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莊鍵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埃夫特(688165.SH)去年再度虧損。
1月29日晚間,埃夫特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其去年營收規模為10.8億-12.1億元,凈虧損1.6億-1.9億元。
相較于2019年,埃夫特去年營收將至多同比減少約14%;凈虧損至多增加3.4倍。
這也是埃夫特自2016年以來的連續第五年虧損。2019年,埃夫特虧損4268萬元,較上一年虧損額擴大了1.9倍。
埃夫特在2007年成立,脫胎于汽車企業奇瑞的設備部門,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蕪湖市國資委。
埃夫特稱,其去年凈利下滑緣于營業收入下降及期間費用增加兩大因素。
新冠疫情影響下,埃夫特遭遇下游客戶停產和汽車客戶新車型投產計劃延遲影響。與此同時,其海外子公司也相繼成為疫情重災區,境外的系統集成項目執行出現停工和延期,影響了埃夫特的全年收入水平。
埃夫特的業務包括工業機器人和系統集成兩大板塊,后者占總營收的比例超過八成。這項業務通過集成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各種應用,組裝具備不同功能的自動化生產線,銷售給汽車生產商等下游客戶。
埃夫特起步于工業機器人整機制造,但在獨立運營后,很快進行了大手筆的海外并購,拓展公司的系統集成業務。
自2015年起,埃夫特先后斥資11億元,收購了三家意大利系統集成商CMA、EVOLUT和WFC,以獲取后者在機器人噴涂、打磨、拋光以及焊裝領域的技術。
埃夫特將這項戰略稱為自主研發加海外并購的“雙輪驅動”。2019年,這三家海外系統集成商合計貢獻了埃夫特三分之二的營收。
埃夫特披露,去年,國內市場盡管同樣受到疫情影響,但公司的營收仍有一定程度提高。受益于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其機器人整機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2019年,埃夫特共銷售了2179臺工業機器人,創下公司歷史最高水平。
埃夫特稱,其在去年加強了管理團隊建設,導致管理費用同比提高,加劇了虧損幅度。
去年7月,埃夫特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共募集資金11億元,計劃用于智能高性能工業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機器人核心部件性能提升與產能建設等項目。
截至1月29日收盤,埃夫特股價為11.17元。其上市發行價為6.35元,發行后曾一度創新下34.66元的最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