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這十場時裝秀,標記了2010s的時尚風云 | 拜拜2019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這十場時裝秀,標記了2010s的時尚風云 | 拜拜2019

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這些變化如何反映到整個行業中,并改變了我們對時尚的定義。

圖片來源:fashionista

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時裝秀承載了這個行業太多的功能,它是展示、造夢、探索與思考的載體,是設計師創造力變現和蔓延的舞臺。正是通過模特搖曳步伐中擺動的裙擺,時尚才能在切實表達中展現它的動人之處。

在這里,我們用多元的標準來詮釋何為“重要”,它可能是設計師靈光閃現的精妙裁剪;可能是料想不到的人事變動;也可能是某個影響甚廣的新潮流......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時裝秀,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這些變化如何反映到整個行業中,并改變了我們對時尚的定義。

CHRISTIAN DIOR FALL 2011

在2月19日,Karl Lagerfeld過世了。有人說他的離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因為當下可能再沒有設計師能夠將自己放置于只充滿了靈感與工藝的象牙塔中,他們必須同時擔任社交媒體話題制造者、社會議題發聲者和品牌運營參與者等多個職位。單純強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在我看來,Karl Lagerfeld的逝去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象征性的終止符,如果從現在這一刻向過去十年回望,John Galliano離開Dior一事早已預告了這種變化。

John Galliano之于Dior,不異于如今Alessandro Michele之于Gucci,可以說是繼Christian Dior以及Yves Saint Laurent后對品牌最為重要的設計師。但John Galliano在Dior的設計生涯真的如此完滿嗎?事實上,當我把他從1996年到2011年的作品一口氣瀏覽完畢時,發現這位設計師呈現在衣服上的想象力正在衰竭逐漸。

時裝評論人Cathy Horyn在評論John Galliano被辭退一事時便指出,Dior對成衣系列越來越強烈的商業化要求正在有害地壓制這位設計師的想象力,并認為John Galliano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間接導致了辱罵事件的爆發。

的確,在John Galliano擔任Dior創意總監的最后幾年里,你能看到越來越多復古的、做工精細的以及致敬經典New Look的設計,既美麗又沉悶,從前高級定制秀場上的血染婚紗似乎是出自另一個人之手。

而2011年的這場告別秀,便是這一類設計的大集合,63個造型將皮草、絲綢、天鵝絨和蕾絲全都用了一遍,但看客們卻無法從中找出個所以然,將用于形容2011春夏和2011秋冬系列的形容詞再拿出來完全沒有問題;但這些衣服又是討巧的,美麗且合穿,隨時可以擺上貨架銷售,與如今Dior之間只有風格的差別。誠然,我們無法對成衣系列附加太多脫離實穿意義的需求,但這種模版是式的設計也應該同樣被警惕。

因此,Dior的“未來”,或者時尚行業在這個十年里的“未來”在這里已經隱約呈現。一個過去最擅長制造話題的設計師在社交媒體時代的前夜開始感到分身乏術,傳統時尚傳播模式效力衰弱;身份政治議題在時尚行業變得越發敏感,并逐漸成為日后紛爭的焦點;任職時間在設計師和品牌關系之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輕,行業運轉速度越來越快。Alexander McQueen和John Galliano曾經的那種狂野而張揚的個性如今甚少再掀起波瀾,對傳統的挑戰進入了新的紀元。

唯一可惜的是,作為告別秀的Dior 2011秋冬系列,實在是顯得有些簡約,尤其是與John Galliano以往作品對比的時候。

COMME DES GAR?ONS FALL 2012

大概在Instagram和Facebook最初流行的那幾年,時裝周和時裝秀的存在意義一度成為多個時尚媒體的關注焦點。電子技術進步帶來的即時圖片和視頻分享功能,讓人們不再需要通過數個小時或數天,才能在時尚媒體上看到設計師創作的真容。

事實上,對于時裝秀存廢的討論,屬于這個十年里有關社交媒體對時尚行業沖擊的最早一批話題,但相較于當下“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時的設計師更愿意用自己的態度和作品來證明時裝的本質并非在于瞬時的分享,而做的最好的當屬COMME DES GAR?ONS 2012秋冬系列。

川久保了在這一系列中帶來了一部關于智能科技和現實生活的啟示錄,這個從正面觀看呈現扁平姿態的系列,反映了當代人們通過扁平屏幕觀看世界的生活方式:看似豐富多彩的事物,實際上只是一幅二維的平面圖像,你無法知曉在屏幕背后的種種細節與真實性;但即便又著種種弊端,人們依舊沉浸于這個虛幻而絢麗的世界中,就像設計師在衣服上展現出的艷麗色彩和圖案一般。

同時,快速閱讀習慣讓人們在還未分清事物本質時就已將其略過,畢竟,當人們已經欣賞了服飾正面的豐富元素后,誰又會花費額外時間去關注側面的復雜裁剪和拼接手法呢?

