢也沒有用。從勞動力這個角度考慮,未來中國在低成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是不太具備競爭優勢的,因此這一部分產業應主動向外轉移。

人到中年會關注什么?一個是工作上有一定的積累,收入上有一定的積累。這個時候人們開始關注外在環境,比如交通、環保,空氣質量。我們可以想一下,十年前的空氣質量,二十年前空氣質量未必會比現在更好,只不過我們現在對這個問題要求更高了。第二個是人到中年想開了,開始有購買的需求,當然也有一定的積蓄可以支撐這幾年中國消費品行業快速的崛起。第三個是由于人到中年身體質量開始變差,中國醫藥行業這些年產生了非常多的獨角獸,也有大品牌的國際醫藥企業崛起。而且這一代人的小孩正好上小學或者幼兒園,教育需求也開始崛起。還有對于旅游的需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疫情之前的幾年,本地游、出國游…整個旅游行業都在快速的擴張。而且由于80-87年這一代人基本上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也因此到了這十年,一些高端制造行業開始有了非常大的支撐,這也是十九大所講的高端制造美好生活。中國產業興盛的第一個十年是出口產業鏈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房地產產業的十年,第三個十年是高端制造+美好生活,資本市場帶動主線索的演變過程中也能看到經濟結構的變遷。

隨著人口紅利的下降,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開始崛起。中國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數是2.1億,2010年普查的時候是1.1億,到2030年預計這個人數會超過2.5億。將近3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這其中蘊含的紅利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是從大學里面出來的,都知道一個全球頂級的科研期刊,Nature。我記得15年前的時候,中國能發Nature的人屈指可數,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早在清代的時候,有一位前輩徐壽曾經發過一篇Nature,中國第一個蒸汽輪船都是徐先生設計的。Nature統計一個數據,中國發表在全球頂級期刊上的論文數量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如果80、90年代占據各個實驗室的時候,受過高等教育紅利會有進一步的釋放。有人說你只有科研,你能夠轉化為生產力嗎?我在這里進一步分享一個數據,中國企業端專利的申請量。申請一個外包裝一個設計都可以做專利,國際上有一個口徑“PCT專利”,這個標準還是非常高的,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這個圖中是過去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PCT專利申請量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在差不多2010年之后開始崛起。2000年的時候美國占PCT專利申請比例的40%,在2017年前后,中國在該領域的占比超過了美國。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中美經貿摩擦內生的原因。日本的占比在全球排名第二。韓國也相當厲害,在大概2018年-2019年間首次超過德國,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是德國,PCT專利申請大概占全球比例的6%。全球其他地方對人類在發明創造方面的貢獻是微乎其微的,比如整個東南亞,整個PCT專利的申請量只占1%,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比較成型的區域能夠真正對中國制造有一個替代。

對于中國的中高端制造,至少還有未來10-1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段。這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所講到的,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的現代化,也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結構方向。我個人理解的方向主要可能包括三塊:一個是自主可控。別人強我們現在比較弱的,掌握在別人手里,未來能夠實現自主可控的。一個是比較強的中國優勢,這兩者之間差不多平起平坐。再有一個就是像新能源這樣的產業,彎道超車。中高端產業布局基本上圍繞這三個線索。從GDP來看,增量資產這一塊在逐漸起來。純粹按照增量資源和GDP,占目前經濟的1/6,16%、17%,但是如果按新增投資,目前這一塊已經占到新增投資量的3成。這也是東亞勤奮生模式比較可怕的地方,不停朝好的地方追趕。新一代智能汽車的技術路徑,中國基本上在所有的子路徑上都有自己的布局,新增投資不斷地增加,已經到了1/3,中國存量經濟里面新經濟的貢獻注定是越來越大的。

而除了純粹的新經濟,就是科技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和改造。剛才我們講到新經濟目前占整個經濟的16%、17%。還有83%、84%,是傳統行業。這一塊其實有非常大的結合點,就是科技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和改造,麥肯錫中國經濟論壇做過燈塔工廠,是最有代表性的高端工廠,全球56家工廠,中國就有16家。我們曾經去燈塔工廠參觀過,全部是機械手、機器人。整個新經濟在未來十年有非常光明的一個前景。

