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智能制造、無人工廠……近年來,現代科技與工業生產的不斷融合,賦能傳統制造業打造全新的增長引擎,在此背景下,眾多工業企業紛紛加速數字化轉型,積極擁抱工業4.0時代。
目前,工業4.0及其相關的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等概念已逐漸成為各方共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工業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之路上整體仍處于落后位置。除部分行業的領先企業已開始對工業4.0的初步探索,大部分工業企業仍處于艱難的數字化轉型中。
阻礙工業企業轉型的四大痛點
究竟哪些因素成為了工業企業在工業4.0發展之路上的攔路虎?通過研究,貝恩公司發現以下幾個主要痛點:
- 首先,大量傳統行業(如鋼鐵、冶金)尚未實現生產設備數字化,數據基礎設施薄弱,仍處于工業3.0轉型過程中。部分企業雖然已實現生產設備數字化,但往往高度依賴供應商提供的“交鑰匙”解決方案,欠缺自身對數據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在硬件尚且未成熟的情況下,人才、管理機制上的軟件支持更是無從談起。
- 其次,行業內部缺乏統一的數據和系統標準。也就是說,同一工廠的不同設備、同一企業的不同工廠之間的數據難以打通,導致數據收集困難。
- 再者,產業鏈上下游數據未能打通,形成數據孤島。無法發揮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效應,數據應用也局限于內部運營優化。與之相似,產業鏈上下游的數字化發展程度不一,同樣限制了工業4.0對于全產業鏈帶來的提升。
- 最后,技術上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數據實時傳輸、存儲、處理,網絡安全等方面。
數字化制造不僅是技術上的迭代升級,更是企業整體戰略上的轉型,領先的工業企業深諳此道。然而在實踐中,許多企業依然苦于找不到正確的布局方法,在部署新技術時缺乏戰略導向。因此,一些頗具潛力的試點項目難以進一步擴張,也鮮少能成功地對組織產生顛覆性影響。
為了幫助廣大工業企業攻克數字化轉型難點,加速工業4.0發展步伐,貝恩結合多年來在工業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企業變革成功案例,為工業企業多角度突破現存數字化轉型痛點,提供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
案例一:某全球領先的汽車設備制造企業
貝恩針對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制造企業的調研顯示,依托實施最先進的加工和組裝技術,通過有效運營數字化制造工廠,該企業能夠提升約15%至20%效率,此外,生產質量和靈活性也大大提高,上述成果遠高于傳統持續優化方法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后者平均僅約2%~4%(如下圖)。

案例二:貝恩和博世工業咨詢聯合團隊為某車企建立工業4.0標桿工廠
工業企業在制定數字化戰略時,不僅要考慮前臺應用,還應當覆蓋間接生產和支持職能,包括:質量管理、人力資源、財務和信息技術部門等,從而確保恰當的整合水平。
以某車企建立工業4.0標桿工廠為例。首先,貝恩和博世工業咨詢聯合團隊在協助該企業匯總、構思并評估相關數字技術后,幫助其精準識別了數字化改造機會和后臺解決方案。在確定將先進的工業4.0技術融入發動機制造的兩大關鍵流程——機械加工和組裝之后,我們協助企業管理層決定了引入哪些先進技術以及淘汰哪些落后技術(兩者同樣重要),并落地實施了正確的解決方案。
其次,對該企業標桿工廠的關鍵職能進行了全面分析。這部分工作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針對生產、能源管理和人力資源等,第二階段則著眼于質量管理、設施管理和安全等職能。
第三,在項目交付物階段,我們協助企業管理層為每個職能設定了具體目標。這些目標會優先關注數字化應用場景,從而將最新的工業4.0技術應用于實際。
在貝恩和博世工業咨詢聯合團隊的協助下,該企業憑借工件控制化生產,極大地豐富了產品變型(SKU),提高了新一代產品的產量和靈活性;借助全新的攝像系統、高級數據分析應用和其他數字能力,提高了錯誤檢測速度,進而保障了產品質量。此外,通過在車間內應用個性化工位以及為工人量身定制的任務,增強了人體工效。
從基于數字化最佳實踐的初步概念,到確定工廠的數字化現狀、技術選擇和實施,貝恩和博世工業咨詢聯合團隊助力該車企的標桿工廠在互聯互通的網絡中實現透明、高效生產。
貝恩建議:攻克數字化轉型難點,構建工業4.0能力
貝恩建議,企業應當按照“定戰略”、“微戰役”、“建合作”三個步驟,逐一攻克上述痛點,構建工業4.0發展所需能力。
- 定戰略——明確目標
對于廣大企業,工業4.0轉型需要有明確的整體戰略指導,而非通過零星、割裂的嘗試實現。貝恩認為,企業須首先定義工業4.0對于企業的戰略意義及希望實現的目標,例如加速產品開發、提升供應鏈效率、優化成本等。在目標清晰定義的前提下,集中資源在相關環節加強布局,而非各個環節都淺嘗輒止。
- “微戰役”——推動落地
作為創新解決方案,工業4.0仍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工業企業想要通過一次投資、一步到位實現轉型往往難以達成共識,有效推進。
目前,貝恩在直接生產、非直接生產、以及支持部門三個層面一共構建了150個應用場景,以場景為單元,為企業構建具體的“微戰役”解決方案,并明確相應的投入與產出。基于明確的“微戰役”場景,企業能夠更游刃有余地采取敏捷的執行機制;基于投入產出比和可行性(如時間、技術難度)選擇對不同方案進行排序,優先推動最具回報的“微戰役”,在“微戰役”中識別和解決技術難點,并獲取回報,驗證后不斷推廣。
- “建生態”——構建能力
工業4.0的建設涉及眾多層面,因此,構建完整的合作生態,有利于企業更準確地把握方向,更有效地落地實施,以更小的成本、更優地回報完成工業4.0的能力建設。貝恩建議,傳統工業企業在推動工業4.0轉型時,應充分利用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共建共贏,如加深與上下游伙伴合作,同步推動工業4.0建設,最大化實現產業鏈協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隨著各類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擁抱工業4.0時代的正確姿勢,實際上是善用不斷增長的海量數據,持續落地數字化場景,同時保持敏捷。此外,通過“定戰略”、“微戰役”、“建生態”,第一時間更新并且調整企業戰略,貝恩愿意與廣大工業企業一道,探索工業4.0發展路徑,致勝嶄新工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