但諷刺的是,曾經被唱衰的時裝秀如今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大品牌們樹立自身形象和向消費者宣傳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同時,越來越鋪張的時裝秀在人們內心停留的時間在不斷縮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室內裝飾設計的展示平臺,但這樣做卻能夠讓品牌更佳迅速地在社交媒體上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到底是消費者促使時尚品牌做出這樣的改變,還是時尚品牌本身就在助長受眾的二維化認知習慣,但可以確定的是,COMME DES GAR?ONS很不幸地一語中的,如今時裝秀存在的意義,跟當初討論時所強調的意義已經是兩回事

GUCCI FALL 2015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Gucci無疑是整個奢侈品行業最耀眼的明星品牌,雖然它一直到十年中的后半程才開始發力。

這是Alessandro Michele上任創意總監后的第一次女裝發布會,盡管此前Gucci已經在男裝周上用一個簡短的系列預告了這位設計師的風格,但當時看客們依然為品牌如此之大的轉變而感到吃驚。

我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秀后微博上時尚博們主更多的感受是“Seriously?”、“Alessandro Michele到底是誰?”以及“Gucci怎么了?”,既沒有如今動輒上萬的轉發量,也沒有可以分析三天三夜并養活一眾時尚媒體和博主的靈感來源。

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在一年之后迅速改寫了當代奢侈品行業的運行法則,它的設計、營銷與銷量環環相扣,通過創造出一個整合了“獨家獲得感”和“普世價值感”的共識社區,并通過一系列具有辨識度的基礎款式來讓品牌接觸最大范圍的受眾。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時尚評論家們對千禧一代的討論幾乎約等于對Gucci營銷策略的討論,它已成為當下奢侈行業向年輕化和互聯網化轉型的成功代表,并啟發了多個品牌的變革策略。

而這都開始于這一場既沒有埋下大量中世紀文化梗、也沒有華麗秀場并且質疑多過贊揚的時裝秀。

MARINE SERRE RADICAL FOR LOVE

“Radical For Love”法國設計師Marine Serre的第二個時裝系列,也是她在比利時設計院校La Cambre的畢業系列,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并非設計師出其不意的裁剪和多元面料的使用,而是一組簡單重疊呈現的新月標志。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Marine Serre表示這一系列的靈感直接受到巴黎和布魯塞爾恐襲事件的影響,但卻指出在創作時并沒有為新月符號賦予特定的政治意圖,看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念,分別將它看成伊斯蘭教的標志或《美少女戰士》中水冰月的化身。
 

這種看似虛無的回應,實際上解釋了為何Marine Serre能夠當下的一眾新興獨立設計師中突出重圍,并成為社交媒體上的寵兒。

首先,Marine Serre回應了社會與文化議題,并且是曾帶給歐洲社會震驚與傷痛的那一個,新月符號為人們強烈的各式政治表達欲提供了載體。其次,Marine Serre非常熟練地構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符號體系,它牢牢地把握住當代年輕世代消費者對身份認同的追求,或者說,對“站隊”的追求。此外,簡單重疊的星月符號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它既能夠便捷地在多個不同媒介上傳播,也能夠迅速地給消費者留下印象。

在奢侈品集團并購風潮加劇,并且強者恒強的時代,許多新興設計師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關注和資金而不得不關閉自己的品牌,通過對Marine Serre在“Radical For Love”系列中獲得成功的分析,我們或許能夠為當下獨立設計師的發展歸納出一套新的模式。

同時,星月符號的流行也揭示了當前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另一面:他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雖然包容和多元化成為了這一群體的倡導的主流價值,但隱藏其中的激進內核依然強大。

CALVIN KLEIN 205W39NYC FALL 2018

一個追求藝術的創意總監與一個只顧利益的品牌高層,Raf Simons和Calvin Klein的故事在時尚行業里經久不衰,但在當下的時尚行業里,這則故事卻從爛俗的惋惜變成了一出寓言。

Raf Simons為Calvin Klein設計的2018秋冬系列便成為了對這樣一場狼狽結束的“藝術之約”的諷刺。在上任Calvin Klein創意總監后,Raf Simons用一年半的時間創作了以美國為主題的三部曲系列,2018秋冬作為終曲卻將姿態扭轉,以批判的姿態看待美國文化。他用五萬加侖爆米花鋪滿紐約證券交易所,以此來代表好萊塢電影工業中說所展現的美國快“消費”流行文化,但秀場上那些穿著煙熏痕跡消防服的模特卻這被用于展現美國社會中撕裂狀態。

Raf Simons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撕裂狀態是什么 ,看客們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解讀為財富、階級、文化或教育 ,但現在我們可以知道,藝術和利潤的沖突肯定存在其中,跟人們訴說對純粹設計力量的推崇在當下面臨的種種困難。

同時,這場秀有著Raf Simons就職Calvin Klein期間最為鋪張的秀場,也有著最復雜和晦澀的概念,甚至連邊角處的裝飾都被融入到整體議題的表法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Raf Simons在Calvin Klein所掌握的廣闊權力的體現,但也為二者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在如今的時尚行業中,很難再有品牌能夠像Calvin Klein這樣把高端成衣、內衣、牛仔、店鋪裝潢以及拍攝廣告的創意權都打包交由一個人來負責,但Calvin Klein卻認為這將會是為品牌建立更廣泛聲譽的捷徑。

