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江帆
歷時12年,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負責的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終于完成研發。
界面新聞獲悉,9月28日,國家電投在上海發布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這標志著該技術已完成研發,國家電投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
“國和一號”,即CAP1400壓水堆技術,指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引進的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非能動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非能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
非能動技術,指的是安全系統可以不依賴外來的動力源,完全靠自然對流、重力、蓄壓勢等自然本性來實現安全功能。
“國和一號”的研發工作自2008年正式啟動;2014年1月初步設計通過國家能源局評審;2016年2月,通過國內聯合安全審評;2016年4月,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安全審評,獲得國際認可。
2006年11月,中國政府決定引進美國西屋AP1000技術,并確認為未來中國核電發展的主流技術路線。2007年,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成立,作為引進、消化、吸收該技術的平臺,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并負責CAP1400技術的研發和落地。
2008年2月15日,國務院第209次常務會議上通過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并將CAP1400的研發和示范工程建設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重點任務,由國家核電牽頭,吸收有關單位共同攻關。
國家為此特批了山東威海市榮成石島灣廠址,用于建設CAP1400示范核電站,擬建設2臺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設計壽命60年,單機容量140千瓦。
但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中國政府幾度暫停新增核電項目審批。石島灣CAP1400示范工程也耽擱多年。按照原計劃,該項目應于2014年正式開工,2018年并網發電。
《南方能源觀察》等媒體曾報道,2018年11月,“國和一號”(CAP1400)示范項目一期工程已獲得核準。
國家電投表示,截至目前,“國和一號”示范工程施工設計已完成99.2%,工程總體進展順利。2015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國家核電合并為目前的國家電投。
國家電投稱,“國和一號”在經濟性上具有明顯競爭優勢,且打破了多項技術壟斷,主泵、爆破閥、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全部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制造,設備整體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批量化建設后,工程造價可再降低20%左右。
相比二代核電技術,第三代核技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先進性。目前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主要包括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設計的AP1000技術、法國的EPR技術、俄羅斯的VVER-1200技術、中國在引進的AP1000基礎上自主研發的CAP1400型壓水堆核電技術,以及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
中國曾計劃大力推廣AP1000技術,但因該技術首臺機組建設拖延多年等因素,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開始崛起。目前已有多個原計劃采用AP1000技術的核電站,改用了“華龍一號”技術。
今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了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兩大項目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這標志著中國再度放開核電項目審批。此次新核準的兩大核電站,也均將采用“華龍一號”技術。
截至2019年底,中國核電裝機達到4874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已核準和在建規模1715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