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姍 周卓然
編輯 | 許悅
看來,總部位于法國的LVMH集團員工們以后要經常到紐約的蒂芙尼(Tiffany & Co.)吃早餐了。
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 Mo?t Hennessy(以下簡稱LVMH集團)宣布與美國高級珠寶品牌Tiffany & Co.(以下簡稱Tiffany)達成交易,將以每股135美元,總價約合162億美元收購Tiffany。至此,這筆交易將成為LVMH集團歷史上最昂貴的并購交易,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公司并購案。
LVMH董事長兼CEO伯納德·阿諾特(Barnard Arnualt)在聲明中稱:“我們無比尊敬和欽佩Tiffany,會以我們對每一個珠寶世家的奉獻和承諾來發展這個珠寶品牌。”
Tiffany董事長Roger N. Farah則表示:“經過內部深思熟慮、從外部獲取專業建議等一系列考察,董事會最終認為,與LVMH的這筆交易會為Tiffany提供令人興奮的發展道路,同時這筆交易也給予了我們的股東有說服力的股票價格。”
Tiffany CEO 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今后Tiffany會作為LVMH集團的一部分,以公司卓越的專業知識、無與倫比的工藝和強大的文化價值達到新的高度。”
LVMH集團和Tiffany & Co.的這段聯姻從有傳聞開始便震驚行業,經過了數回合的談判才最終塵埃落定。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界面時尚在對LVMH集團主席的第三子Frédéric Arnault采訪中問及這筆交易,得到的回答是:“內部還在進行中,不做任何公開評論。”
11月24日晚間,英國《金融時報》率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LVMH集團和Tiffany的董事會成員在剛剛過去的周日就這筆純現金交易進行會談。LVMH集團將對Tiffany的收購報價抬高至每股135美元,也就是總價162億美元,另外,LVMH集團還將支付Tiffany賬面上現有的3.5億美元貸款。
上周周間,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Tiffany同意向LVMH集團提供保密盡職調查,LVMH集團可以就Tiffany的資產、負債、經營和財務情況等開展一系列調查。
該消息大大增加了這筆并購交易達成的可能性;截止至紐約時間上周五,即11月22日,Tiffany收盤價格上漲至每股125.51美元。就在今年8月,Tiffany的股價還只有每股80美元上下。
Tiffany之所以向LVMH集團放開盡職調查,是因為LVMH集團上周將收購報價從最早每股120美元上調至約130美元,總估值從約145億美元上調至約158億美元。
幾乎同一時間,Tiffany在全球范圍內全線上調產品價格,漲幅在10%左右,線上與線下同步漲價。Tiffany的幾款入門產品如“Double Heart Tag”迷你項鏈售價從1200元上調8.3%至1300元,18k玫瑰金貝母方形戒指的價格從10900元上漲4.5%至11400元。
盡管Tiffany的銷售人員稱年底奢侈品漲價是普遍現象,但此番漲價也被外界解讀為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向LVMH集團爭取一個更高的收購報價。
約一個月前,彭博新聞、路透社等外媒先后爆出LVMH集團在10月15日突然以每股120美元的現金支付方式向蒂芙尼提出收購要約。LVMH集團和Tiffany在10月底的晚些時候確認了這一消息。Tiffany起初拒絕了LVMH集團的收購要約,分析師們認為,因為該奢侈品集團的第一份報價低估了Tiffany的市值。
經歷了數周的協商談判,最終達成的收購價格比伯納德·阿諾特最早提出的報價要高出大約6億美元。阿諾特是LVMH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也是歐洲首富,全球第二大富豪。
在阿諾特的領導下,LVMH集團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巨頭,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Dior、Givenchy、Fendi、Bvlgari、Hennessy等75個奢侈品品牌,業務范圍涵蓋時尚皮具、紅酒烈酒、香水和化妝品、腕表珠寶、精選零售、奢侈酒店等六大類。目前,該集團在全球有約15.6萬員工,超過4590間零售門店。
