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莊鍵
不到一周時間,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遠景動力接連宣布了兩則重磅消息,把這家過去兩年略顯低調的電池公司,再次拉回到了聚光燈下。
7月1日,遠景動力宣布將在英國新建動力電池超級工廠,用于為日產汽車在當地生產的下一代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
三天前,遠景動力剛宣布獲得了雷諾汽車的動力電池訂單,同時計劃在法國新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
遠景動力脫胎于日產汽車旗下的動力電池板塊AESC,是日產聆風電動車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遠景科技集團主導的產業基金收購了AESC的80%股權,并將其更名為遠景動力。
分拆動力電池業務,源于日產汽車擴大AESC出貨量的整體考量。作為日產汽車的全資子公司,AESC此前難以打入其他車企的供應鏈。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則對界面新聞表示,日產出售AESC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其電池生產成本難以有效降低,導致市場競爭力下滑。
在入局電池行業前,風電業務是遠景科技集團的支柱,旗下的遠景能源已是中國第二大風機制造商。
彼時,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用馬拉松比賽的比喻,來形容全球電池行業當時的競爭格局。他同時兼任遠景動力的董事局執行主席。
在張雷看來,這場馬拉松比賽里,寧德時代已經跑出了100米,LG跑了80米,遠景動力則跑了70米。他總結說,比賽只是剛剛開始,還很難下定論。
股權易主后,遠景動力很快宣布將在中國無錫設立電池制造中心,意圖成為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電池供應商。但除此之外,過去兩年鮮有關于遠景動力的新消息傳出。
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的統計,2020年遠景動力的動力電池出貨量為4 GWh ,排名全球第七。位列這份榜單前兩位的,是寧德時代和LG。兩者的出貨量都超過了30 GWh,市場占有率均在20%以上。
遠景動力中國區總裁趙衛軍在6月29日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稱,“這是行業特點所決定的,要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耐心融入,才能獲取訂單,再基于訂單養訂單。”
最新宣布的兩筆電池訂單,為遠景動力吹響了這場馬拉松比賽的反擊號角。
遠景動力首席執行官松本昌一近期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稱,該公司將躋身全球前三定為目標,并計劃將市場份額提高到20%。
墨柯分析稱,遠景動力如果能夠較好地降低電池生產成本,基于其在電池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口碑,未來幾年它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對LG等行業巨頭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同時挖掘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
無錫電池制造中心去年投入運營后,任務之一就是聯合遠景動力的全球團隊,為雷諾這樣的潛在客戶研發和生產電池樣品。同時通過調整產品設計和導入新供應商等方式,降低電池生產成本。
除了電池性能和價格等方面外,能否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是雷諾此次物色供應商時的另一項考量因素。雷諾在6月底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汽車規劃,計劃在2030年實現100萬輛電動車的年產能,是目前產能的五倍。
這家法國車企最終在眾多候選者中選擇了遠景動力。根據雙方的約定,遠景動力將在2024年起的五年內向雷諾批量供應動力電池,將覆蓋雷諾未來約四成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總的供貨量在40 GWh至120 GWh間。
作為戰略合作的重要一環,遠景動力計劃在法國新建動力電池工廠。到2030年,這座工廠將實現24 GWh的年產能,總投資約20億歐元。工廠一期項目定于2024年投產,產能約為9 GWh。
規劃中的法國工廠將是遠景動力在歐洲大陸的首個電池項目。該公司目前在中國、日本、美國和英國四地設有電池生產基地,總產能為12.5 GWh。
歐洲市場已成為電池生產商的必爭之地。去年歐盟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43萬輛,反超中國市場。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國內企業此前均已宣布了在歐洲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
趙衛軍認為,在法國新建電池工廠的任務艱巨,遠景動力所擁有的國際化背景以及成熟的國外團隊,有助于降低這項海外投資的難度。他目前的職責之一,是管理遠景動力無錫工廠的建設和運營。
遠景動力無錫電池制造中心的二期擴產也已進入議事日程。該項目已建成的一期產能為5 GWh,二期將新建10 GWh以上的產能。
無錫電池制造中心目前有三條三元電池生產線和一條磷酸鐵鋰生產線,兩者均為當下鋰電池的主流技術。
其中,三元電池主要向整車企業供貨,其現有訂單來自于吉利集團旗下的英倫出租車等客戶。而磷酸鐵鋰則會用于儲能領域,目前遠景動力的在手儲能訂單超過了1 GWh,去年底開始對外供貨。
遠景動力也在同步建設新的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去年12月,該公司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電池項目已經開工,一期產能為10 GWh,將主要用于儲能業務。
根據遠景動力最新宣布的英國工廠建設計劃,到2030年該公司將在當地新增25 GWh的電池產能。
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的雙重帶動下,遠景動力明確了電池產能擴張的總體目標,其預計在2025年達到75 GWh的總產能,為目前規模的六倍。
談及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彼時關于馬拉松比賽的比喻,趙衛軍認為,這場電池行業的競爭不會是一場勻速跑,經過前半程的磕磕絆絆,大家的速度會越跑越快,在比賽早期,行業洗牌將在所難免。
“頭部的電池企業也一樣,做不好就會掉隊。”趙衛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對于這場馬拉松的參賽者而言,誰也無法預料,等待它們的將是一片晴空萬里,亦或是一場不期而至的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