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君智戰略咨詢董事長 謝偉山 先生主旨演講《中國策》演講實錄:
謝偉山: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各位朋友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界面年度的會談,我作為一個戰略咨詢的專業工作者,非常榮幸能夠借這個場合來分享一下我在實踐層面的收獲和體驗,今天我用的名字叫《中國策》,因為我自己從事這個行業二十多年,前面十五年主要是向西方學,以西學為師,以他們的標準、流程、理論作為我潛心向學的對象。近五年,我越來越發現中國的智慧,在經濟、商業和品牌的建設中,其實它的作用有非常獨到的地方,所以說帶著這5年的實踐,這六年我們剛好打造了5家百億級企業案例,協助他們從行業不利位置登上了龍頭。我想借今天的半個小時我想分享一下這背后的收獲。
東方智慧,我們會有很明顯的感覺,這次疫情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天下大亂,為什么中國獨好。其實你翻開歷史去看,在過去的數千年中,我們可以看到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河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逐一消亡,像古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為什么說在阿拉伯文明的存續之下才能夠發展到今天,其實東方智慧在接近上萬年的歲月中,我們的文明是唯一一個沒有斷流的文明,其實這里就是說我們有獨特的地方,這個獨特的地方簡而言之是什么呢?東方智慧本質上是一種深層的智慧,而西方的智慧,它是一種思辨的智慧,而這兩種智慧都有特長,都有特點,在這個時候如果說我們能夠中西結合,能夠取長補短的話,我覺得這是中國經濟獨特的機遇。所以我的副標題就是想以我們服務的飛鶴和波司登,來給大家印證一下,中國品牌在今年這樣一個形勢之下,它獨特的機會是什么?開始我演講的之前,我做了一個小短片,這次疫情突如其來,當時的惶恐,當時的不安,當時面對未知,面對這種不確定的話,我們團隊走了一條獨特的路,用這個短片演示一下。
謝偉山:感謝大家收看,這是對當時情況的復寫,中國智慧有很大的特點,剛剛主持人說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危機,危就含有機會,這是中國人特別重要的特點。所以你看我們“太極圖”陰陽黑白相互轉化的,你很成功,很成功的時候,你要知道其實背后蘊含的風險越來越大,越風光越危險。當你非常非常差的時候,其實你也要知道,這里面尤其是大危機,也蘊含著大機會,這次為什么講中國品牌有全球的機遇呢?由于全球經濟由于空前的繁榮,競爭開始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白熱化,所以導致各行各業的競爭開始空前的加劇。
回想我們自己的生活,2000年以后,發現各種各樣的渠道,越來越興起,2000年初大大小小的超市,國際上的品牌沃爾瑪、家樂福,中國的本土品牌,遍布祖國大地,這種超市經濟的出現因為產品太多,廠家太多,他們非常需要渠道注意他們銷售所導致的,超市里面利潤生成方面,產品差價是一個方面,主要靠賣他的空間,靠各種進場的費用獲得利潤,開戶費、條碼費、店慶費、臺架費,陳列費等等幾十種收費名錄,一個超市里面,會多達4萬多種SKU產品,但是滿足家庭80%左右的產品,150種產品足夠了。進到超市幾萬個產品無人問津,但是不得不給渠道付出更多的錢,我們消費者進入超市,對大部分產品停留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秒,標準時間1.6秒到2.6秒,在這種冷酷無情的選擇暴力跟前,現在的利潤薄如刀片,全世界都這樣,我看過美國市場、歐洲市場,漫山遍野價格戰,美國有黑色星期五,而中國的電商,以及全世界的電商價格選擇演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雙十一、雙十二、618、大多不賺錢,賠錢賣吆喝,流血遍地。
這是企業的造血的功能,出現觸目驚心的下滑,很多企業家說現在賺錢比以前更難,比20年前賺錢更難,現在越來越努力,越來越勤奮,方法越來越多,工具越來越多,但是利潤始終越來越難,這個是一個現在的商業瘟疫。面對這樣的商業瘟疫,中國人能不能率先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呢,我認為完全可以。