LVMH集團的最大股東是阿諾特家族集團,伯納德·阿諾特毋庸置疑是LVMH集團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奢侈品行業集團化的歷史進程中,他被西方媒體稱為“披著羊皮的狼”,一旦他看準的目標,就鮮有失敗的案例。因此,在阿諾特的帶領下,LVMH集團的收購并購歷史一直十分激進。
LVMH集團對Tiffany的收購可以視為該集團正在加速拓展服飾和皮革等軟奢侈品以外的領域。
今年,LVMH集團還宣布與美國流行音樂女歌手Rihanna合作,開創高級化妝品品牌Fenty美妝,加速布局美國市場。這也是LVMH集團今年以來在美國市場的另外一筆巨額投資。
2018年12月,LVMH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Belmond酒店集團,加碼該集團在奢侈生活方式領域的觸角。
2016年,LVMH集團又以7.19億美元,從德國高級箱包品牌Rimowa的首席執行官、品牌創始人的孫子Dieter Morszeck手中,買下了Rimowa80%的股權。
Rimowa被LVMH集團收購之時,在2015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8.2%,達到創紀錄的3.5億歐元,2016年全年的銷售額預計將突破4億歐元。而在LVMH集團方面,雖然早期以旅行箱起家,但是旗下并沒有一個強勢的旅行箱包品牌,在旅行箱市場的認知度和市場規模無法與Rimowa比肩,而當時的收購正好可以填補空白。
而在那段時間,有關LVMH集團收購、擬收購其他品牌或出售股權的消息頻出,這也符合看來LVMH集團一貫的并購作風——利用經濟周期處于低谷進行收購,或利用標的家族矛盾激化時出手,或針對標的資本結構或者制度設計漏洞襲擊等等。
回頭看從LVMH集團宣布向Tiffany提出收購要約,到一個月之后就迅速實現達成這項并購交易,LVMH集團的并購作風一如既往“生猛”。
2016年是Tiffany業績下滑的開端,美國調研機構Conlumino的首席執行官Neil Saunders當時表示,“在有錢的年輕客群心中,(Tiffany)被看做是舊世界的代表。”
為此,Tiffany緊急洗牌管理層,不僅把創意總監更換成了Reed Krakoff,還緊急換帥,讓在奢侈品珠寶領域非常有經驗的Alessandro Bogliolo擔任首席執行官。 Bogliolo上任后力主品牌年輕化改革,在過去兩年,在品牌營銷方面做了很多大膽的突破和嘗試,并創辦“Blue Box Café”,以主動靠近年輕族群。同時強化全渠道的銷售網絡,并重點布局數字渠道并提升在線零售體驗。截止2018年底,Tiffany在全球13個國家開通了自營電商渠道,并在亞太、美洲、日本和歐洲市場凈增加了6間店面。
改革略顯成效,在過去兩年,Tiffany的年收入從2016財年的19.91億美元的銷量,增長至2017財年的21.46億美元和2018財年的23.74億美元。但不同于去年上半年的強勢增長,Tiffany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增長則有所放緩。
LVMH集團旗下的腕表和珠寶部門運營著寶格麗(Bulgari)、Chaumet、Fred、Hublot和Tag Heuer等多個品牌。在今年前三個季度,LVMH集團的珠寶腕表業務凈銷售量同比增長8%,達到32.6億歐元。其中領跑品牌為意大利高級珠寶品牌寶格麗。LVMH集團在2011年以52億美元成功收購寶格麗,并將其打造成該領域的頭部品牌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有扎實的銷售網絡。
但在旗下眾多的奢侈業務中,LVMH集團的珠寶腕表硬奢侈品業務幾乎是LVMH唯一一個沒有成為市場“頭號玩家”的領域。與競爭對手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Richemont)比,LVMH集團的硬奢業務在集團中的銷量占比實在小得可憐。在2018財年,LVMH集團的珠寶腕表業務營收只占全集團9%。
歷峰集團(Richemont)是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高級珠寶品牌卡地亞(Cartier)的母公司,業務見長于高級腕表和珠寶。2019-2020財年上半年,該集團的營業收入為73.97億歐元,而珠寶和腕表業務在其中分別貢獻了36%的銷量。換句話說,光是珠寶和腕表業務就為歷峰集團貢獻了超過53億歐元的銷量。其中,高級珠寶業務較上年同期營收同比增長8%,是該集團名副其實的“印鈔機”。
而LVMH集團的另一主要競爭對手,法國奢侈品集團開云集團(Kering)雖然傳統上也是在服裝和皮具業務上見長,但在硬奢侈品領域則后來居上,在珠寶和腕表領域也在加速爭奪珠寶市場的份額。開云集團目前旗下擁有Boucheron、Pomellato、Quelin等珠寶品牌。在2018財年,開云集團的營業收入為132.47億歐元,其中珠寶和腕表業務銷量占比為7%。