這條捷徑只走對了一半。一個品牌轉型的成功從來都不會只靠設計師,人們往往只看到Alessandro Michele用強烈的個人美學顛覆了Gucci的傳統,卻忽視它背后Marco Bizzarri和Jacopo Venturini針對新一代消費者制定的營銷策略。但在Raf Simons入主Calvin Klein的短短,品牌并沒有針對設計師營造的高端形象來生產一系列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入門級產品,對于一個在中端價格市場已深耕多年的品牌,這無疑在一開始就將轉型成功的幾率挫敗。

同時,Marco Bizzarri和Jacopo Venturini這樣的人在整個行業中并非唾手可得,對于大部分品牌來說,轉型的過程本質仍然是不斷嘗試,但在當下高速運行的時尚行業中,能夠讓品牌試錯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即使是小小的曲折都有可能造成在把握趨勢上的整體落后。

因此這類“及時止損”式的人事變動做法在近年被越來越多的品牌使用,但這卻導致了設計師在品牌內部議事權越來越弱,因為他們作為品牌的門面,業績下滑時往往成為第一個被追究的對象,隨后才是那臺超速運作的商業機器。

MONCLER GENIUS DEBUT 

Moncler Genius系列對于當下時尚行業發展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它證明了一個奢侈品牌并非要任命一位既在創意領域上才華橫溢,又能夠在營銷方面頗有見識的設計師,才能幫助實現經營收入的增長。

雖然Moncler Genius系列只在品牌營收中占據的比例并不大,但它于2018年在米蘭時裝周期間首次展出時,便用與多位設計師的獨特合作模式與先鋒造型打破了人們對“Moncler = 羽絨服”的刻板印象。這意味著,品牌內涵的多元化特征實際上被又一次拓展,來自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處世觀點的消費者能夠從多個作品中尋找到對應自己身份的一件,而這也是增強他們對品牌認同感的重要一步。

Moncler Genius分別與Simone Rocha和Carig Green合作

同時,這一系列的誕生強迫Moncler去改變傳統奢侈品的季度式生產傳統,它要求工廠按月來制定生產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 街頭潮流品牌中的“drop”模式 ,Moncler的生產量級要更大,涉及的面料供應商、貨運承擔商也更為多元。

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將奢侈品進行設計、規模生產并對店鋪形象進行同步更新,需要的是一個極為緊密的而精確的整體安排計劃。相較于單一地關注如何 將街頭元素注入到品牌設計中,這種生產模式和品牌形象塑造思路的轉變,其實對當下在超速運轉下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尚品牌更有借鑒意義。

CELINE SPRING 2019

毫無疑問,這場Hedi Slimane在CELINE的首秀肯定會引發爭議,畢竟在他的任命狀宣告之初,人們的驚喜、好奇和不滿就已經在互聯網上蔓延開來。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幾個月后,不滿的情緒非但沒有消除,并且還在大秀舉辦后進一步升級。

相較于Raf Simons和Calvin Klein的故事,Hedi Slimane治下的CELINE所引發的這些爭議,其實跟我們講述了時尚行業中另一個經久不衰的故事:設計師個人風格和品牌文化內核的沖突。

在講述Hedi Slimane前,Phoebe Philo是不得不提及的一個人。作為CELINE換角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Phoebe Philo在整場爭議中因為離職的關系,似乎一直以對照者的角色出現在種種新聞分析中。

但她真的就只是一個旁觀者嗎?如果她擔任的是Dior或Louis Vuitton的創意總監,這樣的說法或許還有些道理,但在CELINE這里,她亦是親自參與并發起了這場爭論。

為Hedi Slimane辯護的人常聲稱,CELINE是一個沒有固定風格的品牌,在文化內涵上傳承下來的只有一個虛無的巴黎美學概念。正是借著這種“先例空缺”的優勢,當Phoebe Philo的設計獲得成功并成為文化現象時,她就成為了CELINE的標志。

Hedi Slimane和Phoebe Philo為Céline創作的包袋,后者的笑臉包至今依然流行

除去創始人,奢侈品牌的內核從來都是由影響力最大,為品牌文化遺產貢獻最多的那位設計師書寫。就像Dior和John Galliano已經分道揚鑣,但人們早已將那種癲狂式的設計認為是品牌的內核之一;而在Phoebe Philo這里,她中立語境中的女性主義設計為飄渺的巴黎優雅賦予了與時俱進的血肉之軀,并且在當下來看依然沒有過時。由此對比,Hedi Slimane重回上世紀的搖滾風格碰壁就是不難解釋了。

而在品牌內核紛爭的故事之外,Hedi Slimane的遇冷也給當下時尚行業的“換人”潮流破了一盆冷水。在當下的奢侈品營銷策略中,啟用明星設計師有時也意味著能夠直接將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數十萬的點贊量直接轉化為銷售數據??墒聦嵶C明,消費者依舊是有記憶的,互聯網上的聲量對他們來說或許有著左右購買欲的強大力量,但契合的風格和適時的設計依然重要。

LOUIS VUITTON MENSWEAR SPRING 2019

當Kim Jones攜手Louis Vuitton與Supreme合作推出聯名系列時,許多時尚評論人認為這將會是老牌時裝屋向能給予街頭文化最大的“妥協”,但這跟Virgil Abloh上任品牌男裝創意總監比起來,不過只是一次淺顯的試水。

對于擁有像Louis Vuitton這種體量和影響力的奢侈品牌來說,選擇一位出身街頭潮流的設計師擔任要職無疑足以影響整個行業,而這也恰好反映了街頭潮流在過去十年中展現出的強大文化和商業力量。

