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莊鍵
工業巨頭霍尼韋爾在中國設立了全新子品牌霍盛,意圖通過特區模式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詳細介紹了霍盛成立的來龍去脈。今年3月,霍尼韋爾在武漢注冊成立了霍盛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霍盛工業),作為其在中國的新興市場總部。
霍盛工業目前下轄三個板塊,分別為智能建筑科技、特性材料與技術,以及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三者均脫胎于霍尼韋爾原有的業務單元。與霍盛工業同期成立的還有霍尼韋爾的創新中心,它的定位是霍盛工業新產品的研發基地。
張宇峰期望,未來三到四年內,子品牌霍盛能突破10億元銷售規模的門檻。目前,霍尼韋爾在中國的年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約合197億元人民幣),是其除美國以外公司的最大單一市場。
去年上半年,霍尼韋爾管理層開始醞設立子品牌霍盛,該項目由該公司的全球首席執行官杜瑞哲親自推動,稱得上是霍尼韋爾的一把手工程。
從去年開始,杜瑞哲幾乎每個月都要召集中國的團隊開會討論此事。直到霍盛工業在武漢正式成立,匯報的頻率才下降至三個月一次。
張宇峰在去年11月接任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此前他擔任公司科技事業部負責人時,已參與到霍盛工業的籌建過程中。霍盛工業成立后,該公司的法人代表由張宇峰擔任。
他告訴界面新聞,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如此重視此事的原因,是期待在中國這樣的高增長市場闖出全新模式,從而繼續發展霍尼韋爾的業務。
2017年前后,霍尼韋爾在中國市場開始面臨全新的課題。來自本土企業的競爭逐漸加劇,加之霍尼韋爾自身體量越來越大,使得營收規模想要實現兩位數增長變得不再輕而易舉。
霍尼韋爾的應對之策,是將原本的中高端市場定位逐漸下沉到中端甚至中低端,同時把銷售目標市場由東部沿海延展到內陸和西部。
這成為了新興市場中國總部落地武漢,以及新品牌霍盛誕生的原因。張宇峰解釋稱,設立相對獨立的子品牌,可以讓市場對于霍盛有全新的認知,而不是停留于對霍尼韋爾原本的刻板印象。
除了全新的品牌定位,霍盛工業也會作為霍尼韋爾在中國的特區而存在。相比于母公司,霍盛工業在包括員工薪酬、獎懲機制等管理方式上都有更大的靈活性。
“在法律和職業操守兩方面,霍盛工業和霍尼韋爾是統一的。其他方面若有更有利的方式,就按照中國方式做,沒有條條框框。”張宇峰介紹稱。以薪資結構為例,相比于霍尼韋爾,霍盛工業員工的獎金會占到更大比例,和業績直接掛鉤。
霍盛工業目前的員工數量超過130人,其中約30人是在公司總部所在地武漢新招聘的。在霍盛工業下轄的三個板塊中,有兩個板塊的總經理是從外部招聘的。這樣做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外部的一些新理念和想法,而不是過多地承襲霍尼韋爾既有的文化。
在2019年上任之初,張宇峰提出了推動中國區營收增幅重回兩位數的目標,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到了這一目標的實現。
他告訴界面新聞,霍尼韋爾今年在中國的表現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除航空航天集團受航空市場影響較大外,另外三個板塊在三季度均實現了正增長,四季度業績則有望好于去年同期。
霍尼韋爾擁有四大板塊,分別為航空航天、特性材料與技術、智能樓宇以及安全生產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