最后要展示一頁PPT,有關全球分工和專業化。二戰之后全球經歷了四輪非常典型的分工和專業化的過程。第一個階段1960-1980年的日本和德國崛起,技術外溢,產業集群,產業政策。第二輪是1980-2000年四小龍四小虎的政策,第三輪是2000-2010年的金磚四國。大概在2010年之后,又可以看到第四種趨勢:全球的制造業開始朝兩個地方集中,一個是中國,主要優勢是工程師紅利,另外一個東南亞,主要優勢是勞動力成本,實現低成本替代。可以說未來10到15年整個全球制造業最大的兩塊超額收益,就出現在這兩個地方,中國的工程師紅利和東南亞的低成本替代。我個人認為,整個資產在未來10-15年的投資肯定會投在我稱為U2的兩個區域。所以相信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投資中國!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這些內容。謝謝!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界面資本論壇】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2021年6月30日上午,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1【界面資本論壇】在上海小南國花園酒店如期舉辦。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發表主旨演講《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2021年6月30日上午,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首席學術支持的2021【界面資本論壇】成功舉辦。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發表主旨演講《工程師紅利與中國經濟未來》。

在主旨演講中,郭磊通過描述人口生育率、工業化生育率悖論等問題引出了目前中國在經歷的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現狀。他認為,由于80后對低端勞動的排斥以及和00后的個性使然,未來在中國,低成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是不太具備競爭優勢的,因此這一部分產業應主動向外轉移。

隨著人口紅利的下降,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開始崛起。到2030年,中國將有近3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郭磊指出,在這一趨勢中蘊含的紅利將大大釋放在科研領域:科技將對傳統制造業進行賦能和改造,未來10-15年中高端制造布局逐漸顯現,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方向將邁向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的現代化。郭磊認為,隨著工程師紅利對制造業的改造,未來全球制造業的超額收益將有一塊產生于中國制造業。

以下為郭磊在2021【界面資本論壇】上的演講實錄:

剛才錢院長的演講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過去的5年、10年,有一些行業相關的資產脫穎而出,比如過去10年中全球的科技產業。

如果將維度拉到整個過去10年去看,不考慮短周期內的波動的話,我們會發現一個大的特點,那就是重資產越來越便宜,市場選擇給予與工程師紅利相關的行業越來越高的溢價。我今天就分享一下有關工程師紅利的事情。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數據——中國的人口,這也是大眾比較關注的話題之一。我曾經戲稱,人口是自媒體四大熱門主題之一。前一段時間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數據非常有意思,人口總量超過14億。這打破了之前有關人口問題流傳的過度悲觀的傳言,至少過去的時間里人口沒有下降,目前超過了14億。2010年-2020年里人口新增7200萬,2000年-2010年里人口新增7380萬,盡管近十年的新增人口數量少于再之前的十年,但基本維系在類似的量級。

我現在在展示的這張圖中的第三個點,在2020年這一年,新增人口為1200萬,右邊紅色柱子代表之前的年份,一般新增人口數量都在1500萬以上,不難看出人口下行確實有加快的趨勢。盡管近十年和再往前十年的新增人口數量在同一個量級上,但2010年-2020年間的中間增長主要是2016年、2017年二胎政策放開帶來的。近兩年新生兒數量下降速度較快,一個原因是受疫情的影響。有一個數字是,非典期間,作為疫情中心的北京地區出生率甚至到了千分之5.1的程度。為什么疫情期間新生兒數量會減少?一個是因為產檢條件大幅度下降,人們不敢承擔風險,再有就是經濟的下行以及人們由此對未來預期產生的高度不確定性。2020年,全球整體出生率都出現明顯下行,日本、韓國的出生率,基本上達到了歷史最低值,法國、加拿大的出生率數據,基本也是1945年以來的最低,美國的出生率數據是1900年以來最低。

當然疫情不是新生兒數量下降速度快的唯一原因。“工業化生育率悖論”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只要一個國家經歷著工業化,經歷著人均GDP的上升,出生率的下行,基本上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這一背景也大致和該悖論吻合。