雖然許多街頭潮流品牌的運營模式和作品原創性一直被許多時尚評論人詬病,但在這社交媒體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扁平時代里,它已經成為年輕消費者進行身份定義和獲取儀式感的重要途徑。

相較于傳統奢侈品牌,這股誕生于街頭的潮流帶給消費者的身份標簽并非區別于他人的高高在上,而是普世價值中最常見的“做自己”,即表現自我的方式可以千差萬別,但所有不同身份的人都處于一個共同的包容文化社區。

這種獨特的文化態度也展現在街頭潮流對高級時裝品牌的改造上。在Virgil Abloh上任Louis Vuitton男裝創意總監后發布的第一場發布會,即2019春夏男裝系列中,曾經街頭潮流熱衷使用的標語T恤被轉換為裁剪精良的白襯衫;寬松的衛衣依然存在,它們已經被昂貴的皮革和絢麗的印花所覆蓋,但與松垮的長褲搭配卻依然能顯現出九十年代嘻哈風潮的模樣。

通過這一系列,Virgil Abloh打消了此前人們對Louis Vuitton是否會變得廉價的擔憂,并且也喻示著街頭文化向更上端發展的新趨勢。

DOLCE&GABBANA "THE GREAT SHOW"

這場本應于2018年11月21日在上海舉辦的大秀,是整個榜單中唯一一個最終沒有與觀眾見面的秀,它因為Stefano Gabbana在Instagram上的歧視言論而受到大批在中國消費者抵制,在以狼狽方式結束的同時,也以慘重的代價給整個時尚行業上了重要的一課。

根據貝恩咨詢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報告,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并且在經濟局勢不穩定的當下依然以高增長率成為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引擎。與之伴隨而來的,是西方奢侈品牌對中國市場依賴性的增加,他們通過增加門店數量和任命地區代言人來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

但無論是Dolce&Gabbana被取消的大秀,還是八月的集體“道歉日”,事實都證明西方時尚品牌對中國的市場、文化以及民情都缺乏必要的了解。東方已經不在是往日西方世界想象的那個神秘、保守卻擁有廣大挖掘潛力并能輕易掌控的土地,在社交媒體興盛的扁平化時代,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實際上都在參與到了身份政治的浪潮中,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強調又一次成為主流。

Gucci的黑臉T恤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強烈的抵制
Coach在一件T恤上錯誤地將香港和臺灣標記為國家

這也解釋了在過去一年里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的時尚品牌陷入種族歧視或不當文化挪用的紛爭中。這些品牌的設計師們往往是時尚行業中最強調包容性的人群之一,他們的表現恰好證明了這個行業中的某些不良規則依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一如Stefano Gabbana攪起輿論狂潮的辱華言論,其透露出的是西方設計師的無知與傲慢,也代表了西方時尚界對第三世界國家文化長久的刻板印象。

說到底,種族刻板印象和不恰當文化挪用議題的核心還是在于話語權不平等,由此也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十年里,伴隨著全球政治和經濟局勢的不穩,這樣的事件將會在時尚行業中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但我們或許可以持一種更樂觀的姿態來看待,畢竟有些品牌和設計師真的需要被“教做人”。

SAVAGE x FENTY FALL 2019

在2020春夏紐約時裝周期間,一則未經證實的傳聞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被不斷轉發。這條流言很簡單,它帶著戲謔語氣說,9月12日晚大部分品牌的秀場無法坐滿,因為人們都去看Rihanna的Savage X Fenty大秀了。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大秀中,身形各異的模特穿著尺寸不一的內衣,伴隨Rihanna和Halsey的表演在舞臺上搖擺身軀,并擺出自信的姿勢展示自己的身體。嚴格來說,除了沒有布置延展臺,這場秀的表現思路與維秘的年度大秀并沒有什么區別,二者都展示了內衣、歌舞以及挑逗的姿勢

但Savage X Fenty卻有著維秘近年最渴望的關注度,原因就在于它將“真實”直接表現在產品設計上。伴隨著新一波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以展示性感作為宣傳手段的維秘、Wolford以及La Perla等內衣品牌都或多或少地陷入經營困局,人們指責這種審美迎合了保守的男性至上觀念,并有可能導致厭食癥、過度身體塑形整容等不良風氣的發展。

在內衣行業發生的這種轉變,實際上是當下時尚行業包容多元化潮流最好的體現。對于消費者來說,內衣雖然常以隱蔽私密的角色存在,但作為最貼近身體的服飾,選擇什么款式的內衣往往也意味著選擇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身體,并進一步影響處世態度,而這也解釋了當下為何越來越多的內衣品牌走到臺前,成為抵制身形羞辱的代言人。

Savage X Fenty的成功不會是個例,它的發展理念和軌跡也不會只限于內衣行業,借助Rihanna數億粉絲的強大影響力,它已經成為當下聲勢漸高的平權運動中的眾多代言人之一。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這十場時裝秀,標記了2010s的時尚風云 | 拜拜2019

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這些變化如何反映到整個行業中,并改變了我們對時尚的定義。