這兩年為了保證旗下明星品牌GUCCI的持續增長,開云集團投資Gucci推出了精品珠寶首飾產品線。開云集團在近兩年的財報當中反復強調,此舉“將進一步加強Gucci的高端定位。” 除此之外,開云還在2013年收購了有著中國基因的麒麟珠寶,去年還幫助寶詩龍在中國大陸開了兩間精品店。
隨著不斷加碼高級珠寶領域,開云集團旗下珠寶業務確實換來了穩健增長。雖然開云集團沒有公布旗下單個品牌的盈利數據,但據彭博新聞報道,寶詩龍從2007年開始一直保持盈利,自收購以后,銷量已經翻了三倍,2018年營業額預計達到9700萬美元。
珠寶已經成為奢侈品市場表現最好的領域之一。根據貝恩咨詢一項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珠寶市場規模達180億歐元,同比增長7%。這一增速已經超過了奢侈品箱包和配飾市場,二者在2018年的增長分別為5%和-1%。任何奢侈品集團都明白,他們已經無法繼續仰賴箱包和配飾產品來創收了。
阿諾特顯然無法容忍LVMH集團落后于硬奢領域。收購Tiffany顯然能夠扭轉集團在硬奢市場的落后局面。
2018年財年,Tiffany全球營業收入為23.74億美元,凈銷量較2017財年增長7%。而在過去三年,得益于Tiffany品牌形象革新和全球策略調整,Tiffany從2016年開始業績逐漸轉好。因此,一旦完成對Tiffany的收購,LVMH集團在珠寶領域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都將很可能翻倍。
而此次收購Tiffany的行動也將進一步促進LVMH集團在中美兩個超級市場的布局。
Tiffany最近一次財報顯示,其在本年第二季度的全球銷售額在截至7月31日的三個月內全球凈銷售額同比下跌3%至10億美元,凈收益則同比下滑6%至1.36億美元,但仍高于華爾街預期。2019財年上半年,Tiffany 全球凈銷售額同比下跌3%至21億美元,凈收益同比下跌9%至2.61億美元。
中國市場對該品牌的業績向好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美國海外游客的消費能力有所降低,但Tiffany在中國內地獲得了高速增長,該地區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25%。在2018財年,亞太地區也貢獻了Tiffany 28%的銷售額,大中華地區在亞太地區的占比更是高達到60%。
這有賴于品牌近兩年來在中國更加活躍的經營策略。
例如Tiffany今年在北京新國貿商城開了一間全新的精品店,Tiffany全新國貿精品店外的石灰石和黑色花崗石外墻,以及店鋪正上方的Atlas巨型時鐘等些元素,都來源于品牌的第五大道旗艦店。
這家新店沿襲并致敬了品牌182年的歷史,它同時強調會在這家店鋪提供更具有互動性與個性風格的零售體驗。不難發現,這家店鋪對于品牌更重要的意義其實在于革新。
而在9月19日,籌備了兩年之久的“匠心妙藝:蒂芙尼180年創新藝術與鉆石珍品展”也在上海復興藝術中心開幕。在這場展覽中,Tiffany首席藝術官Reed Krakoff告訴界面時尚,“這就像做一個拼圖,將這些作品拼湊在這個故事線里是非常困難和耗費時間的。”
這些活動將加強品牌與亞洲市場的情感聯系,擴大這家百年公司經營的規模。不過,一方面,隨著中國游客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費正不斷減少,Tiffany假日季業績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海外消費跌幅達到20%至25%,甚至是30%至35%。
根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貝恩于3月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消費回流正是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新趨勢。中國消費者依舊會是全球購買力最強的群體,而他們越來越傾向于在中國內地購買奢侈品。因此,Tiffany明確表示希望更專注發展中國市場,加大品牌在中國的投入。例如,Tiffany過去一年中在天貓開了快閃店,在微信開設了小程序限時精品店。“我們發現讓Tiffany在社交媒體上有更多的曝光率,以及通過電商的形式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是非常重要的。” Galtié說。
另一方面,今年香港地區的銷售額錄得雙位數跌幅,Tiffany首席財政官Mark Erceg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警告稱,如果香港形勢持續進行,全年銷售額以及每股盈利將會落到預期的較低水平。
這說明全球化經營的風險也還會隨著跨國公司業務面增大在增加,而與LVMH這樣的超大集團聯營也許是個對抗風險更有利的方式。但這場世紀聯姻也同時意味著,歐洲奢侈品行業的勢力版圖依然在不斷擴張,未來,那些百年來依然保持獨立的公司恐怕會越來越少,這是一個合縱連橫的時代。