再看這張圖,這是過去60年的美國和韓國的出生率一覽。可以看出e美國的斜率稍微平緩一點,韓國的出生率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本在20%-30%,現在下降到一個低個位數的水平。梳理全球數據不難發現,基本上所有類型的國家,只要經濟在發展,只要在工業化,出生率下行速度都是比較快的。全球有沒有出生率比較高的國家?有。基本上都分布在非洲,而且都是位于非洲前工業化國家的區域,像尼日利亞,一個婦女平均生5-6個小孩。當然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基本上一個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生率都在下降,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工業化生育率悖論,那么原因是什么?第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在整個經濟增長當中的貢獻變低,這意味著勞動的邊際回報是下降的。以前農業社會時,有人就可以多種地,但工業時代變的不太一樣,一個勞動力出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成本。第二是跟女性生活的獨立以及家庭目標多元化有關系。第三是養育的成本特別是教育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這一點在座如果有年輕人的話,應該有切身的體會,一個小孩子,過去我們把它視為資本品,而現在越來越像一個奢侈消費品。通過工業化生育率悖論,發現東亞國家,像日本、韓國,這一點相似率最高。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到了一定階段之后人口下降比較快。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東亞經濟增長模式非常注重概念產業的升級,因為到一定階段之后,整個人口增量不足以提升需求的邊際增量,此時必須把產業鏈向上端,才有更大的前途,這是東亞勤奮生模式。我們東亞在某種意義上像勤奮生,不斷往上趕,進行趕超,替代靠人力的粗放型的成長模式。

中國在過去30年基本上經歷了一輪嬰兒潮。1980年-1987年,這個階段整體出生率非常高,之后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以及工業化程度的推進,出生率慢慢下來。80年-87年這一代人,基本是過去唯一的嬰兒潮,對中國產業結構變遷也是影響巨大的。這一代人在18歲-20歲時,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這個時期很多商品不太可能競爭過中國制造的,雖然質量可能稍微低一點,但成本降掉2/3。中國整個代加工工業、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崛起的時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個十年。我們沿著這個線索往下想,隨著80-87年這一代人繼續長大,到25-28歲的時候,他們面臨首次買房置業的問題。25-28歲,也就是2005-2015年,圍繞著房地產形成了非常龐大的行業體系,而對于房地產上游的建材、建材上游的煤焦鋼、房地產下游耐用消費、家電、家居、汽車等等行業來說,這個時期也是黃金十年。這十年里股票市場領漲的是也是煤炭、有色能源相關。再隨著時間推移,80-87年這代人繼續長大,到現在1980年生人已經41歲,1987年的人也已經快35歲了。這一部分人由于人到中年,做不了低端體力勞動。而且現在00后都是拉著行李箱去打工,到一個地方先看工作環境,看是否喜歡老板,不喜歡給再多錢也沒有用。從勞動力這個角度考慮,未來中國在低成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是不太具備競爭優勢的,因此這一部分產業應主動向外轉移。

人到中年會關注什么?一個是工作上有一定的積累,收入上有一定的積累。這個時候人們開始關注外在環境,比如交通、環保,空氣質量。我們可以想一下,十年前的空氣質量,二十年前空氣質量未必會比現在更好,只不過我們現在對這個問題要求更高了。第二個是人到中年想開了,開始有購買的需求,當然也有一定的積蓄可以支撐這幾年中國消費品行業快速的崛起。第三個是由于人到中年身體質量開始變差,中國醫藥行業這些年產生了非常多的獨角獸,也有大品牌的國際醫藥企業崛起。而且這一代人的小孩正好上小學或者幼兒園,教育需求也開始崛起。還有對于旅游的需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疫情之前的幾年,本地游、出國游…整個旅游行業都在快速的擴張。而且由于80-87年這一代人基本上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也因此到了這十年,一些高端制造行業開始有了非常大的支撐,這也是十九大所講的高端制造美好生活。中國產業興盛的第一個十年是出口產業鏈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房地產產業的十年,第三個十年是高端制造+美好生活,資本市場帶動主線索的演變過程中也能看到經濟結構的變遷。