圖片來源:fashionista

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時裝秀承載了這個行業太多的功能,它是展示、造夢、探索與思考的載體,是設計師創造力變現和蔓延的舞臺。正是通過模特搖曳步伐中擺動的裙擺,時尚才能在切實表達中展現它的動人之處。

在這里,我們用多元的標準來詮釋何為“重要”,它可能是設計師靈光閃現的精妙裁剪;可能是料想不到的人事變動;也可能是某個影響甚廣的新潮流......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時裝秀,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這些變化如何反映到整個行業中,并改變了我們對時尚的定義。

CHRISTIAN DIOR FALL 2011

在2月19日,Karl Lagerfeld過世了。有人說他的離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因為當下可能再沒有設計師能夠將自己放置于只充滿了靈感與工藝的象牙塔中,他們必須同時擔任社交媒體話題制造者、社會議題發聲者和品牌運營參與者等多個職位。單純強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在我看來,Karl Lagerfeld的逝去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象征性的終止符,如果從現在這一刻向過去十年回望,John Galliano離開Dior一事早已預告了這種變化。

John Galliano之于Dior,不異于如今Alessandro Michele之于Gucci,可以說是繼Christian Dior以及Yves Saint Laurent后對品牌最為重要的設計師。但John Galliano在Dior的設計生涯真的如此完滿嗎?事實上,當我把他從1996年到2011年的作品一口氣瀏覽完畢時,發現這位設計師呈現在衣服上的想象力正在衰竭逐漸。

時裝評論人Cathy Horyn在評論John Galliano被辭退一事時便指出,Dior對成衣系列越來越強烈的商業化要求正在有害地壓制這位設計師的想象力,并認為John Galliano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間接導致了辱罵事件的爆發。

的確,在John Galliano擔任Dior創意總監的最后幾年里,你能看到越來越多復古的、做工精細的以及致敬經典New Look的設計,既美麗又沉悶,從前高級定制秀場上的血染婚紗似乎是出自另一個人之手。

而2011年的這場告別秀,便是這一類設計的大集合,63個造型將皮草、絲綢、天鵝絨和蕾絲全都用了一遍,但看客們卻無法從中找出個所以然,將用于形容2011春夏和2011秋冬系列的形容詞再拿出來完全沒有問題;但這些衣服又是討巧的,美麗且合穿,隨時可以擺上貨架銷售,與如今Dior之間只有風格的差別。誠然,我們無法對成衣系列附加太多脫離實穿意義的需求,但這種模版是式的設計也應該同樣被警惕。

因此,Dior的“未來”,或者時尚行業在這個十年里的“未來”在這里已經隱約呈現。一個過去最擅長制造話題的設計師在社交媒體時代的前夜開始感到分身乏術,傳統時尚傳播模式效力衰弱;身份政治議題在時尚行業變得越發敏感,并逐漸成為日后紛爭的焦點;任職時間在設計師和品牌關系之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輕,行業運轉速度越來越快。Alexander McQueen和John Galliano曾經的那種狂野而張揚的個性如今甚少再掀起波瀾,對傳統的挑戰進入了新的紀元。

唯一可惜的是,作為告別秀的Dior 2011秋冬系列,實在是顯得有些簡約,尤其是與John Galliano以往作品對比的時候。

COMME DES GAR?ONS FALL 2012

大概在Instagram和Facebook最初流行的那幾年,時裝周和時裝秀的存在意義一度成為多個時尚媒體的關注焦點。電子技術進步帶來的即時圖片和視頻分享功能,讓人們不再需要通過數個小時或數天,才能在時尚媒體上看到設計師創作的真容。

事實上,對于時裝秀存廢的討論,屬于這個十年里有關社交媒體對時尚行業沖擊的最早一批話題,但相較于當下“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時的設計師更愿意用自己的態度和作品來證明時裝的本質并非在于瞬時的分享,而做的最好的當屬COMME DES GAR?ONS 2012秋冬系列。

川久保了在這一系列中帶來了一部關于智能科技和現實生活的啟示錄,這個從正面觀看呈現扁平姿態的系列,反映了當代人們通過扁平屏幕觀看世界的生活方式:看似豐富多彩的事物,實際上只是一幅二維的平面圖像,你無法知曉在屏幕背后的種種細節與真實性;但即便又著種種弊端,人們依舊沉浸于這個虛幻而絢麗的世界中,就像設計師在衣服上展現出的艷麗色彩和圖案一般。

同時,快速閱讀習慣讓人們在還未分清事物本質時就已將其略過,畢竟,當人們已經欣賞了服飾正面的豐富元素后,誰又會花費額外時間去關注側面的復雜裁剪和拼接手法呢?

