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50歲的廣州街坊王弘文曾一度抗拒“網紅”“打卡地”等字眼,不過最近,他成為了廣州超級文和友的常客。
霓虹燈、手寫招牌、四處張貼的小廣告、老西關點心、腸粉以及街邊牛雜……王弘文說,這里市井煙火氤氤氳氳,似曾相識的底層質感,讓人彷如“穿越”回到80、90年代,而即使拿不上號亦可以游走其中,追憶過往。
在經過半年的裝修、20多天的試營業之后,這家投資據傳達到2億元的超級文和友終于在7月12日正式開業。它試營業期間,單日取號高峰超過了2000個。

由于背靠太古匯等一線商圈的現代建筑,其復古又市井的設計,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超級文和友亮相時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說這破壞了廣州CBD的繁榮景觀,有人則認為透出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也頗有香港九龍城寨“賽博朋克”般的氛圍。
“文和友”品牌誕生于2011年,在路邊擺攤9個月賣炸串后,創始人文賓在湖南長沙開出第一家門店,取名為“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此后,從2012年至2016年,他相繼開出了文和友龍蝦館、文和友老長沙大香腸以及文和友老長沙臭豆腐等。
2018年,獲得唐人神集團不低于7000萬元的戰略投資之后,花費近一億元的文和友長沙海信廣場店開業。門店以龍蝦品類切入,并囊括多個長沙民間小吃,進駐了100多戶商家。去年國慶前,這家店升級為“超級文和友”,面積也擴大至2萬平米,單天可最多接待1.2萬位顧客。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超級文和友并不能算一家餐廳,而是一個餐飲綜合體。
與長沙超級文和友風格一致,廣州超級文和友將太古匯裙樓匯坊打通上下3層,將近5000平米的空間設計成了美食主題游樂園。
穿過入口處,一樓是類似于長沙項目的“永遠街”,匯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州街頭小吃,包括八珍煎餃、阿婆牛雜、荔銀腸粉、恩寧劉福記云吞面、盲公丸以及信行豐燉品皇等。此外,廣州超級文和友還覆蓋了美容美發、文具店、紋身店、酒吧等業態可體驗。

廣州超級文和友同樣在設計上講求細節,上下樓轉角處和墻壁上“呢邊埋單”“行呢邊落”“鬼咁正”“超頂癮”等大小張貼,真個空間內滿是從各處收集回來的建筑舊物與日常物品。還有故意做舊的土味磚瓦房、毛坯墻壁、窗口鐵欄桿晾曬著幾件衣服等等,試圖還原一個熟悉又已經離我們遠去的生活場所。


選擇廣州作為超級文和友的第二站,文和友也做了不少嘗試。它先開出的是文和友龍蝦館。在今年早些時候,文和友龍蝦館廣州北京路店店長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透露,投資了800多萬的北京路門店,采取的是加盟+直營方式,門店在去年夏天反應火爆,高峰期單日拿號3000個,單日翻臺率大概有十次。
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在接受贏商網采訪時說,“我們后臺的用戶畫像,有五分之一是廣東人;每一次發帖,閱讀用戶廣東省都排在第二,說明這個地方很多人知道我們,特別是年輕人;而廣東是美食大省,廣州人的飲食消費是北京人的四倍,綜合考量下,我們選擇了廣州作為我們離開本土的第一站。”

不過要復制超級文和友并不容易。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超級文和友商業模式,那大概就是依賴于場景化體驗和超大空間的打造,并用市井文化內容予以包裝。其中,選址頗為重要,用以制造現代和懷舊的強烈沖突。
文和友創始人文賓曾透露,與愛馬仕毗鄰、和世界一流品牌比肩而立是超級文和友選址的最重要參照,也是超級文和友的戰略之一。具體而言,門店還必須占據商場一樓的鋪位,這給尋找合適店鋪增加了難度。
以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店為例,文和友當時的想法是,想在市中心主力購物中心最好的街角拿下一個270度商業界面、至少5000平方米的街鋪。

