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購買丹麥海外自治領地格陵蘭島一年后,國務卿蓬佩奧到訪丹麥、祝賀美國駐格陵蘭島領事館重開。6月,美國在格陵蘭島首府努克新建的領事館開門,成為二戰以來的首次。
去年,特朗普的購島想法遭到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嚴詞拒絕。為表示不滿,特朗普甚至取消了對丹麥的訪問。
對于此次訪問丹麥的目的,蓬佩奧直接挑明:美國將增加在北極地區的活動,以威懾俄羅斯和中國。
多年來,北極并非美國戰略布局的重點。但隨著北極冰川融化加速、可能出現的新航路以及俄羅斯的常年經營,美國開始意識到北極地區的重要性。
去年,美國防部發布的《北極戰略》報告將重點從環境保護轉移到安全問題以及經濟利益。
設領館、砸錢
人口約5.6萬的格陵蘭島是全球最大島嶼,80%的土地都被冰層覆蓋。
冰層下蘊藏著尚未開發的鐵礦、稀土、黃金、鈾、石油、鉆石等各類自然資源。其中,稀土是制造隱形戰斗機、潛艇、智能手機等軍事武器和民用品的關鍵原料。
二戰時期,夾在歐洲和北美洲之間的格陵蘭島因其軍事戰略位置引起了德國和美國的爭奪。擊敗德軍后,美國一度代管格陵蘭島。
二戰結束后,為防御蘇聯,美國計劃買下格陵蘭島。雖然購島未果,與丹麥簽訂防務協議后,美國得以在格陵蘭島修建圖勒空軍基地。
從1940年到1953年,美國在格陵蘭島首府努克開設了領事館。領事館于1953年關閉后再未重啟。
去年,特朗普重提購島一事引發了丹麥政府的強烈反應。但風波很快平息,年底美國就得到丹麥政府許可在格陵蘭島重新開設領事館。今年6月中旬,美國領事館時隔近70年重新開門。
對于重建格陵蘭島領事館,美國務院官員稱此舉是美國增強與丹麥關系的體現,以加深美國與丹麥和格陵蘭島的安全、經濟合作和民間交流。
在重開領事館同時,美國還為格陵蘭島提供了1210萬美元的經濟發展援助金。7月22日訪問丹麥當天,蓬佩奧將格陵蘭島領事館稱為美國在當地開啟的“新篇章”。
除格陵蘭島,蓬佩奧還提到了丹麥的另一個海外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宣布美國將與法羅群島商討漁業和貿易協議。法羅群島位于挪威和冰島之間,人口約5.2萬。

蓬佩奧在接受丹麥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多年來一直眼看著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地區擴大勢力,“我們入場太晚。”但他稱自己也曾在其他場合遲到,過程依然很好,因此這次美國也會“成功”。
中國在格陵蘭島基建、漁業和礦業均有投資,當地每年有約2.3億美元的海產品出口中國。
北極戰略
目前全球有八個國家的領土位于北極圈: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和冰島。這八國也組成了北極理事會,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多國為理事會觀察員國。
在這八個國家中,加拿大、冰島、挪威和丹麥是美國的北約盟友;芬蘭和瑞典則是北約增強伙伴國,只有俄羅斯是“圈外人”。
俄羅斯是八國中領土在北極圈內最多的國家,占俄羅斯土地的一半以上,北極領土也是俄羅斯重要的能源來源地。
在北極的開發中,破冰船起到關鍵作用。俄羅斯目前擁有40艘,居全球之首,其中包括核動力破冰船。
但美國僅有兩艘破冰船,遠低于加拿大、芬蘭等國。今年6月,特朗普要求美軍于2029年在北極建立一支破冰船隊。
多年來,與中東、歐洲、亞太地區相比,北極并非美國的戰略重點。二戰后,美國沒有針對北極制定全面的戰略布局。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歐洲項目主任康利(Heather A. Conley )在分析文章中指出,從2009年開始,奧巴馬政府主要把北極地區作為一個警示范例,用于強調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直到2013年,美國才公布首份《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報告。報告提出的主要戰略方向是維護美國在北極的安全利益、增強對北極事務的管理介入,同時加大國際合作。
而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北極冰川融化加速,開發北極自然資源變得更為可行,各國還可能開辟出新航路大大縮短航運時間。
面對新變化以及俄羅斯多年來在北極地區的發力,美國的北極政策也開始發生變化。
2019年,美國防部公布的《北極戰略》報告指出,想要在如今的戰略競爭年代保護美國在北極的利益,需要美軍在北極地區建立威懾力、迅速發現威脅、對威脅做出反應。
美軍在北極的布防主要由空軍負責。報告列出,目前美國在阿拉斯加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和艾爾森空軍基地均是北極行動的一環,這兩個基地都可供F-35戰機起降。
阿拉斯加的雷達系統和加拿大的50多部雷達負責北極地區的預警,格陵蘭島的圖勒空軍基地則負責協助太空監測和衛星控制系統。
報告將北極直接定位為大國戰略競爭的潛在地區,為保護本國利益,美國需限制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的影響力。
今年5月,美國海軍自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對北極圈展開定期巡航,四艘軍艦對俄羅斯以北的巴倫支海展開了巡邏。
報告還特別指出,隨著北極冰層加速融化,夏季在北極開發自然資源將更為容易。
如果氣候變化按照目前的趨勢持續,到2040年代,在夏季,北極地區的大面積海冰將消失。美國與盟友合作,保護各國在北極地區的民事、商業活動就顯得更為重要。
美國防部還認為,北極今后的動向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美國在亞太和歐洲與中國和俄羅斯競爭的戰略目標。相同的,其他地區的競爭和爭端也可能對北極造成“戰略溢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