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中國船舶集團宣布,其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創最大雙燃料動力系列集裝箱船項目順利收官。
界面新聞獲悉,6月29日,該項目最后一艘集裝箱船“達飛·索邦”號,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滬東中華)命名,并交付給航運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
至此,該項目共九艘系列船全部按時完工并順利交付。
據中國船舶集團介紹,該項目系列船由集團下屬公司共同自主研發設計、建造配套等,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其中,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第七○八研究所,分別負責經營和設計;滬東中華和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物資有限公司等則負責動力配套和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等。

中國船舶集團表示,該系列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比目前世界最大的航母還要長60多米;貨艙深度達到33.5米,甲板面積約2.4萬平方米,相當于3.5個標準足球場。
該系列船擁有巨大的集裝箱裝載量。
中國船舶集團稱,該系列船可承載22萬噸貨物,一次能裝下2.31萬個標準集裝箱,可運載2200個40英尺冷藏集裝箱,最大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于22層樓的高度,堪稱海上“巨無霸”。

雙燃料動力,指的是船舶在航行中既能燃油也可燃燒LNG。
LNG是天然氣經壓縮、冷卻至-161.5℃凝點后的液體,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但它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為此,該系列船特別安裝了一個1.86萬立方米的MARK Ⅲ型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LNG。
由于采用LNG作為船舶主燃料之一,該系列船與同型燃油集裝箱船相比,單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約85%,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9%。
但基于雙燃料動力的特點,該系列船需進行常規和氣體兩次試航,時間長、成本高、風險大。
中國船舶集團稱,滬東中華經過總結、分析和評估前四艘船試航狀況后,提出常規和氣體試航“兩并一”的設想,并在第五艘船上取得了成功。
據滬東中華統計,采用“兩并一”的方法,使船舶試航周期縮短了142小時,節約柴油400噸、燃油220噸,并節省了大量拖輪引航費和試航費用。

2017年9月,中國船舶集團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訂了九艘2.3萬TEU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建造合同,一舉打破了韓國船企在國際超大型集裝箱船領域的壟斷。
據國際船舶網當時報道,該項目總價值接近人民幣100億元(約14億美元)。
該項目的首制船為“達飛雅克·薩德”號,于2018年7月開建,次年9月下水,全面進入系泊調試階段。去年10月,該首制船正式命名交付。
隨后,剩余的八艘姊妹船平均以每月一艘的速度完工交付。
中國船舶集團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來。
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是目前法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集裝箱承運公司。
去年,達飛公司以302.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3.86億元)的營收,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4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