海信廣場所處的長沙天心區五一商圈,一直是長沙的城市中心,如今長沙商業最成熟、人流量最大的核心商圈,成為了超級文和友的理想選擇。
但在與海信廣場的談判并不順利,文和友曾透露 ,五一商圈已經存在大量同質化的中高端零售和餐飲,在這樣的位置開一家夜宵店,對于商業運營團隊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來到廣州,他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創始人文賓表示,超級文和友在廣州最貴的地段,說服了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這里賣最平價的美食,所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鼓足勇氣,花了很多時間組建團隊做城市文化、拍城市宣傳片,為街頭美食匠人拍攝紀錄片,然而這些并不掙錢。
“超級文和友進駐太古匯,可以說是太古匯開業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作為物業方,廣州太古匯總經理黃瑛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也承認該項目的難度。太古匯與文和友團隊最初認識在2018年,整個過程歷時兩年才完成。
該項目困難主要在于它的體量很大。廣州超級文和友是整個太古匯和匯坊里占地面積是最大的租戶,而且它突破傳統的獨特設計,給團隊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此外,物業方和匯坊原本的餐飲商戶去協調,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作為太古匯從凱德手上收購的商業裙樓項目,匯坊一開始就以餐飲為主,用作補充吸引人流之用。不過發展多年,除了吳系茶餐廳以外,匯坊內的餐飲商戶一直更迭不斷,始終難以持續留住客流。

目前,廣州超級文和友引進了20多家商戶,主要以老廣特色的市井品牌、廣州本地品牌為主。首批進駐的商戶無需交納租金等進場費用,僅需交納后期水電費、購買食材即可,但要和超級文和友進行營業額分成,即食客在商戶每消費一筆,30%的錢要落入超級文和友的口袋。商戶盲公丸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試營業期間,工作日每日營業額為幾千元,而周末則能上萬。
雖然未透露希望廣州超級文和友多久可以回本,但對于按照這樣模式發展的長沙超級文和友,文和友曾信心滿滿地表示,可兩年之內回本。
只不過,超級文和友在長沙的火爆,除了依賴于熟悉當地的團隊和經驗為其背書,也離不開餐飲經營核心長沙特色菜小龍蝦、臭豆腐、炸串等。憑借這些,長沙超級文和友可以很大程度依賴旅客“打卡”生意的紅利,作為一個旅游打卡目的地的存在。
而這樣的設定,能夠幫助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廣州本地的食客和外地的游客?
在廣州,原生廣府文化本身就著自己的一套相對完整方式,從生活方式到文化語言都得到了不錯的保留,無論是荔灣、越秀老城區的騎樓和美食,還是新城區里遺留下來的城中村,想要體驗老廣生活并不難。如果從體驗、文化角度出發,超級文和友作為一個非在地品牌似乎有點欠缺說服力。
在知乎上,有用戶質疑廣州文和友的設計元素與長沙門店有諸多相似之處,只是增添了廣州本地的標語和招牌,并沒有相當突出廣州本地的文化元素,更像是標準化的套用。
更為重要的是,廣州人對吃向來挑剔。眼下,在大眾點評和微博等社交媒體,已有不少關于廣州超級文和友食物味道的討論,包括“排隊超過3小時,味道也就一般般”“菜色普通的水平”“放在廣州餐館里,味道是普通水準”等等。
事實上,廣州一些名聲在外的餐飲品牌多少有些偶然性。超級文和友內進駐的品牌,或許并不能真正地代表廣州美食文化。譬如炒螺明、風筒輝燒烤等在內的老字號,雖然所以成名、受到美食評論推薦,但作為大排檔或路邊攤口味水平的它們,能否在廣州這一美食叢林里脫穎而出,很值得打個問號。

根據文和友的規劃,以長沙海信店模式為基本雛形,5年之內將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磯等國內外一線城市開出10家超級文和友,文賓口中的“美食迪士尼”的雛形才算搭建完成。根據文賓此前的預期,至少需要5年。
在一線城市的布局里,除廣州外,位于深圳解放路與和平路交匯處的超級文和友也將在今年國慶與消費者見面。這家融入香港市井文化的“深港店”建筑面積近3萬平米,是超級文和友廣州店的6倍,目前仍處于圍擋招商階段。

在2018年的一個采訪里,文和友聯合創始人楊干軍曾表示,未來三年,文和友龍蝦館還將計劃100家店,一線城市采取直營模式,二、三線城市會考慮加盟。目前這一類型的門店在全國有超過10家,分布在深圳、南寧、重慶、蘇州、貴陽、廣州、珠海及佛山等地。
按照楊干軍此前的透露,文和友2018年的銷售產值預計可以達到13個億,而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