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小琳
因缺陷餐具被召回,宜家中國的產品質量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近日發布的消息稱,因產品存在破裂燙傷風險,宜家召回碗、盤和杯子共約17.36萬件,召回計劃自5月18日起至8月17日,為期三個月。
召回信息顯示,此次召回的產品品牌/型號分別為IKEA宜家10426861/20414141/60414144/80421412/20421108/30421117/50421121/60452739/90421119”的HEROISK希羅斯和TALRIKA塔利卡系列碗、盤和杯子,共計召回173564件。
針對召回原因,國家監管總局認為,HEROISK希羅斯和TALRIKA塔利卡系列產品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聚乳酸是一種由可再生資源制成的新型材料。宜家產品中使用的PLA來源于工業玉米。
據了解,這是宜家新采用的材料。宜家發現微波爐和洗碗機會影響該系列產品的耐用性。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這些產品可能會破裂,并可能由于其中所盛的高溫內容物滲漏造成燙傷。
宜家表示,將為顧客提供免費退貨處理,宜家敦促所有顧客立即停止使用上述召回產品,將它們退回宜家并獲得全額退款。
需要指出的是,產品召回一般是因產品質量存在缺陷且數量較多,而出現的處理辦法。對于質量缺陷的認定和廠家責任的認定是決定產品召回的關鍵。

據界面新聞發現,宜家召回缺陷產品的次數并不少,不止餐具這一樁。僅去年上半年,宜家先后召回缺陷產品就合計三次。
具體來看,2020年1月,因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遷移量可能超過規定的限值,宜家在全球范圍內召回 TROLIGTVIS 特魯利維斯旅行杯;3月,因可能會傾倒并對兒童造成傷害,宜家在北美和中國召回KULLEN三斗抽屜柜;5月,因為產品霉菌含量超標,宜家在中國召回一款MUSLI混合水果干麥片。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以來,宜家共召回過16次產品,涉及產品有斗篷、自行車、沙灘椅、抽屜柜、嬰兒圍嘴、旅行杯、餐桌、頂具等,原因主要為:斗篷存在窒息或頸部受傷的風險、抽屜柜可能傾倒、圍嘴紐扣脫落引起兒童窒息的風險、餐桌延展件脫離軌道并掉落、玻璃燈罩存在掉落風險、燈具存在觸電風險等。
界面新聞發現,宜家近三年召回產品數量在逐年遞增。2019年—2020年宜家召回產品數量分別為2.2萬件、13.42萬件,2021年公司召回產品數量增加至17萬件。可見近三年宜家召回缺陷產品數量在不斷增加。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居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界面新聞表示,缺陷產品數量增加,公司產品質量管控令人擔憂:“如果企業方過于追求利潤,勢必會從節省成本角度‘偷工減料’,通過降低原材料品質從而獲得更高收益。”
在梁振鵬看來,“廠家只有用了便宜的材料,才容易出現問題,也反映出宜家對消費者人身和財產利益沒有盡到相應保障。”
廣州定制家居協會秘書長何家齊也認為,召回事件屢屢發生,說明宜家在質量方面的把控仍不夠嚴苛:“今年以來國內物價持續上漲,不排除公司為了節約成本,用料時以次充好。”
“不過,宜家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發現產品質量問題不管數量多少都及時召回,是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體現。但今后宜家也需要加強生產環節的監管,涉及到供應商,亦要加強產品質量檢測。”何家齊告訴界面新聞。
就產品質量把控等相關問題,宜家中國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公司正在采取預防性措施,召回缺陷產品,并按照當地法規和環保的解決方案處理退回產品:“公司將竭盡所能降低產品可能存在風險,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般來說,召回商品按不合格品進行管理,并按《不合格管理規程》的規定執行,且在監管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銷毀,因此,實施產品召回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進而影響公司利潤。
從宜家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近幾年其業績增長遭遇瓶頸。資料顯示,2016財年至2019財年,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19.4%、14%、9.3%以及6%,呈逐漸放緩的態勢。
為此,宜家采取了縮減成本、增加利潤增長點多種措施。在去年8月宜家2021財年媒體發布會上,宜家表示2021年在中國將圍繞幾個重點展開:推出更多低價產品、推廣全屋設計服務、及數字化和全渠道轉型。
宜家中國商業副總裁張麗娜表示,2021財年宜家會有超過250個更低價格的商品,占整體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的比例約為5%。”不過,隨著宜家低價產品推出,產品質量是否達標也將成為外界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