但諷刺的是,曾經被唱衰的時裝秀如今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大品牌們樹立自身形象和向消費者宣傳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同時,越來越鋪張的時裝秀在人們內心停留的時間在不斷縮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室內裝飾設計的展示平臺,但這樣做卻能夠讓品牌更佳迅速地在社交媒體上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到底是消費者促使時尚品牌做出這樣的改變,還是時尚品牌本身就在助長受眾的二維化認知習慣,但可以確定的是,COMME DES GAR?ONS很不幸地一語中的,如今時裝秀存在的意義,跟當初討論時所強調的意義已經是兩回事

GUCCI FALL 2015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Gucci無疑是整個奢侈品行業最耀眼的明星品牌,雖然它一直到十年中的后半程才開始發力。

這是Alessandro Michele上任創意總監后的第一次女裝發布會,盡管此前Gucci已經在男裝周上用一個簡短的系列預告了這位設計師的風格,但當時看客們依然為品牌如此之大的轉變而感到吃驚。

我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秀后微博上時尚博們主更多的感受是“Seriously?”、“Alessandro Michele到底是誰?”以及“Gucci怎么了?”,既沒有如今動輒上萬的轉發量,也沒有可以分析三天三夜并養活一眾時尚媒體和博主的靈感來源。

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在一年之后迅速改寫了當代奢侈品行業的運行法則,它的設計、營銷與銷量環環相扣,通過創造出一個整合了“獨家獲得感”和“普世價值感”的共識社區,并通過一系列具有辨識度的基礎款式來讓品牌接觸最大范圍的受眾。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時尚評論家們對千禧一代的討論幾乎約等于對Gucci營銷策略的討論,它已成為當下奢侈行業向年輕化和互聯網化轉型的成功代表,并啟發了多個品牌的變革策略。

而這都開始于這一場既沒有埋下大量中世紀文化梗、也沒有華麗秀場并且質疑多過贊揚的時裝秀。

MARINE SERRE RADICAL FOR LOVE

“Radical For Love”法國設計師Marine Serre的第二個時裝系列,也是她在比利時設計院校La Cambre的畢業系列,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并非設計師出其不意的裁剪和多元面料的使用,而是一組簡單重疊呈現的新月標志。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Marine Serre表示這一系列的靈感直接受到巴黎和布魯塞爾恐襲事件的影響,但卻指出在創作時并沒有為新月符號賦予特定的政治意圖,看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念,分別將它看成伊斯蘭教的標志或《美少女戰士》中水冰月的化身。
 

這種看似虛無的回應,實際上解釋了為何Marine Serre能夠當下的一眾新興獨立設計師中突出重圍,并成為社交媒體上的寵兒。

首先,Marine Serre回應了社會與文化議題,并且是曾帶給歐洲社會震驚與傷痛的那一個,新月符號為人們強烈的各式政治表達欲提供了載體。其次,Marine Serre非常熟練地構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符號體系,它牢牢地把握住當代年輕世代消費者對身份認同的追求,或者說,對“站隊”的追求。此外,簡單重疊的星月符號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它既能夠便捷地在多個不同媒介上傳播,也能夠迅速地給消費者留下印象。

在奢侈品集團并購風潮加劇,并且強者恒強的時代,許多新興設計師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關注和資金而不得不關閉自己的品牌,通過對Marine Serre在“Radical For Love”系列中獲得成功的分析,我們或許能夠為當下獨立設計師的發展歸納出一套新的模式。

同時,星月符號的流行也揭示了當前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另一面:他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雖然包容和多元化成為了這一群體的倡導的主流價值,但隱藏其中的激進內核依然強大。

CALVIN KLEIN 205W39NYC FALL 2018

一個追求藝術的創意總監與一個只顧利益的品牌高層,Raf Simons和Calvin Klein的故事在時尚行業里經久不衰,但在當下的時尚行業里,這則故事卻從爛俗的惋惜變成了一出寓言。

Raf Simons為Calvin Klein設計的2018秋冬系列便成為了對這樣一場狼狽結束的“藝術之約”的諷刺。在上任Calvin Klein創意總監后,Raf Simons用一年半的時間創作了以美國為主題的三部曲系列,2018秋冬作為終曲卻將姿態扭轉,以批判的姿態看待美國文化。他用五萬加侖爆米花鋪滿紐約證券交易所,以此來代表好萊塢電影工業中說所展現的美國快“消費”流行文化,但秀場上那些穿著煙熏痕跡消防服的模特卻這被用于展現美國社會中撕裂狀態。

Raf Simons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撕裂狀態是什么 ,看客們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解讀為財富、階級、文化或教育 ,但現在我們可以知道,藝術和利潤的沖突肯定存在其中,跟人們訴說對純粹設計力量的推崇在當下面臨的種種困難。

同時,這場秀有著Raf Simons就職Calvin Klein期間最為鋪張的秀場,也有著最復雜和晦澀的概念,甚至連邊角處的裝飾都被融入到整體議題的表法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Raf Simons在Calvin Klein所掌握的廣闊權力的體現,但也為二者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在如今的時尚行業中,很難再有品牌能夠像Calvin Klein這樣把高端成衣、內衣、牛仔、店鋪裝潢以及拍攝廣告的創意權都打包交由一個人來負責,但Calvin Klein卻認為這將會是為品牌建立更廣泛聲譽的捷徑。

這條捷徑只走對了一半。一個品牌轉型的成功從來都不會只靠設計師,人們往往只看到Alessandro Michele用強烈的個人美學顛覆了Gucci的傳統,卻忽視它背后Marco Bizzarri和Jacopo Venturini針對新一代消費者制定的營銷策略。但在Raf Simons入主Calvin Klein的短短,品牌并沒有針對設計師營造的高端形象來生產一系列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入門級產品,對于一個在中端價格市場已深耕多年的品牌,這無疑在一開始就將轉型成功的幾率挫敗。

