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在今年6月最佳上市時機登陸港股的錦州銀行,只能無奈于10月14日重新向香港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而打亂這一計劃的正是其爆出丑聞的貸款大客戶漢能薄膜發電,錦州銀行此次承認與漢能薄膜資金關系涉及資金規模共計94.61億元,風險敞口27.7億元。
消息稱,錦州銀行欲借此募資6億美元(約38.09億元人民幣),所得款項凈額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資本金。
在與漢能資金關系的敏感問題上,錦州銀行在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主動進行了披露:漢能貸款余額總計為94.61億元,分為與漢能掛鉤的受益權轉讓計劃;錦州銀行發行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A類債務工具);錦州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B類債務工具)三種。并承認其中附有信貸風險敞口凈額(無抵押或第三方對沖)27.7億元。
今年5月份,漢能薄膜發電因涉嫌市場操縱一案被香港證監會查處,其股價出現暴跌,重挫近47%并連續停牌。7月份,港交所應香港證監會指令,停止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買賣。英國富時集團也于稍后表示,將把漢能薄膜發電剔除出富時中國50指數。
此舉可謂是香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最狠一拳”,而參與漢能貸款的錦州銀行也不幸遭到牽連,港交所已要求錦州銀行補交相關財務報表,披露相關業務的風險敞口,以及對投資者回報的損失。
“自2015年5月起,相關上市公司一直被香港證監會調查,其股份被暫停買賣,導致本行做抵押品的股份的價值存在不確定風險。” 錦州銀行表示。
然而與6月份兩地股市火爆情形不同,如今香港市場投資者情緒尚不穩定,即使近日港股出現小幅反彈,但牛市盛況已經不復存在。近期赴港上市內地企業均選擇引入大量基石投資者,這種默契的保守策略無疑顯示出了這些大企業的疑慮。
對此,錦州銀行努力通過突出銀行財務表現來博得眼球。據其招股說明書,錦州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58.2%,營業收入增長104.6%至46.8億元。其中該行資金業務已成為第一大業務收入來源,2012年至2014年來自該項業務的營業收入及稅前利潤按復合年增長率138.6%增長。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資金業務占該行營業收入的51.6%及該行稅前利潤的91.6%,成為錦州銀行近年業績高增速的最大助推。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錦州銀行官網上一條動態顯示,“在超額完成了階段性利潤目標之后,錦州銀行把全年的利潤目標鎖定在70億元的關口”。這在當下宏觀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和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等因素影響導致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的嚴峻形勢下,錦州銀行的策略著實較為搶眼。
在報表中,錦州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快速下滑,確實反映了該行急切的資本市場需求。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錦州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92%、7.03%,分別較年初下降1.53個百分點、1.61個百分點,已逼近《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對非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充足率紅線。
錦州銀行解釋稱,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主要由于:(1)因整體經濟下滑而實行更審慎的風險管理政策;(2)以非標資產為投資方向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快速增加;(3)不良貸款隨貸款組合整體增長而有所增加。錦州銀行稱,此次IPO所得款項凈額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