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點財經 邱韻
編輯|劉煜
一直被傳上市的優客工場終于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了招股申請書,擬登錄紐交所,并暫定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
這是共享辦公行業第二個上市計劃。今年8月,一直被奉為行業標桿的WeWork遞交招股書,卻在僅一個多月后就撤回了上市計劃,并表示將推遲IPO。WeWork上市事件后,共享辦公行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優客工場兩個多月后的此次IPO,成為考驗這個行業的又一事件。
根據此前的媒體報道,WeWork之所以考慮推遲IPO,主要是因為公開市場給予的估值遠低于WeWork之前私募融資的估值。而就在優客工場招股書公布后,北京時間12月13日,路透社報道稱,花旗集團與瑞士信貸已退出優客工場的承銷商行列,原因是對估值無法達成一致。
同時,上述消息稱,優客工場希望快速完成IPO,并將時間最早定在了明年1月初。為何它如此急于上市?共享辦公真的能打破上市魔咒嗎?
成熟門店占比僅38%
2015年,于房地產行業轉入白銀時代時,優客工場正式成立,并一路受到資本加持。天眼查數據顯示,在成立至今的四年時間內,優客工場共計完成了20輪融資,其中包括多次股權融資、戰略融資,僅2019年就先后獲得了龍熙房地產、洪泰資本控股的兩輪投資。
四年的時間內,它通過空間拓展、強化社群、連接生態、并購合作等方式,快速發展。招股書顯示,其規模在快速增長:2017年凈收入1.67億元,2018年為4.49億元,同比增長168%;2019年前三季度凈收入8.75億元,同比增長210%。
但在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優客工場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資料顯示,2017年其全年凈虧損3.73億元,2018年虧損4.45億元,虧損擴大19%。而到了2019年,其前三個月的虧損幅度擴大到111%,由去年的2.71億元增長到5.73億元。
在招股書中,優客工場將自身虧損的原因歸結于“為發展業務而進行的投資”,包括開辟更多門店、重建現有門店以及一系列收購。
的確,自2015年9月啟動首個空間以來,優客工場一直在擴張,2017年其門店數量為94個,2018年就達到了191個,新開門店97個。不過到了2019年,其開店速度已明顯放緩,截至今年9月,其門店數量為197個,新增6個。
對于優客工場來說,企業的盈利能力取決于門店的成熟度,成熟的門店入駐率高,盈利能力強且穩定。其中,開放時間超過24個月的門店被定義為成熟門店。
而從優客工場的門店發展情況來看,截至2019年9月,其2018年以來的新的門店數量達到了103個,占比超過一半,而且在197家門店中運營的有171家,也就是說有26個門店還沒有正式開放。
招股書顯示,其成熟門店由65個,在已運營的171家門店中占比僅為38%。不成熟門店以及建設中門店,成為優客工場虧損持續擴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它62%的門店當前還不具備穩定的盈利能力。
對于現在的優客工場來說,它還不能自我輸血,其在招股書中也寫道,“從歷史上看,我們既沒有盈利,沒有產生正的凈現流”。
股東提供的資本和短期借款所提供的現金,是它當前的主要流動資金來源。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17年12月的3億元C輪融資以來,其先后完成了8輪融資。
其中,2018年11月,其獲得了全明星投資All-Stars Investment領投的2億美元D輪融資。在宣布獲得投資后的第二個月,2019年1月,優客工場向All-Stars發行了1000萬美元可轉換債券,年利率為8%,于2020年1月9日到期。
招股書顯示,優客工場在2018年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7769.8萬元和4539萬元,總借款額1.23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其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1.3億元和2.97億元,總借款額4.27億元。
而且從當前的發展情況看,在一段時間內,它仍然需要依靠融資或借款。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優客工場的上市時間表非常趕,甚至最早希望在明年1月初完成IPO。
“二房東”的轉型
資本寒冬下,優客工場的IPO,成為共享辦公能否講出資本故事的又一個考驗,而此前WeWork的折戟已讓這個行業蒙上一層陰影。那么于此時IPO的優客工場,希望給資本市場,給這個行業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乘著共享經濟的東風,近幾年來,共享辦公行業快速發展。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共享辦公規模為11.7億元,2018年增長到174.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1.7%,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322.8億元。
在發展中,共享辦公采用了在住房市場上常用上“二房東”模式,即先向房東租下樓層,裝修改造成辦公空間,再以較高的價格將這些空間分散出租給公司或個人。
這也是優客工場所采取的主要模式。據了解,其向企業或個人提供多種空間運營服務,并從中收取租賃和服務費用,這些空間包括面積大于200平米的標準化空間U Space,面積小于200㎡的小型辦公空間U Studio,以及定制化空間U Design。
在招股書中,這些空間運營所產生的收入被歸類為“空間會員費”。數據顯示,2017年優客工場的空間會員費為1.54億元,2018年增長155.3%至3.9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為4.20億元,同比增長59.2%。這也是優客工場的主營收入,2017、2018年,空間會員收入占比分別為92.3%、87.9%。
然而事實證明,“二房東”并不是一個成功的共享辦公模式。招股書數據顯示,優客工場的收入成本非常高,一直高于營收,其中由空間會員所帶來的成本是其主要的費用來源。
不過2018年,優客工場開始探索輕資產模式,即不再租賃,而是與房東合作,為承擔大部分資本投資的房東提供空間設計、建造以及管理服務,以開發和管理共享空間。通過這一模式,優客工場的成本投入更少,利潤更多。
由輕資產模式所帶來的收入在優客工場的招股書中被計入了“營銷和品牌服務”。數據顯示,其于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第一次計入,雖然前期也是成本高于收入,但到了2019Q3實現了收入高于成本——收入2.22億元,成本2.02億元。
優客工場也表示,其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運營利潤主要來自于輕資產模式,它也將輕資產模式作為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之一,今年7月,其已進一步擴大了輕資產模式運營。
招股書顯示,2018年輕資產模式下運營的門店由12個增長到31個,到今年9月達到39個。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由輕資產模式所帶來的收入已達到4.03億元,占比為46.1%。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營銷和品牌服務凈收入大部分由省廣眾爍帶來,這是優客工場于去年12月收購的一家數字營銷服務提供商。而省廣眾爍的客戶高度集中,前三季度93.2%的凈收入由前四名客戶帶來,風險較高。
輕資產模式能否進一步撐起優客工場的長久未來呢?當下還不能給出十分確定的答案。
結語
資本寒冬下,優客工場的IPO似乎給這個被WeWork折戟的行業帶來一絲暖意。但并不那么溫暖的現實仍然擺在優客工場和整個行業面前,由融資和借款所驅動的增長不可持續,精細運營和自我造血已迫在眉睫。
畢竟,哪怕可以通過IPO繼續求助資本市場,但也需要給資本市場以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