同時,Marco Bizzarri和Jacopo Venturini這樣的人在整個行業中并非唾手可得,對于大部分品牌來說,轉型的過程本質仍然是不斷嘗試,但在當下高速運行的時尚行業中,能夠讓品牌試錯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即使是小小的曲折都有可能造成在把握趨勢上的整體落后。

因此這類“及時止損”式的人事變動做法在近年被越來越多的品牌使用,但這卻導致了設計師在品牌內部議事權越來越弱,因為他們作為品牌的門面,業績下滑時往往成為第一個被追究的對象,隨后才是那臺超速運作的商業機器。

MONCLER GENIUS DEBUT 

Moncler Genius系列對于當下時尚行業發展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它證明了一個奢侈品牌并非要任命一位既在創意領域上才華橫溢,又能夠在營銷方面頗有見識的設計師,才能幫助實現經營收入的增長。

雖然Moncler Genius系列只在品牌營收中占據的比例并不大,但它于2018年在米蘭時裝周期間首次展出時,便用與多位設計師的獨特合作模式與先鋒造型打破了人們對“Moncler = 羽絨服”的刻板印象。這意味著,品牌內涵的多元化特征實際上被又一次拓展,來自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處世觀點的消費者能夠從多個作品中尋找到對應自己身份的一件,而這也是增強他們對品牌認同感的重要一步。

Moncler Genius分別與Simone Rocha和Carig Green合作

同時,這一系列的誕生強迫Moncler去改變傳統奢侈品的季度式生產傳統,它要求工廠按月來制定生產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 街頭潮流品牌中的“drop”模式 ,Moncler的生產量級要更大,涉及的面料供應商、貨運承擔商也更為多元。

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將奢侈品進行設計、規模生產并對店鋪形象進行同步更新,需要的是一個極為緊密的而精確的整體安排計劃。相較于單一地關注如何 將街頭元素注入到品牌設計中,這種生產模式和品牌形象塑造思路的轉變,其實對當下在超速運轉下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尚品牌更有借鑒意義。

CELINE SPRING 2019

毫無疑問,這場Hedi Slimane在CELINE的首秀肯定會引發爭議,畢竟在他的任命狀宣告之初,人們的驚喜、好奇和不滿就已經在互聯網上蔓延開來。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幾個月后,不滿的情緒非但沒有消除,并且還在大秀舉辦后進一步升級。

相較于Raf Simons和Calvin Klein的故事,Hedi Slimane治下的CELINE所引發的這些爭議,其實跟我們講述了時尚行業中另一個經久不衰的故事:設計師個人風格和品牌文化內核的沖突。

在講述Hedi Slimane前,Phoebe Philo是不得不提及的一個人。作為CELINE換角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Phoebe Philo在整場爭議中因為離職的關系,似乎一直以對照者的角色出現在種種新聞分析中。

但她真的就只是一個旁觀者嗎?如果她擔任的是Dior或Louis Vuitton的創意總監,這樣的說法或許還有些道理,但在CELINE這里,她亦是親自參與并發起了這場爭論。

為Hedi Slimane辯護的人常聲稱,CELINE是一個沒有固定風格的品牌,在文化內涵上傳承下來的只有一個虛無的巴黎美學概念。正是借著這種“先例空缺”的優勢,當Phoebe Philo的設計獲得成功并成為文化現象時,她就成為了CELINE的標志。

Hedi Slimane和Phoebe Philo為Céline創作的包袋,后者的笑臉包至今依然流行

除去創始人,奢侈品牌的內核從來都是由影響力最大,為品牌文化遺產貢獻最多的那位設計師書寫。就像Dior和John Galliano已經分道揚鑣,但人們早已將那種癲狂式的設計認為是品牌的內核之一;而在Phoebe Philo這里,她中立語境中的女性主義設計為飄渺的巴黎優雅賦予了與時俱進的血肉之軀,并且在當下來看依然沒有過時。由此對比,Hedi Slimane重回上世紀的搖滾風格碰壁就是不難解釋了。

而在品牌內核紛爭的故事之外,Hedi Slimane的遇冷也給當下時尚行業的“換人”潮流破了一盆冷水。在當下的奢侈品營銷策略中,啟用明星設計師有時也意味著能夠直接將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數十萬的點贊量直接轉化為銷售數據??墒聦嵶C明,消費者依舊是有記憶的,互聯網上的聲量對他們來說或許有著左右購買欲的強大力量,但契合的風格和適時的設計依然重要。

LOUIS VUITTON MENSWEAR SPRING 2019

當Kim Jones攜手Louis Vuitton與Supreme合作推出聯名系列時,許多時尚評論人認為這將會是老牌時裝屋向能給予街頭文化最大的“妥協”,但這跟Virgil Abloh上任品牌男裝創意總監比起來,不過只是一次淺顯的試水。

對于擁有像Louis Vuitton這種體量和影響力的奢侈品牌來說,選擇一位出身街頭潮流的設計師擔任要職無疑足以影響整個行業,而這也恰好反映了街頭潮流在過去十年中展現出的強大文化和商業力量。

雖然許多街頭潮流品牌的運營模式和作品原創性一直被許多時尚評論人詬病,但在這社交媒體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扁平時代里,它已經成為年輕消費者進行身份定義和獲取儀式感的重要途徑。