隨著人口紅利的下降,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開始崛起。中國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數是2.1億,2010年普查的時候是1.1億,到2030年預計這個人數會超過2.5億。將近3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這其中蘊含的紅利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是從大學里面出來的,都知道一個全球頂級的科研期刊,Nature。我記得15年前的時候,中國能發Nature的人屈指可數,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早在清代的時候,有一位前輩徐壽曾經發過一篇Nature,中國第一個蒸汽輪船都是徐先生設計的。Nature統計一個數據,中國發表在全球頂級期刊上的論文數量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如果80、90年代占據各個實驗室的時候,受過高等教育紅利會有進一步的釋放。有人說你只有科研,你能夠轉化為生產力嗎?我在這里進一步分享一個數據,中國企業端專利的申請量。申請一個外包裝一個設計都可以做專利,國際上有一個口徑“PCT專利”,這個標準還是非常高的,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這個圖中是過去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PCT專利申請量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在差不多2010年之后開始崛起。2000年的時候美國占PCT專利申請比例的40%,在2017年前后,中國在該領域的占比超過了美國。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中美經貿摩擦內生的原因。日本的占比在全球排名第二。韓國也相當厲害,在大概2018年-2019年間首次超過德國,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是德國,PCT專利申請大概占全球比例的6%。全球其他地方對人類在發明創造方面的貢獻是微乎其微的,比如整個東南亞,整個PCT專利的申請量只占1%,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比較成型的區域能夠真正對中國制造有一個替代。

對于中國的中高端制造,至少還有未來10-1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段。這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所講到的,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的現代化,也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結構方向。我個人理解的方向主要可能包括三塊:一個是自主可控。別人強我們現在比較弱的,掌握在別人手里,未來能夠實現自主可控的。一個是比較強的中國優勢,這兩者之間差不多平起平坐。再有一個就是像新能源這樣的產業,彎道超車。中高端產業布局基本上圍繞這三個線索。從GDP來看,增量資產這一塊在逐漸起來。純粹按照增量資源和GDP,占目前經濟的1/6,16%、17%,但是如果按新增投資,目前這一塊已經占到新增投資量的3成。這也是東亞勤奮生模式比較可怕的地方,不停朝好的地方追趕。新一代智能汽車的技術路徑,中國基本上在所有的子路徑上都有自己的布局,新增投資不斷地增加,已經到了1/3,中國存量經濟里面新經濟的貢獻注定是越來越大的。

而除了純粹的新經濟,就是科技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和改造。剛才我們講到新經濟目前占整個經濟的16%、17%。還有83%、84%,是傳統行業。這一塊其實有非常大的結合點,就是科技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和改造,麥肯錫中國經濟論壇做過燈塔工廠,是最有代表性的高端工廠,全球56家工廠,中國就有16家。我們曾經去燈塔工廠參觀過,全部是機械手、機器人。整個新經濟在未來十年有非常光明的一個前景。

最后要展示一頁PPT,有關全球分工和專業化。二戰之后全球經歷了四輪非常典型的分工和專業化的過程。第一個階段1960-1980年的日本和德國崛起,技術外溢,產業集群,產業政策。第二輪是1980-2000年四小龍四小虎的政策,第三輪是2000-2010年的金磚四國。大概在2010年之后,又可以看到第四種趨勢:全球的制造業開始朝兩個地方集中,一個是中國,主要優勢是工程師紅利,另外一個東南亞,主要優勢是勞動力成本,實現低成本替代。可以說未來10到15年整個全球制造業最大的兩塊超額收益,就出現在這兩個地方,中國的工程師紅利和東南亞的低成本替代。我個人認為,整個資產在未來10-15年的投資肯定會投在我稱為U2的兩個區域。所以相信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投資中國!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這些內容。謝謝!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镇赉县| 嘉义县| 达孜县| 甘南县| 江津市| 昭平县| 南康市| 大渡口区| 梓潼县| 内江市| 涟水县| 远安县| 南靖县| 长治县| 乳源| 独山县| 增城市| 溧阳市| 南涧| 绥德县| 会同县| 卫辉市| 鄂托克旗| 新密市| 邢台市| 古丈县| 互助| 鲁山县| 贡嘎县| 泰和县| 金昌市| 临猗县| 岳阳县| 大港区| 东明县| 天峨县| 泾阳县| 大庆市| 中山市|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