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莊鍵
在國內玻璃價格去年暴漲的背景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啟動了針對玻璃行業的反壟斷調查。
1月22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消息稱,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下稱中國玻璃協會)涉嫌組織部分玻璃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行為立案調查。
截至發稿,中國玻璃協會暫未回應界面新聞關于此次調查事宜的采訪。
官網顯示,中國玻璃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由玻璃生產、流通、配套和應用類企業,以及科研、設計院校等單位自愿組成,經國家政府相關機構批準并注冊登記,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
新冠疫情影響下,去年國內玻璃價格呈現“V”型走勢,價格在年中創下十年來新高。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到疫情沖擊,浮法玻璃價格由1月上旬的每噸1770元快速下滑至4月末的1340元。浮法玻璃是玻璃的主流工藝,其最重要的兩個下游應用領域為建筑和汽車行業。
但自4月末起,國內玻璃價格連續出現上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稱,截至12月下旬,現貨市場浮法玻璃價格為每噸2327.3元,較年內低點上漲約七成。
去年12月,廣東、海南、重慶和山東的玻璃深加工企業接連召開行業自律、自救協調會,并在隨后發表聲明。玻璃深加工企業以原片玻璃為原料,根據使用要求,采用不同工藝制成各類玻璃產品,供應至終端客戶。
山東玻璃深加工企業在聯合聲明中稱,面對玻璃原片一輪又一輪的漲價,玻璃深加工企業在“水深火熱”中已難以為繼,呼吁上游原片玻璃企業在目前高利潤的前提下,以大局為重,兼顧產業鏈的良性健康發展,降低或穩定玻璃原片價格。
上述四地的近百家深加工企業宣布,將在春節期間放假45天。這一放假時間相較于往年多出約一倍,此舉在響應政府疫情防控錯峰出行號召的同時,也意圖尋求玻璃價格大幅上漲背景下上下游的共存之道。
一位熟悉上述情況的玻璃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發布聯合聲明的主要目的,并非對抗上游玻璃生產企業的漲價行為,而是希望尋求下游行業理解,將玻璃價格上漲合理地傳導至幕墻、門窗生產商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
他表示,玻璃深加工企業對于當下原片玻璃漲價有較為客觀的認識,目前主要問題在于漲價頻率過快,無法向下游及時傳導,導致處于弱勢地位的玻璃深加工企業出現訂單虧損。
該人士將聯合聲明稱為行業上下游的一種溝通方式。他提及,玻璃深加工企業希望通過聯合聲明的方式尋求上下游的理解,提出春節期間放長假,更大層面上是展現企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