十年前中國有一位哲學家李澤厚寫了兩本書,第一本書《中國哲學該登場了》,第二本書《中國哲學如何登場》,他是我們中國從古至今所有哲學家中間,唯一一個入選諾頓批判文集的一位哲學家,是唯一和馮友蘭兩位入選了法國國際哲學院士的藝術家,他的哲學高度,前瞻性、原創性,確實有他的權威性和智慧。十年前寫下的書,在我實踐層面,在我服務企業的微觀層面,今天可以給他做一個和議。
最近看了兩場電影,第一場電影《金剛川》,第二場電影《八佰》,中國人很勇敢,很有使命感,非常不怕死,但是被他們武器彈藥壓的抬不起頭,沒辦法跟他們打仗,非常慘烈,看了之后很不舒服,那是我們國家那個時候的現狀。現在我想告訴大家,商場如戰場,在今天現代中國的當下商業進程之中,我也協助中國品牌打了一些仗,這些仗把對手打得片甲不留。
這里舉一個例子,飛鶴奶粉如何超越洋品牌。
2015年遇到這家企業的時候,董事長當時非常感慨地說,2008年奶粉事件以后,國產奶粉都不受中國人的待見,主流基本上放棄了對國產奶粉的選擇,飛鶴奶粉在市場上排名第七。我們如何用短短五年時間,協助這家企業,超越洋品牌,如何去拉大和變成兩倍距離,不靠價格戰,如何走出來?背后就是中國策,中西結合與大量東方元素的融合,用《孫子兵法》注入西方理論體系以后,可以幫品牌培育出對價格戰的免疫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三點。
在戰局之中不處在龍頭位置,被對手壓著打的時候,第一步想到不要是發展。第一步想如何活下來。《孫子兵法》里面有一個智慧“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什么意思呢?敗是在己,你打不打敗仗由自己決定的,打不打勝仗不由你決定。這是孫子兵法的智慧,全球軍事理論學里面沒有,就中國人講的最清楚,《孫子兵法》演繹的非常有詩意“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這種描述性的語言,夸張的語言,這種韻律感,這種旋律,這種規律,很有詩意,很有美感,其實他是對競爭的一種哲理性的描述。
針對飛鶴奶粉,我們首先要做到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在認知當中,在顧客大腦當中圈了一塊地,這塊地洋品牌攻不進來,這個地名“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我們中國的心目當中有一個觀念,有一個常識,前面講到常識的力量,做戰略其實本身就是對常識的運用,毛主席他的戰略都是常識“打土豪分田地”,現場市面上有很多戰略都是正確的廢話,唯美詩意的語言,但是不是顧客的口頭語,其實常識就是“口頭語”,“口頭語”的力量非常大。
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影射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常識,到北方吃面食,到南方喝湯,到上海,菜里面很多菜都是有甜味的,到內地到湖南菜都是辣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飛鶴奶源地位于北緯47度黃金奶源帶、在行業里率先打造專屬產業集群、是最早研究母乳成分的乳企之一、是第一批成立中國母乳數據庫的乳企等。因為一直以來堅守品質,飛鶴是鮮有的沒有發生問題的本土乳企之一。“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這句話出來以后,跟很多心中認知是共鳴的。但是洋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能打得進來嗎?顯然打不進來,你是用人心幫你企業構建起了一道護城河。這就是第一步立于“不敗之地”。
這個地方立住以后,做了第二步,要做到力出一孔,不能光說不做。你用兵符,用這樣暗號跟消費者溝通,要言行一致。我們每年協助飛鶴在這方面越來越聚焦。
2016年認知上“搶占更適合”概念,代表著消費者談到“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就想到飛鶴,這個等號非常關鍵。消費者不加思索的選擇。這叫人性的力量。