相較于傳統奢侈品牌,這股誕生于街頭的潮流帶給消費者的身份標簽并非區別于他人的高高在上,而是普世價值中最常見的“做自己”,即表現自我的方式可以千差萬別,但所有不同身份的人都處于一個共同的包容文化社區。

這種獨特的文化態度也展現在街頭潮流對高級時裝品牌的改造上。在Virgil Abloh上任Louis Vuitton男裝創意總監后發布的第一場發布會,即2019春夏男裝系列中,曾經街頭潮流熱衷使用的標語T恤被轉換為裁剪精良的白襯衫;寬松的衛衣依然存在,它們已經被昂貴的皮革和絢麗的印花所覆蓋,但與松垮的長褲搭配卻依然能顯現出九十年代嘻哈風潮的模樣。

通過這一系列,Virgil Abloh打消了此前人們對Louis Vuitton是否會變得廉價的擔憂,并且也喻示著街頭文化向更上端發展的新趨勢。

DOLCE&GABBANA "THE GREAT SHOW"

這場本應于2018年11月21日在上海舉辦的大秀,是整個榜單中唯一一個最終沒有與觀眾見面的秀,它因為Stefano Gabbana在Instagram上的歧視言論而受到大批在中國消費者抵制,在以狼狽方式結束的同時,也以慘重的代價給整個時尚行業上了重要的一課。

根據貝恩咨詢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報告,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并且在經濟局勢不穩定的當下依然以高增長率成為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引擎。與之伴隨而來的,是西方奢侈品牌對中國市場依賴性的增加,他們通過增加門店數量和任命地區代言人來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

但無論是Dolce&Gabbana被取消的大秀,還是八月的集體“道歉日”,事實都證明西方時尚品牌對中國的市場、文化以及民情都缺乏必要的了解。東方已經不在是往日西方世界想象的那個神秘、保守卻擁有廣大挖掘潛力并能輕易掌控的土地,在社交媒體興盛的扁平化時代,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實際上都在參與到了身份政治的浪潮中,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強調又一次成為主流。

Gucci的黑臉T恤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強烈的抵制
Coach在一件T恤上錯誤地將香港和臺灣標記為國家

這也解釋了在過去一年里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的時尚品牌陷入種族歧視或不當文化挪用的紛爭中。這些品牌的設計師們往往是時尚行業中最強調包容性的人群之一,他們的表現恰好證明了這個行業中的某些不良規則依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一如Stefano Gabbana攪起輿論狂潮的辱華言論,其透露出的是西方設計師的無知與傲慢,也代表了西方時尚界對第三世界國家文化長久的刻板印象。

說到底,種族刻板印象和不恰當文化挪用議題的核心還是在于話語權不平等,由此也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十年里,伴隨著全球政治和經濟局勢的不穩,這樣的事件將會在時尚行業中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但我們或許可以持一種更樂觀的姿態來看待,畢竟有些品牌和設計師真的需要被“教做人”。

SAVAGE x FENTY FALL 2019

在2020春夏紐約時裝周期間,一則未經證實的傳聞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被不斷轉發。這條流言很簡單,它帶著戲謔語氣說,9月12日晚大部分品牌的秀場無法坐滿,因為人們都去看Rihanna的Savage X Fenty大秀了。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大秀中,身形各異的模特穿著尺寸不一的內衣,伴隨Rihanna和Halsey的表演在舞臺上搖擺身軀,并擺出自信的姿勢展示自己的身體。嚴格來說,除了沒有布置延展臺,這場秀的表現思路與維秘的年度大秀并沒有什么區別,二者都展示了內衣、歌舞以及挑逗的姿勢

但Savage X Fenty卻有著維秘近年最渴望的關注度,原因就在于它將“真實”直接表現在產品設計上。伴隨著新一波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以展示性感作為宣傳手段的維秘、Wolford以及La Perla等內衣品牌都或多或少地陷入經營困局,人們指責這種審美迎合了保守的男性至上觀念,并有可能導致厭食癥、過度身體塑形整容等不良風氣的發展。

在內衣行業發生的這種轉變,實際上是當下時尚行業包容多元化潮流最好的體現。對于消費者來說,內衣雖然常以隱蔽私密的角色存在,但作為最貼近身體的服飾,選擇什么款式的內衣往往也意味著選擇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身體,并進一步影響處世態度,而這也解釋了當下為何越來越多的內衣品牌走到臺前,成為抵制身形羞辱的代言人。

Savage X Fenty的成功不會是個例,它的發展理念和軌跡也不會只限于內衣行業,借助Rihanna數億粉絲的強大影響力,它已經成為當下聲勢漸高的平權運動中的眾多代言人之一。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三亚市| 石嘴山市| 云和县| 红桥区| 东安县| 乃东县| 郑州市| 龙州县| 德令哈市| 昌黎县| 江源县| 丽水市| 庆元县| 繁峙县| 广西| 宁河县| 精河县| 沙雅县| 桑植县| 南汇区| 盘山县| 社会| 洛扎县| 奉新县| 兴城市| 海南省| 白山市| 柯坪县| 石阡县| 闵行区| 敦煌市| 南雄市| 吉林市| 安仁县| 屏东市| 黄石市| 怀安县| 连州市| 舒兰市|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