有一個餐飲老板談到做餐飲的亮點,就兩句話“讓消費者吃慣了嘴,跑順了腿”,我認為這個餐飲老板說得非常好。消費者最最重要的力量,不是現場給他生動化,怎么折扣,怎么推薦贈品,怎么現場搞定他,大量企業將精力放到這里。然而要決勝于終端之外,讓提前讓消費者進到賣場,準備購買之前,讓他大腦里面產生出一種不加思索的選擇,讓他不加思索的就會想到你。其實我們現在購買就是這樣的,我們大部分兜里的錢都放在了不加思索的選擇上,買包你買LV,買表買勞力士,買車買奔馳寶馬,買微波爐格蘭仕,買空調買格力,喝可樂買誰的,吃漢堡吃炸雞吃什么,喝最貴的酒喝哪種。這些東西會改變嗎?就像黃皮膚黑頭發一樣,你心中的觀念,不加思索的力量一旦形成,基本上穩如磐石。中國人講“擒山中賊易,捉心中賊難”。什么原因?觀念很難改變,我們整個企業的戰略指向什么,我們如何擺脫這樣的血戰,光用西方理論不行的。
2017年“深化更適合”,還是圍繞著“更適合”來做。
2018年“主流更適合”,從你的傳播、公關、產品、現狀、活動、市場等等主要是決策原理,這個決策原理是如何把消費者的感覺,消費者的認知,把消費者對你選擇,系統的納入到你企業的管理方方面面去,你企業所有的人都對指標負責,KPI考核不是考核銷售額。考核的是人性的力量,你在主控這個環節和部門的時候,你幫企業增加這種力量還是幫企業消滅這種力量。看著這個數字一點不可怕,看著這個數字也一點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對顧客感覺有沒有獲得對他的感恩。你銷售數據怎么來的,是顧客對你的感覺好了才來的,你把東西做好,覺得你這個東西好,各位是不是一回事?完全兩回事。
我在這個行業20多年,大大小小的課我影響到企業就有5萬多名了,我跟很多企業交流過,大部分企業對這個問題都不明白,整天抓著運營產品的動作,這個動作重要嗎?很重要,沒有這個不要做企業了,但是做完這個根本不行,它是底線,最基礎線,更重要的是你手上有沒有“兵符”,能不能號令消費者。
到2019年,第三步是什么?中國人講做事情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國人特別講創新,中國的《易經》變異的意思,變則通,我們中國人并不缺創新的精神,這是我們骨子里流動的東西,前面找到了立于不敗之地的方法,找到了如何力出一孔,接下來對你所有環節馬不停蹄的不斷升級,飛鶴這一塊做了很多事情。
飛鶴今年的發展更快,飛鶴今年會直指200億目標。其實飛鶴的戰法非常得獨特,運用的就是大量的中國智慧。
100年以前有一位英國哲學家羅素,寫了一本書《中國問題》,“東方智慧融入現代科技的話,我們迅速創造出比歐美更好的文明”,100年前誰相信他,100年以后這件事情正在成為現實。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自己的自信從哪里來?我認為我們要相信,中華文明是數千年延續的文明。中國人的智慧在不確定當中,在偶然當中,巨大的災難當中,強大的求生存能力,尤其你死我活的流血遍地的戰爭當中,關于競爭和戰略的智慧,其實是人類的最高峰,只是我們自己看不見。
有一個小典故,二戰的時候,有一個西方很有名的軍事理論家,跟國民黨的將軍們有一次會談,這個理論家問他們,你們看的什么書,國民黨將軍說我看戰爭論,這位軍事學家很好奇,你們中國有那么一個了不起的《孫子兵法》,為什么不讀《孫子兵法》?這些將軍回答說《孫子兵法》是冷兵器時代的東西,我們不看,看最先進的。后來理論家說你們錯了,《孫子兵法》2000年的東西,《戰爭論》200年前的東西,但是《孫子兵法》更年輕,更有哲理性,《戰爭論》作者自己稱,八篇里面第一章是正稿,其他都是草稿,他自己都不滿意,但是我們作為最厲害的東西,其實人家看來《孫子兵法》更厲害,但是西方人學好《孫子兵法》沒有那么容易。我學了25年,全球4個譯本,沒有辦法把《孫子兵法》中“形勢”的“勢”翻譯準確,“虛實”的“虛”翻譯準確。中國的語言象形文字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文字,中國人的象形文字有它非常獨特的智慧蘊含在里面,里面有很多的寶藏。我們現在不是不向西方學習,我認為還要向西方學習,西方還有很多東西,我們要繼續潛心向學,但是不要只向西而學,也要向東而學。
中國策的本質是回到我們古老的智慧里面去“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人還有一個智慧,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危機越大機會越大,這是中國人的應對之法。中國品牌,中國企業的應對之法。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